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喜迎二十大-我眼中的中国高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16  浏览次数:132536
核心提示:  本报讯(记者袁宏太 通讯员田聚成 王长安)郑州报道:原创徐宜发中国铁路文艺2022-08-15 15:59发表于北京,我与铁路有着不解之缘。从上世纪40年代,我父亲踏进铁路大门到现在,我们家已是三代铁路人两代火车司机,也算是个铁路世家了。
  本报讯(记者袁宏太  通讯员田聚成  王长安)郑州报道:原创徐宜发中国铁路文艺2022-08-15 15:59发表于北京,我与铁路有着不解之缘。从上世纪40年代,我父亲踏进铁路大门到现在,我们家已是三代铁路人两代火车司机,也算是个铁路世家了。
  让高铁名片更亮丽
  徐宜发
  我与铁路有着不解之缘。从上世纪40年代,我父亲踏进铁路大门到现在,我们家已是三代铁路人两代火车司机,也算是个铁路世家了。在我家里,有时祖孙三代聚到一起,说起话来自然而然地就谈到了铁路的昨天和今天,一路走来幸福满满。在我的铁路生涯中,走上工作岗位先后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高铁动车组四个时代,天天风里来雨里去,风驰电掣般行驶在广袤的原野上,感触多多。
  受家庭的影响,开火车是我儿时的梦想。1965年初中毕业我考上了郑州铁路机车司机学校,学的是蒸汽机车专业。三年之后完成学业登上火车头,踏上了逐梦之路。感恩时代的厚爱和组织的培养,我从司炉起步,一步一个台阶成了一名火车司机。我没有过高的奢望,只想学好技术,干好这一行,做一个称职合格的火车司机,除此别无他求。上世纪70年代,我偶尔从电视画面上看到日本一趟趟“子弹头”列车,一溜儿烟似的飞驰在东京至大阪间,又点燃了我新的梦想。我期待着我们也能尽快建成四通八达的高铁网,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发展高铁是我国几代铁路人的梦想。
  我国的铁路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后期我国旅客列车的平均时速只有40多公里。然而,我国高速铁路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步。
  1999年8月16日,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全面开工建设,全长404公里。2003年10月12日,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专”建成通车,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2004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中原铁道发展又一次带来了新的机遇。郑州,这个中国铁路的“心脏”区位优势再一次显现出来,必将绽放绚丽的光彩。
  2005年,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开工建设,中原大地高速铁路建设踏上了新的征程。这是世界首条修建在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高速铁路,线路穿越豫西山地和渭河冲积平原,南倚秦岭,北临黄河,沿线80%区段为黄土覆盖,湿陷性黄土区施工技术是最大的技术难题。我国科研人员积极探索,经过无数次的测试和计算,从理论上反复论证,其结论是,道床改用无砟轨道可以解决湿陷性黄土带来的缺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郑西高铁建设工程指挥部在洛阳至三门峡之间,选择了一段包括张茅隧道在内的试验段,通过试验验证设计理论的科学性与正确性。经过试验,在湿陷性黄土地段修建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使用无砟轨道是正确的选择,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
  2010年2月6日,郑西高铁全线通车,极大地缩短了郑州与西安两地间的时空距离。人们感受到了出行乘坐高铁列车的舒适与便捷,无不为之拍手称快。
  2006年12月22日,位于郑州的黄河岸边彩旗迎风飘扬,车轮滚滚,机器轰鸣,京广高铁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开工建设。6年之后,京广高铁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像巨龙一样横跨黄河两岸。大桥主体采用大跨度钢索斜拉技术与钢梁结构相结合,分为公路、铁路上下两层。上层为一级公路,双向6车道,;下层为双线高速铁路。桥塔采用钢箱结构,主塔立面布置为“人”字形结构,桥体钢梁桁架结构复杂,工艺先进,施工难度非常大。中铁大桥局的建设者们创造了陆地拼装成形,实施钢梁分部整体顶推,顶推重量达3万吨、顶推距离1082米、顶推跨度168米,实现了技术上的新突破,在我国建桥史上翻开了崭新一页。
  京广高铁中的郑州到北京段建设里程681公里,河南的新乡东、鹤壁东、安阳东高铁站造型新颖,各具特色,蕴含着铁路建设者的创新思维和智慧。新的设计理念还为郑州到北京的高速铁路带来了新的看点。这一段高铁线路铺架在平原大地,全程681公里大约有560公里采用了高架桥的方式,远远看去,高架铁路犹如横亘在天地之间的“空中长城”,气势宏伟,亮丽壮观。
