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正文

来自百年粉坊的研学游----冒雨挖红薯,孩子们都玩疯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0-24  浏览次数:127103
核心提示:  本报讯(记者仓超)禹州报道:2023年10月19日,郑州郑中国际学校的三百名小学生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怀着兴奋与激动的心情,开启了在盛田百年粉坊的研学之旅,虽然秋雨连绵,但丝毫阻挡不住小朋友的热情。
  本报讯(记者仓超)禹州报道:2023年10月19日,郑州郑中国际学校的三百名小学生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怀着兴奋与激动的心情,开启了在盛田百年粉坊的研学之旅,虽然秋雨连绵,但丝毫阻挡不住小朋友的热情。
  在研学游开营仪式上,盛田农业总经理李委侠致辞,她诚挚欢迎郑州郑中国际学校的三百余名师生走进盛田百年粉坊研学。她说研学是学生走出校园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可以感受大自然之美与现代科技的和谐共生。研学让学习不再只是停留在课本的理论学习中,而是通过游、玩、学与思的巧妙结合,让同学们能够进行深度的生活体验,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盛田故事多,充满喜和乐,李总祝愿同学们在盛田百年粉坊寻找到到繁花碧水、皓月星辰,塑造更全面的自己。
  本次研学盛田农业全体员工做了充分准备,安排有四个环节,分别是参观中国禹粉文化博物馆及观看非遗展演、在DIY工坊打凉粉、在盛田农业"三味薯屋“听禹州故事,到盛田“山涧别薯”红薯基地挖红薯,四个环节均有盛田百年粉坊的非遗传承人授课。研学开始,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首先走进中国禹粉文化博物馆,了解了禹州粉条的深厚历史,参观了传统红薯种植工具、传统红薯加工工具、传统粉条制作工具、传统农耕生产生活用具,受到黄河流域源源流长的农耕文化的熏陶。小朋友们对这些用具和工具极其陌生,不停地问这问那,眼里充满了好奇。
  在禹州粉条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同学们对制作禹州粉条的十八道工艺进行了近距离的了解,每一道工序都让他们感到神奇。在现场,非遗粉匠师傅表演了漏粉绝技,一根根如银丝般的粉条在大锅中飘逸,令同学们不时发出惊叹,从一根红薯到一根粉条的七十二变,再到入口的软糯筋香,原来竟是如此复杂和精细。
  在禹粉红薯粉条智能化生产车间,孩子们深深感受到现代农业科技文明,天真的他们认真地聆听讲解,唯恐错过哪一个细节。
  在DIY工坊,孩子们戴上围裙,在盛田非遗工坊女粉匠的指导下,学习打紫薯凉粉,吃过红薯凉粉,没有吃过紫薯凉粉,孩子们对自己能打出紫薯凉粉很是期待,和煳、搅拌、开火,他们的一招一式,有模有样,甚是可爱。最终,每人都亲手打出了纯天然、无添加、紫玉般晶莹的凉粉。
  在盛田农业"三味薯屋“,精彩的禹州故事在等着同学们聆听,干隆敕封素鱼翅、周定王与禹州粉皮、孙思邈与禹州焖子等故事,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午餐时间到了,粉条菜端上了桌,晶莹剔透的禹州粉条让孩子们馋涎欲滴,他们风卷残云般吃了底朝天。
  最开心的就是到盛田百年粉坊“山涧别薯”红薯基地挖红薯了。吃过午饭,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的下着,同学们迫不及待地穿上五彩缤纷的雨衣,拿着小铲子来到了红薯地里,他们三五成群,互相配合,在红薯地里撒欢,又是挖又是拔,各显其能,汗水雨水交织在一起,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处处都是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研学旅行接近了尾声。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了回校的路,这次研学旅行,孩子们走出了校门,见识到了盛田百年粉坊的多姿多彩,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同时增强了劳动观念,更加崇拜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返程不是终点,一颗求知的心永远在路上!此次活动增强了小学生对企业文化、非遗文化的认同感,拓宽了学生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让学生感受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所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