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红色诗人王林栓原创新作:《百言赋 • 母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13  浏览次数:41182
核心提示:  本报讯【记者袁宏太】郑州报道:红色诗人王林栓原创新作:《百言赋 • 母亲》
  本报讯【记者袁宏太】郑州报道:
  百言赋·母亲
  王林栓
  女娲创世,慈悲生蕃,
  寸草春晖,芸芷续延。
  舐犊情深,动地感天,
  冬温夏清,咽苦吐甘。

  封坛退鲊,孟仉三迁,
  画荻教子,刺字铭镌。
  七妹培泽,淑贞育贤,
  健豪伟节,巧稚婴万。

  九曲黄河,海纳百川,
  昊天罔极,母爱如山。
  哺养之恩,篆刻心田,
  天下娘亲,福寿绵延。
  ——————————
  王林栓:
  中国红色诗人
  中国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郑州市青少年诗书画学会会长

  诗人王林栓与母亲幸福在一起
  《百言赋˙母亲》解析

  韩舒泳
  第一段解析:
  自女娲造人开始,华夏大地繁衍了后代子孙,子女报答不尽父母的养育之恩。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的延续。母亲爱子的感情如同母牛舔舐小牛一般。这种情感足以感天动地。冬天带给孩子温暖,夏季送来清凉,所有的苦自己咽下,惟把甘甜给与子女。
  第二段解析:
  从古至今伟大的母亲都把教育培养孩子放在首位:“封坛退鲊”是一个来源于东晋时期的成语故事,主人公是陶侃和陶母。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人品极好。他在浔阳县衙里当过一个主管渔业的小官,平时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有一次,他的部下见他生活清苦,就从鱼品腌制坊拿出一坛糟鱼给他食用。陶侃想起独自在家的母亲湛氏过着清贫的生活,便趁同事出差鄱阳之机,顺便捎上这坛糟鱼,并附上告安信,以表孝心。陶母收到信物,非常高兴。随口问送信物之人:“这坛糟鱼,在浔阳要花多少钱?”那同事不解其意,直夸耀说:“这坛糟鱼不用花钱买,去下面作坊里拿就是,伯母爱吃,下次我再给您多带几坛来。”陶母听罢,心情陡变,将糟鱼坛口重封好,叫客人把鱼带回陶侃,并附上责儿书信。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为人正直、清廉自持的行为。
  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依靠纺织麻布来维持艰难的生活。孟子非常聪明,看见什么就学什么,而且模仿本领特别强。起初孟子家在墓地附近,每隔几天,就会有送葬的队伍吹着喇叭经过他家门口。好奇的孟子就跟着送葬的队伍学着吹喇叭,引得一群孩子跟在他后面跑着玩儿,大家一起玩儿送葬的游戏。孟母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问题,看到孟子整天吹喇叭玩儿送葬游戏,赶紧就把家搬到了城里,住在屠宰场的旁边。搬到城里后,孟子每天都到屠宰场去看杀猪,那些屠夫杀猪时手脚利落,十分熟练。孟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没过多久,他竟然能帮着杀猪了。孟母非常着急,又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于是,每天早晨,孟子都跑到学堂外面,摇头晃脑地跟着学生们一起读书,并且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当时,孔子的孙子正在这里当老师,他见孟子学什么都很快,而且记忆力特别好,就非常喜欢他,还让他免费进学堂读书。后来,孟子果然没有辜负孟母的期望,成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儒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欧阳修出身于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但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生活非常困难。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带着小欧阳修从庐陵(今江西永丰)来到随州(今湖北随县),以便孤儿赛妇能得到在随州的欧阳修叔父的此许照顾。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妇女。她勇敢地挑起了持家和教养子女的重担。欧阳修很小的时候,郑氏不断给他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欧阳修稍大些时,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郑氏年轻时在娘家受过几年教育,加上自己酷爱读书,颇有些学识,教儿子识字自然不成问题,于是她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知半解,却增强了他对读书的兴趣。家里太穷,郑氏买不起纸笔,有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芦苇),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于是她用获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欧阳修聪明伶俐,很快便学会了识字,并认识了很多字,在母亲的教育下,他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到十岁的时候,他就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有时候还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欧阳修特别懂事,发奋图强,学习成绩优异,于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进士。欧母不仅助力儿子成为一代文学大师,同时教导儿子做人为官的道理,以其父亲为榜祥希望欧阳修将来做一个为老百姓所爱戴的清廉好官。欧阳修的母亲一身正气,她的言传身教深刻地影响着欧阳修,使欧阳修一生光明磊落,敢做敢为,受到后人的尊敬与爱戴。
  岳飞儿时家里岁穷,但岳母是个贤淑有德的女子,常在地上用树枝教他写字认字,还鼓励他好好锻炼身体,孝顺的他也不负岳母的众望,勤奋好学,经过岳母多年的教诲,长大后的岳飞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生的好武艺,成为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岳母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岳母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毛泽东的母亲姓文,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人称文七妹。七妹十八岁时和毛贻昌结婚,共生五男二女,但四个都夭折了,只剩下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三兄弟。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文七妹一生默默地操持家务、抚养儿辈。她待人接物纯朴善良、极富同情心。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典型的贤妻良母。对少年毛泽东来说,母亲给他以谦和温厚之情,为他日后成就伟业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于母亲,毛泽东十分敬重。
  王淑贞(1897~2003.03.06),生于光绪,长于民国,成于共和,逝于21世纪。这位跨越三个世纪的中国老人,生了13个孩子,培养了13个博士。
  葛健豪(1865年8月17日-1943年3月16日),原名葛兰英,是中国早期女权活动先驱,女子教育先驱,女革命家。她五旬求学长沙并伴子女(蔡和森、蔡畅)赴法勤工俭学,被传为佳话。当时舆论界称誉她是二十世纪“惊人的妇人”。她热衷于女学教育,两度主办女子职业学校;善于教育子女,并积极支持子女从事革命,自己亦在白色恐怖下冒着生命危险投身革命活动;与唐群英、王昌国等为争取女权而斗争,开创了宪法收录“男女平权”的先河。后人尊称她为“女中豪杰”“革命的母亲”。
  林巧稚,我国著名的妇产科医生,因其专业精神和高超医术,备受我国中央领导的敬重。周恩来总理曾了解到她对咖啡的热爱,出访国外时特意为她带回咖啡豆。她的一生没有结婚,但她却成为五万多名婴儿出生时的第一位迎接者,被尊称为“万婴之母”。更有我国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她亲自接生。她,是医学界的璀璨明星,用她的爱心和专业,照亮了无数婴儿的生命之路。
  第三段解析:
  黄河九曲十八弯,汇入大海,如同母亲一般,孕育了中华儿女。母亲的恩德像天空一样,广大无边。母爱像大山一样伟岸。母亲的哺育之恩我们一定铭刻在心。愿天下所有的母亲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韩舒泳:河南人全球公益文化工程智库首席专家)
  