  京广高铁从北京西站出发,连接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直达香港西九龙站,穿越中原大地,跨越黄河、长江,点燃了一个个亮点,异彩纷呈,魅力无限。
  新建的郑州东站,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建筑的艺术角度上讲,都让人们为之赞叹。
  中原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厚重的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源远流长。郑州东站的造型体现了郑州历史厚重,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展现出庄重、沉稳、宏大的气质,是郑州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它那独特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新工艺在国内首次使用,其科学性、实用性、美观性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充满现代化气息的立体画面。郑州东站共有5层,地上三层,地下两层,功能齐全,出入方便。地上第三层是候车大厅,透光性能好,温度自动调控,一年四季保持恒温,旅客集中在这里候车十分惬意。第二层是乘车站台,旅客可以乘电梯乘车,16座站台32股道整齐排列,场面壮观,气势恢宏,给人一新的视觉。第一层是出站口,到达旅客从这里出站可以直接转换,乘地铁、公交、出租车和社会车辆,被大家称为“零换乘”。地下两层,是郑州地铁1号线和5号线设立的旅客乘降站,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走进宽敞的大厅,整洁明亮,给人以舒心的感觉。电子大屏幕不时地变换显示内容,向旅客及时通报列车来往的信息;大厅设有自动售票机和人工售票窗口,网上购票、自动购票和人工售票任意自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车站还专门设有电视监控中心,值班人员通过多面电视屏幕观察到全站各个部位,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2012年12月26日,郑徐高铁开工建设。郑徐高铁河南段,地处广袤无垠的豫东大平原,一条平直的钢铁运输线出了开封城向着徐州方向延伸,是高铁列车运行理想的试验段。2016年夏初,郑徐高铁顺利完成联调联试之后,承担了中国标准动车组的试验任务,通过列车不同等级运行速度的试验,验证列车高速运行对线路、高压接车网等固定设备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以及两列高速运行的列车途中交会所产生的“负压”值和空气阻力等科学数据,一一详细记录在册。这一切都是我国科研的重大项目,是我们前人从未做过的事情。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016年7月1日,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两列标准动车组,在郑州至徐州间高速线路上,按照《试验大纲》循序渐进依次进行综合试验。2017年6月25日,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投入使用,实现了高铁动车组列车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展示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
  郑徐高铁与我国京广和京沪两大高铁干线相连,并连接了商杭高铁、郑济高铁与郑合高铁等,构成了我国中东部地区密集的高速铁路网。
  随着郑徐高铁的建成通车,郑州、济南、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之间实现4小时直达,缩短了中原与长三角等城市群之间的时空距离。快捷舒适的高铁运输网络,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当前,乘坐高铁出行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国高铁,便捷舒适,深受人们青睐,在国际大舞台享有盛誉,是我国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
  百年铁路史,奋进铸辉煌。沐浴着祖国的阳光雨露,我国铁路建设突飞猛进,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在世界铁路大舞台上,我国的铁路建设从“跟进”到“领跑”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千千万万铁道儿女更加意气风发,肩负神圣使命,勇于拼搏奋进,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谱写新的篇章,让“中国高铁”这张“国家名片”更加亮丽!
  作者简介:徐宜发,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原副主席。1998年开始发表散文作品,著有《我心永恒》《我的太阳》《我书我心》《我行吾咏》《我述悟声》《我行我诉》散文集,2018年出版《岁月映画》(6本)散文选,累计300多万字。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