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今日焦点 » 正文

安徽亳州线路车间:烈日下淬炼青年成精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04  浏览次数:197362
核心提示:  本报讯【记者 杨春 通讯员 张林伟】安徽亳州为您报道:昨日,是中华民族的端午节,安徽亳州这些铁路工人坚守在施工一线辛勤工作,“今天咋弄热?一点风都没有。”董毅直起腰,一手拄着三齿耙,一手擦了把脸上的汗说道。
  本报讯【记者 杨春 通讯员 张林伟】安徽亳州为您报道:昨日,是中华民族的端午节,安徽亳州这些铁路工人坚守在施工一线辛勤工作,“今天咋弄热?一点风都没有。”董毅直起腰,一手拄着三齿耙,一手擦了把脸上的汗说道。
  “38度的气温能不热吗?况且现在又是大中午。”正在低头弯腰回填道砟的狄秉旭应声回答。
  “干一半多了。来,喝口水,歇口气,咱一个劲儿干完。”
  节日期间奋战在京九线的工人们(本报记者 摄)
  中都记者了解到,连日来,皖西北地区持续高温,最高温度达到38℃。在京九铁路K786+300米处,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阜阳工务段亳州线路车间配合施工的20多名作业人员紧跟着捣固车回填道砟。自5月20日京九线集中修开始以来,王寨示范队每日都有16名职工跟随大机配合施工,董毅、狄秉旭作为班组生产骨干便在其中。
  “此次京九线集中修王寨示范队配合施工人员都是年轻人,最小的23岁,有的人参加工作还不到2年,且大部分都是第一次经历京九线集中修。在高温下配合施工,对他们来说,也算是一次磨炼‘烤验’。”亳州线路车间党支部书记黄祥春说道。王寨示范队有20名队员,分别来自阜淮线、青阜线等线路车间的大学生,平均年龄25岁不到。由于京九线集中修都是在烈日当头的中午,大部分队员在开始时都不适应,然而经过几天磨炼“烤验”,逐渐淬炼了阜工人不畏苦、敢吃苦、能吃苦的精神。
  烈日下确保铁路安全汗水湿透了工人衣背(本报记者 摄)
  骄阳似火,铁路上的钢轨、枕木、石砟被烈日晒得滚烫。董毅拿起水壶仰头“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水,拿起三齿耙又继续向前回填道砟。一颗颗石砟扒进枕盒,填平镐窝,董毅清理掉钢轨底散落石砟后,向前一步换一孔继续回填。铁路上没有一丝风,在下“蒸”上“烤”间,董毅满脸汗水,湿透的工作服紧紧贴在身上,纵是在火辣的太阳下也始终没有晒干。
  180分钟的施工封锁时间,每台大机计划捣固2080米,约为3660孔道床,而每孔又有4处捣固镐窝,也就是跟随大机人员需要扒砟回填约14640处,在100多分钟的封锁点内完成任务,董毅和同事们必须争分夺秒。“高温季节,做好钢轨防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配合施工人员对大机捣固地段的镐窝必须及时回填饱满,防止因施工作业挠动道床破坏稳定性而发生线路胀轨跑道。”在施工现场的把关干部线路科工程师袁安稳介绍道。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