  红色诗人王林栓文学体例《百言赋》解析
  韩舒泳
  诗词歌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度凝练的文字语言,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及事物的感情,对激越舆情、提升素养、开拓胸襟都有其特殊的效应。
  诗:讲究格律、平仄、押韵、对偶;
  词:是按照某个词牌所规定的平仄、字数、句数来填写;
  歌:通俗地说是指一种可以歌唱的文艺形式,它将诗句咏叹为便于传播的曲子;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它以铺陈直叙为主要手法,注重文采和韵律美感。赋的内容多描写自然景物或社会现象,通过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态度观点。与其他三种文学形式相比,赋更注重表现客观事物本身的美感和气势磅礴的场面描绘。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赋体文学作品,如汉大赋、骈赋、律赋、文赋等。
  《百言赋》是由红色诗人王林栓独创的一种文学体例(“百言赋”已经注册了国家商标)。专家学者及诗词爱好者对《百言赋》体例作品进行了多次研讨和交流,均获得了普遍赞同:《百言赋》无论是内容形式,仰或语言表现手法,都秉承了经典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兼具了思想性、唯美性和社会性。
  《百言赋》通篇分为三个自然段落、每个段落四行、每行两句、每句四个字,每个段落用字32个(不包括标点符号)。《百言赋》用韵语展现,要求每行都要押韵,原则上押平声韵。每一行上下对仗或每前后两行对仗,共二十四句96字。创立者刻意《百言赋》留白一句(即余4个字不写。)其中的寓意留给读者自己品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文艺作品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百言赋》即是汲取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汉赋、元曲等文学体例之精华,结合当代文学欣赏和文学的发展需要而独创的一种文学体例,是上述传统文化精品的提炼与再创作。一经推出,《百言赋》即受到诸多诗词专业人士和诗词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和追捧,被誉为2022年中国文化界一件重大创新,是新时代文学改革发展的丰硕收获。
  相信《百言赋》会成为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让《百言赋》为推动社会前进呐喊助威,为大众生活带来活力与激情。
  (韩舒泳:河南人全球公益文化工程智库首席专家)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