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 摄
用瓷画讲述大美运河
现场,不仅有数十米长的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清代石涛的《江山揽胜图》等运河长卷,还展示了历代运河建设功臣像、运河沿岸名家名作、运河沿岸城市摄影长卷、历代运河人物书画长卷、扬州运河题材摄影等作品。扬州职业大学的印度尼西亚留学生王俊告诉记者,虽然天气很炎热,但这些绘画作品实在是太美丽了,更没想到还可以亲手触摸感受它们。
用瓷画讲述大美运河
高干 摄
高翔 摄
屈象征 摄
汝窑瓷画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原政协副主席、宝丰大博瓷画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柳松创造的新艺术展现形式。他多年来一直沉浸于瓷画艺术,通过将来自宋代五大官窑之首——汝窑发源地平顶山宝丰的汝瓷技艺与数码摄影微喷工艺、无机颜料打印技术等相结合,把运河风光摄影、运河文化作品等烧制在瓷器上,从而制作出“大、薄、轻、韧、透”的产品。不仅让书画、摄影作品得以永久保存,而且让更多普通人有了近距离触摸名家作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展览意图通过汝窑瓷画这一独特载体,加深大家对大运河沿线城市,包括“世界运河之都”扬州的运河印象,进一步助力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的隆重召开。
扬州公共外交协会会长 张跃进/高干 摄
扬州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张跃进表示,汝窑瓷画是传统汝瓷技艺革命性变革的最好实践,将古代文化遗产传承发扬光大的同时,令含古蕴今、气象万千的中国大运河在汝窑瓷画的载体上获得“新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国内外有志者利用创新工艺,拓展创新思维,创作出更多作品,为保护和传承千年大运河文化做出贡献。
张柳松/胡箭 摄
张柳松表示,用大博瓷画传播运河文化,并在运河沿线城市举办巡展活动一直以来是自己的心愿。他曾先后多次前往扬州。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受“运河漂来紫禁城”展厅的启发,从而在宝丰的汝艺瓷画永存博物馆建起“大运河文化厅”;为了拍摄最美丽的扬州风光,已经专程来到扬州5次,每次都会停留一周时间以上。甚至为了拍摄最美的时刻,凌晨三点就已经奔赴目的地等待。
扬州市摄协 阿齐 摄
张学梅 摄
他用两个月时间,走遍了运河沿线的35个城市,拍摄了大量运河风光,制作运河题材的瓷画200余幅,进而筹备了此次的汝窑瓷画运河城市文化行。“瓷画既装点了城市风光,又传播了中华文化、运河文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让更多扬州和来自海内外的朋友去感受运河之美。”张柳松表示,未来还将继续深挖运河文化和扬州的深厚内涵,为扬州走向世界注入澎湃的文化动力。
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扬州日报总编辑 袁文生/高干 摄
启动仪式上,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扬州日报总编辑袁文生谈到,汝窑瓷画运河城市文化行首站放在扬州,离不开张柳松在汝艺瓷画和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融合的独特实践,使得扬州有机会发现并深入挖掘其中的重要价值。
让运河有了新的传播方式
平顶山市一级巡视员、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闫廷瑞/高干 摄平顶山市一级巡视员、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闫廷瑞认为,大博瓷画通过对传统汝瓷技艺的传承,并在全球范围引进最先进的现代科技,才有了“中国唯一、世界首创”的非凡创举。
中国书画家杂志社社长 史家治/薛国银 摄
书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一笔一画,书写的是运河儿女对自然、社会的领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书画家杂志社社长史家治提出,艺术作品存在保护与传承的矛盾。艺术价值的实现依赖传播,但艺术作品又是脆弱的。而汝窑瓷画做到了烧制其上的作品不仅一年四季,严寒酷暑,不怕日晒雨淋和酸碱侵蚀,而且能够长期保持不变色、不褪色。有着“金刚之身”的汝窑瓷画让艺术作品走进大庭广众、走出室内空间。既保护了原作,又传播了艺术。运河的历史与风貌就借着汝窑瓷画的新形式,传递给了更多运河两岸的人民。
薛国银 摄
高干 摄
此次活动由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指导,扬州三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大运河传媒、宝丰大博瓷画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承办,扬州公共外交协会、WCCO运河城市国际交流专业委员会、扬州科教集团支持。
薛国银 摄
外交部前参赞和志耕夫妇,扬州市政协党组成员尤在晶,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沈伯宏,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荣誉秘书长、WCCO运河城市国际交流专委会主任邓清,扬州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朱路跃,平顶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左玉坤,扬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邱振华,扬州科创教育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教育发展公司董事长王成,扬州三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晓梅,扬州市职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峰、院长沐卫萍、党总支副书记刘鎏等出席启动仪式。WCCO副秘书长、大运河传媒总编辑王晖军主持。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