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元特色蓝莓产业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一把伞”蓝莓基地位于高县最高峰,坐落于两省三县(四川省和云南省、高县、筠连和盐津县)的交界处。实践团来到“一把伞”蓝莓基地,蓝莓漫山遍野,果实像一颗颗饱满的深蓝的珍珠,着实诱人。实践团采访基地负责人叶凯,了解到蓝莓基地的整体现状和发展历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曾经的荒山“脱胎换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蓝莓种植基地。“一把伞”蓝莓基地经过多年探索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地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文旅产业,有效推动农旅发展融合,广泛带动群众一起种植致富果,共同走上致富路。受疫情影响,文旅产业受到严重冲击,蓝莓整体产业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实践团结合实际积极建言献策。“一把伞”蓝莓基地应充分把握国家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多渠道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注重线下线上销售结合,相互促进;启动农产品深加工,开发蓝莓酒、蓝莓酱、蓝莓酥、蓝莓干等系列深加工产品,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深挖产业文化,打造一村一品,提升产品的品牌效应,注重产品包装提升,充分融合文旅发展;制作和翻译多语种产业文化宣传视频,为产业发展推广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增强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团队与蓝莓基地负责人叶凯合影(学院供图)
走访调研村社民情,探寻致富发展新思路。实践团顶着烈日走进田间地头,走入村民家中,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村民们热切交谈和与村干部座谈交流,了解到春茗村整体建设情况和发展历程。近年来,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春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农水、交通、人饮工程、电力提升等都为全村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当地产业快速发展,助农增收致富。茶叶是当地的基础经济农作物,是全村最大的产业,现已形成茶叶苗圃培育、茶叶种植采摘和茶叶初加工三种生产模式。春茗村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通过成立合作社联合建设加工厂,拓宽茶叶销路,增加农民收益,带动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农产品滞销困境。 成员们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发展情况(学院供图)
但由于春茗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年轻劳动力流失较严重,人才更是缺乏,产业基础不够稳固,乡村治理较为传统滞后,因此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还需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也任重道远。归根究底,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原因就是乡村建设发展人才的缺乏。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搭好创业平台、出台各项有关政策、做好一系列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才能让年轻人在农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真正的服务于家乡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劳动教育下田间,采茶摘莓感悟多。实践团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走进茶地,来到蓝莓园,实地了解茶叶、蓝莓的品种类型,栽培、种植技术和采摘方法。小小茶叶大产业,颗颗蓝莓赛珍珠。团队成员小心翼翼地采摘茶叶尖和蓝莓颗粒,生怕揉坏捏碎,看似轻松却又无比紧张。烈日高照,汗水也噗噗地直流,这一刻实践团成员深刻体验到基层劳动人民的辛苦与不易。采茶摘莓对农民来说最基础的农活劳作,没有技术含量,却体现出生产生活的大智慧、大教育。探索体验式采摘助农模式与校园学生劳动教育精神提升相结合,是今后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队员们对当地早茶进行实地探索(学院供图)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紧密围绕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和劳动教育育人目标,将社会实践与思政课程相结合,从文化、产业、人才等方面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的青年们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将实践中的所思所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社会课堂中贡献青春力量,在观察实践中成长、成才,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