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报首席记者张鸿超综合报道据央广网凭祥12月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越边 境地区埋设了大量的地雷。我国曾组织过三次排雷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残存地雷导致人员触雷伤亡事件仍时有发生。
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我国启动中越边境新一轮排雷工作,范围包括广西、云南的13个边境县区。旨在彻底、永久消除中越边境的雷爆隐患,这一工作将在2016年底全面完成。记者日前在广西凭祥市探访了当地有名的“地雷村”,见证了惊心动魄的排雷过程。
广西凭祥市隘口村,紧邻中越边境,山多地少。1998年10月的一天中午,吃完饭的村民李家华提着砍刀,顶着烈日,来到边境老的13号界碑旁,开荒要地。这是一片清理过的雷场,李家华放松了警惕。随着“嘭”的一声巨大声响,一大股烟冒上来,李家华当场被震晕,朦朦胧胧中,李家华抬眼望去,自己的右腿已经不见,鲜血喷涌而出,不一会就染红了周围的土层。幸运的是,一辆林场的货车恰好经过,将他送往了医院。但李家华的右腿还是没有保住。32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失去了大部分的劳作能力。曾经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塌了下来。别人家纷纷建起了新房,李家华家建不了;受伤前开摩托拉客赚钱,受伤后无法从事劳动,没钱给孩子上学读书。
时隔一年后,同村的梁勇在李家华出事的地方附近,当场被炸死。地点相同,但村民马献图受伤更早。1987年,上山砍柴的他,左脚被炸断,随后截肢。现如今,在这个靠边贸发达起来的村子里,马献图家的低矮平房已不多见,由于无法从事劳动,马献图只能靠邻居亲戚救助。
村民余桂东曾经是民兵,1979年排雷时,失去了左腿。说起隘口和附近的卡凤两个地雷村,他开起了玩笑:“坐在一起的时候,三个人三条腿。 ”
因为地雷受害的,不止这两个村子的村民。随着广西和越南边贸往来逐渐频繁,部分雷区也由“隐患”变为“明患”,人畜触雷情况仍然时有发生。而这对于中越口岸设施建设也造成了威胁。2006年,建设友谊关口岸广场时,一辆挖掘机就差点触雷。友谊关边检站执勤业务四科教导员罗保友说起这件事,心有余悸,钩机的司机师傅不敢开工,“点个烟手都抖”。
虽然经过了两次边境排雷和一次勘界排雷,但是现存的雷区仍然存在不少难啃的“硬骨头”。11月20号,中越边境广西段排雷工作正式启动,集中在宁明、凭祥、大新、靖西等8个县(市)57处雷场,总面积约200万平米。
最先排的是位于凭祥市友谊关口岸货场东侧的01号雷场,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12月5号,01号雷场宣告排雷完毕,移交给地方用于边境货运通道建设。记者跟随广西军区某部排雷队,涉足雷区,亲历步步惊心的紧张场面。
大早,友谊关口岸的宁静就被打破。等待进入货场的中越货车,排起了长队。紧邻货场的就是广西段01号雷场。这是一片三面环山的低洼地。周围山坡的坡面就是今天要搜排的地方,将近80度的陡坡,人走起来踉踉跄跄,使用机器人根本不可能。担负任务的是广西军区某部排雷队。战士杜占龙从事这项工作已有15年,是队里最有经验的搜排手之一。全套防护服穿起来有三四十斤,再穿上老式的防护靴,根本就走不了。为了行动方便,他不得不舍弃一些防护装备。
虽然前几天已经爆破,可这里依然草木丛生,只能用电锯继续开路。身为老大哥,搜排手杜占龙在任务开始前,忍不住对新手一番叮嘱,要求他们做好标识。
几十平米的面积内,四名搜排手,每走一步,便在身后插上小黄旗,以示安全。没有人说话,整面山坡上,就只有探雷器发出的嗡嗡声,此起彼伏。
杜占龙说,操作时间久了,对声音很熟悉,听到了马上就有精神反应,声音有轻微的变化就要关注这地方是不是有金属物或疑似地雷。这全都是靠经验的累积。
20分钟后,杜占龙的探雷器开始尖叫起来。他立即叫身后的战友拿来铁锹,蹑手蹑脚地拨开土层。一番挖动后,好在是一场虚惊。因为曾是前沿阵地,这里留下了不少金属弹片,给排雷造成了不少干扰。从杜占龙的探雷器尖叫开始,站在10米外的指挥员余瀛,始终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小卫生员的几步走动,都让余瀛异常警惕。他叮嘱在场的人员搜排尽量减少脚步,不能走小碎步,踏踏实实把脚步走大一点,安全之后再走下一步,减少移动的步伐,减少频率、次数。
杜占龙继续向坡顶移动了几米,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经过排查,这次2号搜排手发现一枚58式防兵地雷。在获得指挥员“进行标识” 的口令后,杜占龙汇报,里面药量是200克的TNT,可以炸断四毫米的钢筋。
01号雷区的最后一块硬骨头,在一个小时后终于宣告清理完毕,当天共发现两颗地雷。杜占龙走下山坡,已是大汗淋漓。 轰隆巨响后,地雷原地诱爆。将来,这里将开辟出中越边境一条新的货运通道。但杜占龙和战友们的任务远远还没有结束,等待他们的还有辖区内24个雷场。最困难的地方,路都没有,负重行军需要4小时。
01号雷场结束排雷之后,扫雷部队将暂时进行休整、总结,下个月,也就是明年1月继续开赴其他雷场。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