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中国都市报:警惕民族文化资产的流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2-21  浏览次数:2356
核心提示:中国都市报广州2月21日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但有观点却据此将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立起来,主张只有取消或压制民族文化,才能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主

中国都市报广州2月21日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但有观点却据此将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立起来,主张只有取消或压制民族文化,才能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理由是,社会主义文化是处于文化发展高级阶段的一种现代文化,而民族文化则代表落后、过时,似乎应该被历史的尘沙所淹没。

那么是谁卷起了历史的尘沙呢?我们固然可以自豪地说,中华文明曾引领历史风骚数千年。但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近代以来的历史却是由西方国家开启和主导的。随着各色洋货、洋教、洋学潮水般地蜂拥而来,中国文化也渐渐从盲目排外、中体西用转向了崇洋媚外,一些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抛弃了老祖宗,甘于向西方文化俯首称臣。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文化成为主流文化。可是,那种非此即彼、非今即昔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却仍然在部分人心中根深蒂固,甚至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红色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则是封建遗毒。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地拿社会主义文化全盘否定民族文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们民族认同感缺失、民族意识淡漠的恶果。

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数次否定民族文化后形成的思想真空地带出现了。虽然对于民族文化糟粕的否定,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可是,对民族文化精华也不明就里地否定,却造成了西方中心主义、民族保守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文化趁虚而入,进一步加剧了民族文化资产的流失。20世纪以来,经历了若干次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冲刷后,我们现在面临着空前的国家文化安全困境。

民族性是文化的突出特性之一。社会主义文化也不例外,只有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且,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与佛教文化的深度融合,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髓与“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具有思想的内在一致性。所以,从本质上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不与民族文化冲突,反而应该而且能够在与民族文化的交融中开拓自身发展的空间。

虽然历史不可能重来,但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历史教训应该深刻吸取。当前,应对种种有害文化的冲击,拨开各种模糊思想的迷雾,必须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与民族文化兼容并蓄,使社会主义文化融入民族文化以获得生命力,又使民族文化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大局。(供稿:王自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