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2018年3月,中国(中山)红木家具文化博览会博物馆,十八尊高1.06m-2.38m,宽0.6m-2.18m,重逾数百斤的古沉木罗汉,在氤氲的灯光下,十八罗汉古朴凝重,空灵神秀,仿佛地下沉睡千年灵魂刹那间被唤醒了。旁边一幅《十八罗汉小记》:
“古沉木源出川西雅安,沉睡沙床千年,于2008年重见天日。大师浩彬因缘得之,奉若至宝,置之室内阴干数年,由此不腐不蠹,通体稳定。翌年某日,大师踱步屋中,见古沉木空灵神秀,褶皱层层叠叠似袈裟,欣然提笔十八罗汉形意跃然纸上。于是兼具根艺之道和西洋雕塑功底的大师刀劈斧凿,于数百之中取十八,于十米长木中再取弯曲变幻之精华。浩彬造型立意,匠心独具,锦兰精雕细琢,珠联璧合,由此揭开伉俪二人浩浩荡荡,筚路蓝缕,穷极八年创作之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二人殚精竭虑,夜以继日,终于2016年玉成所有十八尊罗汉。功成之日,陌上花开终可缓缓归。十八罗汉:布袋、盗铃、施露、观象、乾坤、长寿、智者、礼佛、诵经、放生、点化、倾听、达摩、挖耳、持杖、降龙、如意、托塔。”
大师浩彬何许人也? 少年学艺,入行木雕
楼浩彬,生于1977年,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黄西塘人氏。92年初中毕业,和当时不少“木雕之乡”年轻人的选择一样,自小喜欢画画的浩彬开启了木雕学艺生涯,拜入东阳传统木雕民间师傅吴禄忠门下。初入师门,从枯燥的修光到打造毛坯,再到临摹版画,一步一个脚印,刻苦修炼基本功。从雕琢最粗浅的山水,再到花鸟,动物,最后进阶到最复杂的人物,一步一个台阶,技艺大进。勤奋好学且颇有天分的浩彬很快在一众弟子中脱颖而出。
时光荏苒,三年光阴一晃而过。一日,浩彬白天钻研雕刻台屏入神,在师傅收走原图后,晚上意犹未尽,竟凭记忆将整版默于纸上再细细琢磨。翌日清晨,吴师傅误以为忘收原图。得知真相后吴师傅大惊,很开明大度地表示:“汝可进城另觅高师,方可不负天资!”
于是,收拾好行囊的浩彬拜别吴师傅进入了东阳县城。偌大的东阳城名师云集,各大门派各有千秋。眼界大开的浩彬仿若进入了木雕的殿堂,他游学于各作坊,孜孜不倦汲取各家所长。同时好学的浩彬又入东阳木雕技校研习木雕的理论知识,基础的美术美学课程。理论结合实际,技法日益精进,浩彬迅速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甚至担当技术验收员。于此,楼浩彬遇到了生命中的伴侣---志同道合的厉锦兰。
按传统东阳木雕师傅的人生轨迹,夫妻俩可以开始凭精湛的技艺过上富足的生活,甚至以后在东阳木雕界广纳弟子开宗立业。漫步卢宅街头,县城偶有简单的竹刻竹简,对雕刻艺术兴趣渐浓的浩彬,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竹木雕刻,并时常在饭后茶余雕刻把玩。
某日,浩彬翻阅《中国美术全集》,一眼就被嘉定派竹刻代表人物朱三松的作品深深吸引住了,大师竟可以把其貌不扬的竹筒雕刻得如此精妙!闲暇之余,浩彬开始迷恋上这门艺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从此另一所艺术的大门为他缓缓地打开了。然而在木雕主流的东阳县城,并没有多少人通晓这门技术,他能掌握的只是一脉相通的雕刻技术,以及下班后能翻阅到的各种竹刻典籍。他觉得自己似乎还没领悟到竹雕的精髓。在通情达理的妻子锦兰支持下,浩彬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决定。 美院进修,他山攻玉
2000年,楼浩彬经过层层面试笔试顺利被中国美院现代雕塑系录取。他辞去优渥稳定的工作,带着家里所有的收入以及妻子锦兰殷切期盼独自来到了西子湖畔。在这里,他系统学习了人体剖面分析,素描和泥塑,重塑了对写实人物比例的把握。在美院他恣意徜徉于东西方艺海,遍览古今大家,静心研修,造型立意突飞猛进,意境悄然升华。浑厚之木雕基础,娴熟之竹雕技法,独妙之匠心立意,自是纵横于竹根竹节之上,挥洒写意。
由于经济原因,百里之外家里尚有妻小,浩彬除了节省经费只能尽量压缩课时。每当夜深人静,宿管大爷一熄灯,他就和几个志趣相投的同学去教室挑灯夜战,继续白天的钻研。其间数次被宿管大爷发现批评教育,浩斌口头答应后依然如故。冬去春来,一天当两天用,一分钱当两分花的浩彬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他那种勤奋好学、苦行僧般的钻研精神至今让当年的老师同学记忆犹新。
