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看城里世界,在阳光下成长 • 洛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关爱服务困境留守儿童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29  浏览次数:180866
核心提示:  本报讯(记者陈发青 通讯员陶军)洛阳报道:他们梦想能时常被父母拥入怀抱,他们好奇大山外的可爱世界,他们渴望能探索更多书本外的知识……但是这些看似简单的愿望却是遥不可及的。因为他们是留守儿童,心有余而力不足。
  本报讯(记者陈发青 通讯员陶军)洛阳报道:他们梦想能时常被父母拥入怀抱,他们好奇大山外的可爱世界,他们渴望能探索更多书本外的知识……但是这些看似简单的愿望却是遥不可及的。因为他们是留守儿童,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不,洛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洛阳市市直机关后勤保障中心链接多方资源,给留守儿童插上“翅膀”,努力圆了儿童的梦想。
图片1
  走出大山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我们对口帮扶村里的儿童学习怎么样?学习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孩子们有什么愿望和想法?……嵩县饭坡镇焦沟村的留守儿童成长一直是洛阳市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牵挂的心头事。
图片2
  “我们不仅要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更应该拓展儿童知识视野,丰富学习内容,培养儿童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局党组会上,市委副秘书长、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何玉霞表示。
  28日,一辆大巴车,乘载着39名留守儿童和老师,从青山秀水的嵩县农村驶进车水马龙的洛阳,让孩子们走进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龙门海洋馆等处,深入了解隋唐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认识海洋动物等农村所没有的生活,孩子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感受书本里没有的现场教育
  从未步入都市的他们,感受到书本里没有的现场教育。城市,对留守儿童来说意味着什么?渴望和向往。洛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看城里世界,在阳光下成长”城市参观见学活动,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为家乡的变化自豪。也理解了父母的艰辛,懂得知恩图报、为国家建设而努力读书。
图片3
  留守儿童康康(化名)不爱说话。面对陌生人的提问,他总把“不知道”挂在嘴边。唯有说起第一次踏入洛阳城市,他才会显出这个年龄该有的活泼劲。大巴车在城市道路上缓缓行驶,康康将脸紧紧地贴在玻璃窗上,新奇地看着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和摩肩接踵的人群。“从前,我只在电视里见到过这些。”稚嫩的童声透着满足,笑容在脸上洋溢。
  大巴车行驶到老城区洛河和瀍河交汇处停下,一座雄伟瑰丽的博物馆展现在大家面前。
  走进隋唐大运河序厅,LED屏幕上大运河如同蓝色飘带一样,以洛阳为中心,向南通往余杭,向北伸至涿郡,震撼人心。
  “天工国运,一统中华”讲述了洛阳优越的地理位置,东都洛阳的营建以及运河上的水工传奇。同学们对陈列着的一尊隋代石狮子颇感兴趣,经讲解员讲解了解到这尊石狮子出土于隋唐洛阳城遗址,被认为是中国皇家的第一只石狮,开启皇家使用石狮守宫门的先河。
图片4
  开皇九年(589),隋朝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重新实现国家的统一大业。大业元年(605),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同时,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大运河,动用百万民力,贯通南北水运。经过六年的时间,开凿通济渠和永济渠,疏通了邗沟和江南河,奠定中国大运河的基本格局。
  自古以来,洛阳就是帝王之都。这里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成为中原的水陆交通要塞,大运河建成以后,促进了洛阳的繁荣昌盛,让这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这里陈列着一艘明清时期的古沉船,出土于洛阳市偃师区首阳山镇洛河北岸。它是洛阳地区首次发现古代沉船,被称为“运河一号”,是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隋唐时期,通过大运河,全国各地生产的瓷器运往南方和北方,满足了各大城市对陶瓷器的生活需求。在隋唐洛阳城内,出土大量陶瓷器,包括青瓷、白瓷、三彩等。这里以陈列的形式,展示了近120件唐三彩,包括人物俑、动物俑、镇墓兽、天王俑等,种类丰富,色彩鲜艳。学生兴趣高涨,驻足观赏。
  穿过一段时光隧道,从历史又回到现代。这里向大家介绍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展示了当年的文件、文本、图片、规划、证书、影像等珍贵资料。
  参观将近尾声,留守儿童欣赏着古人留下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心中感慨万千。
  在回程的路上,望着远去的大运河博物馆,同学们感到无比自豪。大运河流淌了千年,孕育了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洛阳将大运河装进了博物馆,用现代科技讲述古代文化。作为小学生,我们应努力学习,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同奔流不息的运河一样源远流长!
