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又是中秋月圆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10  浏览次数:160177
核心提示:  本报讯【记者仓超】河南报道:我相信每一位喜欢苏东坡中秋月《水调歌头》这首词的朋友们,都会在今夜的月圆之时,于诗词中,于人生中找到你心意的月亮。
  本报讯【记者仓超】河南报道:说到中秋,不能不提月亮。据说在农历一年的十二个月中,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大、最亮、最惹人爱恋,不仅仅因为是中秋,也是这个时节是一年中,最为丰收最为多彩最为清爽的时候,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望月一问,沉浸其中,以月为题,书写美文诗篇,赏月色姣洁,叹月夜朦胧,因月圆而自喜,因月缺而伤悲……的确,中秋之后,季节有凉爽逐渐走向寒冷,草木也从繁茂开始由枯萎到衰败。因此,古人咏月多为表现凄凉之意或是离愁别绪。设想一下,中秋圆月盈满之夜,无数的文人雅士、亲朋好友三五成群,小聚承欢,饮酒赏月,对酒当歌。尤其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寄托思乡的深情,也就有了“人是家乡亲,月是故乡明”的思念之情,也就有了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恋之情,也就有了宋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游子感叹,更有了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千古绝唱。而他的这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正是来自于苏东坡的中秋词《水调歌头》。
  苏东坡的这首词原本主要是借咏月来表达对同胞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也可以说是借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而抒发自己遭遇仕途不公时的豁达心态。只不过把这种复杂的思弟之情、人生感怀,借中秋明月写出来而已。但中秋词中所蕴含的哲理却为后人带来了诸多的沉思与联想。倘若诗人只是借月咏叹兄弟之情便也罢了,但“不应有恨”的觉醒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觉悟,则把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引申出对人生的思考,就显得难能可贵。尤其是对“此事古难全”的自然接受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乐观祝愿,让后人感受不到苏东坡在政治仕途失意,亲生兄弟生别离的双重压力下的悲凉与凄惨,相反,却是“不应有恨“的劝勉与“千里共婵娟”的圆满与美好。这其中既有道家清静无为的超凡脱俗因素在里面,也有佛家的放下即是解脱的禅意在里面。中秋对月,官场失意,兄弟别离,这一切似乎应该有抑郁惆怅之感在其中,但我们诵读这首词时,却丝毫感受不到这样失意的不幸与别离的愁绪,相反却感受到的是:一个有志向,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无论身处何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应有恨的,何事长向别时圆”心灵叩问!这种对人生思考的命题,本应该是哲学的范畴,但苏东坡却用诗词的形式借助中秋的咏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来展示中秋月夜的月色的美好,人心的美好,兄弟之情的美好,官场失意时豁达的美好,让我们体会到的不是空泛的教导,而是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丰富的感情色彩所凝结出的人生真谛。苏东坡以洒脱的诗句,月色与酒色相融的失意与感叹,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将人世间情与理的矛盾,用以理遣情的方式,以宁静致远的美好愿景,劝勉自己和世间所有与自己有同样遭遇的人们:人活着就不要逃离现实,不要妄想超脱,而应积极面对自己,消化掉自己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而以健康向上的美好理念来为自己和自己的内心寻找一处可以安放自己灵魂的净土,这样才活得潇洒,活得自然,活得豁达。这就是自我思想的解放和自我思考的觉悟,并把这种人生感悟家真切的表达出来,使词句具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这首词才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称赞的名篇佳作,千古绝唱。
  是的,中秋的明月圆满,的确是既可以寄托人世间的千般情绪,万般风情,又可以借物咏怀,超越自我。世间之情,莫过于兄弟之情最难割舍,因为这是骨肉之情,但有割舍,撕心裂肺。但现实的残酷便是骨肉分离,有恰逢自己政治仕途失意之时,诗人应该怎么办?如果一味沉浸于这种痛苦之中,人生怎会有诗和远方?只能是面对现实,接受它,自己的心结自己来解。凡事自己想明白才是真正的明白,就像这世间的自然万物,有荣有枯,有盛有衰,有生有死;又如这中秋月亮,有晴有阴,有圆有缺。兄弟情也好,官场的得意与失意也罢,兄弟情也如这自然一样,相聚是团圆,是喜悦,是和合圆满,分别是离愁,是悲伤的别绪,是圆缺的遗憾。世间万物与人一样,怎么可能永远一直都是中秋月般的圆满与美好呢?想想自己的仕途不也是如此吗?在朝廷做京官时虽然很威风很得意,想着可以一展雄风,施展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抱负,有一番指点江山建功立业的愿望,可结果呢?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被贬远离朝堂的地方做了地方官,又与骨肉兄弟中秋节也不能团圆相聚,回想起来真是万千思续,悲从心生,愁从眉起。可是转念一想:自古以来,大自然尚且一直是风雨无常,天上的月亮也是有阴晴圆缺,这和我的经历竟然是如此的相象,也就是这一舜间的大彻大悟,让自己明白了人的命运与自然的命运是相向而生,因此才和谐共生。也就有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叹,也就有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洒脱。
  让我们设想一下当时苏东坡写这首词的心理吧:既然人与自然万物一样,有阴有晴,有风有雨,有欢乐就有悲伤,有团聚就有分离,这种规律很多时候是人类所无法掌控的,认识到了这个规律,意识到自己是真的明白了这世间做人做事做官的道理,为人之亲为兄之情的无奈之解,也便有了了结,内心也便坦然了。内心因觉悟而释然,也就真的放下,真的是想开,也就可以发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激情之问,更可以在问青天之后,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洒脱,有“不应有恨”的醒悟,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感叹,更有“此事古难全”的觉悟,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和向往。这既是对自己政治仕途命运的认可,也是对自己无论在什么地方做官,只要你内心坦然有担当,无论境况如何,一样可以建功立业的自我劝勉,也是对后世来人的最真诚的提醒和警示。很显然,诗人能够从自然与中秋月的启示中得到启发和觉悟,并用诗歌把它写出来,表达出来,这就是超越常人平凡思维的与众不同。苏轼的这种内心世界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便是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只要你的信仰不变,志向不变,你便不会因为环境和职位的改变而怨天尤人,你一样可以舍弃小情小趣,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活出属于自己真正的人生,就像亲兄弟之间,不因为有离别,而淡化兄弟之间的感情,也不因为有离别,而忘记兄弟之间的骨肉情缘,有分别自然会有相见,不在乎常相聚常相见,就像我们今天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只要你心中坚守着这份情谊,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分别呢?就如这中秋的月亮一样,你看它时它是圆的,你不看它时它依然还是圆的。所以这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分别呢?这是人生的豁达,人生也应该有这样的豁达,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信念,你就应该有这样豁达的态度,看开的内心,当你看开人生,坦然面对人生不平的现实时,你依然可以潇洒走一回,既然看开了,就不会再纠结与人的悲欢离合,也不会感叹于月有阴晴圆缺的遗憾,这种觉醒后的觉悟,觉悟后的升华。无疑让这首中秋月《水调歌头》所蕴含的哲理,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诗人的这种借中秋咏月所呈现的内心世界,以及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带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喜欢这首诗词的人们都可以从诗人的诗句中找到属于自己,人生态度的标准与答案,苏东坡的中秋望月一问,又自问自答,让我们不仅仅是沉浸于诗词的美好和圆满,更有人生灵魂的拷问与求证,究竟人生该有何求?我相信每一位喜欢苏东坡中秋月《水调歌头》这首词的朋友们,都会在今夜的月圆之时,于诗词中,于人生中找到你心意的月亮。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