2001年,学成归来的楼浩彬和厉锦兰成立了自己的创作室——“锦浩创作室”。之所以不叫工作室,因为夫妻俩一开始就定了自己的小目标,要做与众不同的创新而不是简单的雕刻复制。为了维持创作,夫妻俩同时也承接客户各种高难度的根雕定制。
夫妻二人,楼长于造型创意,厉强于细节雕琢,创作中二人分工明确,相得益彰。二人之竹根雕作品,利用竹根竹节之机理,人物写生往往寥寥数笔即惟妙惟肖,虚实相生,群组创作个性迥异,相映成趣,造型立意更是别出心裁,蹊径独辟。03年,二人至竹乡安吉采购竹根。平时喜欢去各地逛博物馆的锦兰,一眼就在安吉博物馆发现了自己一件不起眼的作品。见到自己觉得略有瑕疵的作品能被竹乡的博物馆收藏,夫妻俩第一次觉得自己创作得到了专业的认可。同时两人的创作激情被极大点燃,于是一系列优秀作品喷涌而出。2004年,竹根雕作品《行旅》荣膺西博会工艺美术大师展铜奖,这是东阳竹根雕作品首次在西博会获奖。
作品《耳语》,以竹根之弯曲现耋耄老人之佝偻,数笔即呈老翁俯身耳语,老妇拄杖倾听,画面简单却意境悠远,再现中华民族之相守到老亘古主题;作品《戏》,以竹根之不规则现济癫戏犬之不羁,纹饰表情生动别致,情趣跃然而出。(《耳语》获建党九十周年中国博物馆艺术展金奖,并于2016年与作品《戏》一起被选入参加香港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展)
夫妻俩甘守清贫,有时候甚至为了自己根雕创作推掉了不少商业制作。名为创作室,实为陋室一间,有时候甚至因场地限制无处安放大树根只能临街而作,而他们的创作室也经常有各色朋友的造访而有芝兰之馨。一日,邻居阿姨无意说道“你们竹根雕作品固然精妙,但是实在太小”。说者无意,闻者有心。传统东阳木雕以大件作品闻名,二人均为传统木雕出身自是深谙此道,为何不把单个小件竹根雕作品组合一起?2006年,竹根雕史上独创性的群组根雕作品诞生了。作品《钟馗嫁妹》为国内首创之群组竹根雕作品,技法上融合透雕、叠雕、圆雕及浮雕,以竹根之粗朴古拙现鬼神之丑陋精怪,在一段古朴的阴沉木上,38号人物形态各异,敲锣打鼓,推拉弹唱,迎亲送礼,浩浩荡荡,大处恢弘,局部细腻,充分彰显竹根创作之张力。《钟馗嫁妹》获第二届深圳文博会最高明珠奖,2011年入选浙江工艺美术展展出。群组根雕作品《尊者相聚》也获得了上海国际艺术节创新金奖。 终成大师,问道根雕
2011年,楼浩彬被评为竹木雕刻高级工艺美术师。2015年,楼浩彬被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这是当时东阳最年轻的浙江省大师,亦是东阳首位竹根雕大师。在传统木雕大师云集的木雕之乡,楼浩彬和厉锦兰的竹根雕也有了一席之地,这一年离少年浩彬民间拜师学艺已过去23年,大师38岁。
大师浩彬并没有停下在根雕界继续问道的脚步,他没有利用大师的招牌广招弟子追逐名利。他依然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最大乐趣就是和锦兰一起,寄情山水,在莽莽大山中对着一段朽木,或是一段不屈的竹根发呆寻找灵感。一俟思绪豁然开朗,即兴冲冲扛着朽木竹根下山,进入自己创作室挥毫落锤。 有朋友拉着浩彬去看一段枯死的樟木,曰只有浩彬能让它起死回生,隔天它就要化为灶膛的柴火,数月后弯曲的枯木化身成了飞天的舞姿,这就是《乡音》。
2008年浩彬无意中接触了一堆古沉木,阴干数年后,苦思冥想多日终不得旨。一日开灯,灯下的影子酷似罗汉,再加上层叠的褶皱形似袈裟,瞬间灵感而出,寥寥数笔布袋罗汉跃然纸上。由此浩彬一有经费即开始收罗大型古沉木,然后因势利导,因木而作,誓要凑齐十八尊。期间,有富商看古沉木稀缺愿出高价订购几尊,浩彬婉拒,十八尊未凑齐那是理想未成壮志未酬。呕心沥血八年,夫妇二人终于2016年玉成《十八罗汉》。
斗转星移,2018年中国红博会组委会盛情相邀《十八罗汉》免费入驻博物馆。于是,十八尊古沉木罗汉千里迢迢首次在正式场合亮相于世。
楼浩彬夫妇囿于陋室条件而时刻担忧这尊作品收藏不善,又因消耗精力和财力巨大不会再去创作同类作品,一直想找平台妥善收藏这稀世可传承百年之作。有识之士亦可联系浩彬夫妇。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