  当走进龙门海洋馆的时候,孩子们既刺激又兴奋。龙门海洋馆设有两栖爬虫区、雨林奇观区、湿地生态区、红树林生态区、亲密接触区、珊瑚礁生态区、海底隧道、海狮表演馆和海洋剧场等九个主题展区、是国内最大的海洋博物馆之一。
图片5
  参观海洋世界。在海洋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孩子们走进湿地生态区和雨林奇观区,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感受海洋世界的魅力,科普海洋生物知识。
  海底隧道。穿梭海底隧道,参观海底世界。孩子们沉浸于海底世界中,认识了更多的海洋生物,孩子们尖叫声不断,感受到了海洋文化的魅力,增加学习自然知识的兴趣。大家认真地听起了讲解员的专业科普知识,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近距离地观察许多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海洋鱼类、藻类、贝壳等动植物。触摸海龟、海星,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和特征。每到一处观看,孩子们都充满好奇,仔细问询并学习相关知识。
图片6
  陆地生物科普,同学们走进陆生生物区,观察陆地生物,培养学生对待动物有爱心,有责任心。
  观看海狮美人鱼表演。孩子们观看了美人鱼表演和海狮表演,观看前参与了知识问答,收获了知识和奖品,感受了海洋精灵的魅力,并且了解了海洋污染带给我们的危害。
  让这个“六一”有爱更有“味
  “孩子们知道每天吃哪五种颜色的食物更健康呢?今天咱们桌上有几种颜色的食物啊?”“一、二、三...五颜六色”!28日中午,在洛阳宴都汇大酒店三楼童话厅传来一阵阵的欢声笑语。酒店为35名留守儿童举办的庆“六一”儿童节美食分享正在进行,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第一次走进城里酒店,品尝健康美食。
图片7
  为了做好本次爱心餐,宴都汇大酒店董事长李海峰亲自操作,并提前组织员工准备爱心午餐所需的物品、物料。当日上午,酒店里,一帮人忙于洗菜、切菜、炒菜,另外一帮人则帮忙整理桌椅、摆盘,从削皮、切片、和面、摆盘,食堂工作人员凭借娴熟的操作技能,将新鲜的食材变成了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活动现场有条不絮。从选材到烹饪、从色泽到口感,厨师们精挑细选,精心烹制,用蒸、煎、炸、煮等不同方式制作美食。每一道菜,都是酒店工作人员对孩子们满满的爱。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爱心午餐准备就绪,等待可爱的孩子们入席。
图片8
  饭桌上,工作人员及爱心人士忙的不亦乐乎,纷纷帮孩子们夹菜倒饮料,活动现场既温馨又热闹。
  洛阳宴都汇大酒店一直坚持以阳光的心开采光明,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关注社会公益,为和谐洛阳建设贡献了力量。
  众人献爱心 护童促成长
  奉献一份爱心,点燃一片希望。28日,在宴都汇大酒店多功能厅,河南招采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为嵩县饭坡镇焦沟村小学55名留守儿童捐赠爱心体恤衫。
  “谢谢叔叔、阿姨,谢谢您们给我们买的体恤衫……”现场,留守儿童从河南招采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手中接过 T恤衫,纷纷对爱心人士的善举致谢。
图片9
  “我们会好好学习,奋发向上,以优异成绩回馈社会各界的爱心善举。”受助儿童代表张月月说。“希望同学们不畏眼前的艰辛和困难,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要记住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将来自己有了能力,要传递爱心,回报社会。”河南招采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申琳琳说。
  “啊!十万个为什么,这是我最想要的书,但一直没买到……”午餐后,留守儿童康康(化名)从洛阳市馨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项目主任李晓红手中接过这本书时,激动的叫了起来。当日,洛阳市馨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参观研学的儿童每人准备了一套心爱的课外图书。孩子们挥舞着手中的图书,有的迫不及待的打开阅读,脸上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李乐鼓励孩子们要多读书,认真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图片10
  洛阳市馨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群体关爱保护社会工作服务服务,助力了2万余名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为感谢大家的关爱,留守儿童用衍纸制作了15份手工作品赠送给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留守儿童还表演了手语舞《感恩的心》表达感谢之情。
  留守儿童华华(化名)表示她很开心,因为之前从来都没有来过这里,很感谢洛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叔叔阿姨带她到来这里玩,让她学到了很多知识,第一次见到海狮,看到潜水员跟它互动觉得非常的好看,而且非常的神奇。他也感受到要爱护动物,也感受到了世界很有趣,然后还有很多东西等着他们去探索发现。
图片11
  研有所得,学有所获。此次研学实践活动,孩子们用脚步丈量家乡历史文化,感知家乡风采,这不仅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树立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激发了他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深厚情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此次进城参观研学,不仅令孩子们增长了知识、扩展了视野,更重要的是进行了精神上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爱和温暖,使留守学生的心灵彻底的放松,情感上的缺失得以弥补,让留守儿童感觉到的处处是温暖。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