日本《日经亚洲评论》3月17日文章,原题:“最后一公里”是中国机会之源 得益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中国快递业快速增长,去年业务量达200亿件,收入超过2650亿元。不过,这种快速增长也有问题,如快递延误、丢失、损毁等。这些问题集中出现在所谓的“最后一公里”——快递交到客户手中的最后一步。“最后一公里”虽然是快递交到客户手中的最短物理距离,但这段距离的成本占快递成本的30%。
一个基本的问题是第三方物流占比较低,不到25%,而在欧美和日本这一比例甚至超过70%。快递物流公司投入严重重复,他们不停地投资快递硬件设施,增加配送点和司机数量。
不过,挖掘“最后一公里”的新方案正迅速出现。客户到自提柜自取快递商品是新方法之一。通过将物流环节的最后一步从快递公司派件转化为消费者取件,极大降低了快递公司的派件成本和复杂度。为说服客户分担“最后一公里”成本,很多公司通过补贴或价格优惠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偿。而第三方自提柜是目前更可取的方式:第三方快递公司不用建设自提柜,而是利用顾客最常光顾的商店作为自提门店,这些门店包括菜店、理发店和美甲店。
还有一种方式叫“众包”,借助社会闲置资源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京东到家”吸纳社会闲置人力资源加入快递团队,“邻趣”采取类似Uber的中心调度模式,由系统自动匹配最具效率(根据人员位置、配送时间、消费者评价等计算)的人员完成派送。(作者陈歆磊,任重译)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