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仓超)郑州报道:据中国作家网消息,中国作家协会2023年会员发展工作自2月底启动以来,在征求各团体会员意见和咨询各文学门类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于9月12日进行审议并投票,公示拟发展会员名单。10月10日,中国作家网上发布“中国作家协会2023年新会员名单”,作家邹相榜上有名!
邹相,男,祖籍河南光山,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现居郑州。自1999年以来,邹相先后在《人民日报》《青年博览》《辽宁青年》《掺望东方周刊》《北京文学》《散文百家》《大公报》《侨报》等五百余家海内外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两千余篇;先后出版《风雨花》《禅心乡韵》《拈花微笑》《菩提花开》《且听风吟》《素心若荷》《守园往事》等多部著作,并先后五次获得郑州市“五个一工程暨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多次获得国内多种文学征文奖项。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中国日报网、央广网、大公网、中国作家网等多家媒体对其创作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之前,邹相先后加入了河南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等,担任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文联委员、郑州市作协理事等。其个人著作,先后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等百余家国内知名图书馆永久收藏。
纵观邹相近年来创作的作品,以散文、诗歌为主,尤以乡土散文见长,其代表性著作分为“禅心三部曲”与“乡土三部曲”。其中的“乡土三部曲”——《禅心乡韵》《且听风吟》《守园往事》,主要收录了作家邹相创作的乡土散文和心灵随笔作品。从记忆中的“美味”花生、红薯、丝瓜、竹笋、油条、粽子,到童年趣事“捉迷藏”“捉泥鳅”“放鞭炮”“打糍粑”“办年货”,作家邹相皆触笔成文,娓娓道来,向我们铺设了一道道有关乡音、乡情的温馨风景。我们的思绪也随之被拉回到了十几、二十几年前,回到了彼时的农田农舍,重温了那些农村、农业生活。在作家邹相眼中,童年的家乡尽管物质匮乏,缺衣少食,但留给人们的回忆却是无限美好的——“不管老家的未来如何,它都在我的脑海里生根发芽,挥之不去,且越来越清晰。我时常站在(城市家中的)窗前,面朝家乡的方向眺望,那里有我秀丽的山水、善良的乡亲,以及一幕幕温馨甜美的回忆。”于是,苦中作乐、忆苦思甜成为作家邹相一咏三叹、反复歌吟的主旋律。
邹相还坦言,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家乡的山山水水、土地田埂、池塘水井、犁铧铁耙、花草树木等,给了他创作的原动力,让他沉醉在乡土散文创作之中,乐此不疲。对于乡土散文的创作,他从未停止过,总想着用不同的文字、不一样的手法与语言,来诠释心中的那片土地、那些人与事。邹相的大学导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曲保章教授,对其文学创作尤为关注,他谈到,“不管是邹相的散文还是诗歌,都很有思想,像陈忠实的作品风格一样,看似朴实却有深度,给人以言之有物和美的感觉。”
耄耋老人、许昌市体委原副主任郑维娟,是邹相的“忘年交”,她对其乡土散文作品尤为青睐,认为邹相的乡土散文作品关注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充满人文关怀、洞悉世间哲理,“欣赏他的作品,就如同品味一道可口的菜肴,聆听一首曼妙的曲子,顿觉身心清爽,心情愉悦。”
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理事梦情谈到,作家邹相的乡土散文不花里胡哨、不云山雾水,非常接地气,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像《故乡山水入梦来》《妻子给我理发》《农民工父亲》等朴实无华、饱含深情的文章,比比皆是,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真正做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
值得关注的是,邹相在坚持文学创作的同时,还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研究,特别是中原文化、少林文化、少林学研究,先后参与《少林寺年鉴》《少林学辑刊》《少林寺大百科》等大型文化专著的编纂工作,并多次参加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会议。他还热衷于慈善公益活动,多次被评为“优秀文艺志愿者”。因擅长书法创作,他经常组织书法下乡、义写春联、书法进校园等公益活动,而其书法作品也被多家单位和机构收藏。
2023年9月29日,由第六届“河南十佳诗人”组委会主办,河南省文学院、《人生与伴侣》杂志社、大河诗刊社共同承办的第六届“河南十佳诗人”颁奖典礼,在河南省文学院隆重举行。鉴于邹相在诗歌创作及推动诗歌文化发展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经组委会专家评定,特授予其第六届“河南十佳诗人”荣誉。据悉,“河南十佳诗人”评选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秉持“不唯名家,不薄新人”的态度,评选对象为两年来在河南诗坛中有影响力的老、中、青诗人。
在文学创作上,邹相一直坚持不懈、且歌且行。特别是近十余年来,他先后创作了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在内的数百篇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他的作品多关注农村、关注乡下人、关注弱势群体,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的散文和诗歌作品,不少为农村题材,字里行间中透露出自然纯真、善良无邪、正义凛然,读后让人如沐春风、心生欢喜。
邹相说,有人创作靠天赋,有人创作靠努力,有人创造靠兴趣,他也不例外,但他的创作中却多了一些温度和感动。这位笔耕不辍的农村娃,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如愿加入了中国作协。他谈到,加入中国作协既是对他文学创作的认可与肯定,又是对他未来创作的勉励和鼓舞。下一步,他将继续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创作出更多讴歌新时代、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心力之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