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中国都市报之简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15  浏览次数:584024
核心提示:  本报讯(记者王晋煜)特别报道:记者从中国都市报总编室获悉,《中国都市报》肩负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发挥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作用,《中国都市报》总部设在中国澳门。在全球设有设37个分社或记者站,267个工作站,建立比较健全、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形成了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发布体系,每天 24 小时不间断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 8 种文字,向世界各类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和经济信息产品。
    
      本报讯(记者王晋煜)特别报道:记者从中国都市报总编室获悉,《中国都市报》肩负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发挥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作用,《中国都市报》总部设在中国澳门。在全球设有设37个分社或记者站,267个工作站,建立比较健全、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形成了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发布体系,每天 24 小时不间断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 8 种文字,向世界各类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和经济信息产品。
  中国都市报围绕网站业务、社交网络业务、互联网广告业务、移动互联网业务、大数据舆情服务业务、新媒体技术应用研发业务、在线教育和科普信息化业务、物联网业务、参股型业务、储备型业务等十大业务板块展开布局,全媒体产品链加速形成。中国都市报现已形成以炫闻客户端、微博、微信、“5G 入口”自媒体联盟等组成的移动产品矩阵,全面全方位覆盖移动用户。
  中国都市报坚持围绕以新闻为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忠实履行“喉舌”“耳目”职能,充分发挥“消息总汇”作用,努力建设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领域均占主导地位的国际一流的世界性新闻机构,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中国都市报全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国际报道和对外报道水平,积极抢占海外新媒体和主要社交媒体平台,打造“网上新闻通讯社”,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充分发挥对外宣传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外交大局。
  中国都市报重视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力争建立系列化、机制化、常态化合作关系的世界主流媒体机构。中国都市报也成为了许多国际新闻组织成员,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讯社或新闻机构签署了新闻交换、人员交流和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协议。全力打造具有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多语种、全媒体、全球化、全覆盖,报道全球,传播中国,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一流新闻网站和有强大实力的互联网文化企业。中国都市报面向国际化开放、面向世界、布局全球,打造国际一流媒体。
  中国都市报,立足港澳台和东南亚国家为主,向有重点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实施“阵地前移”战略,充分发挥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的作用,初步建成融通讯社业务、报刊业务、电视业务、网络业务、金融信息业务、新媒体业务和多媒体数据库业务等为一体的全媒体机构,逐步探索出一条体制为主导、与市场经济成功对接、多元化运营体制并存的发展新路子,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传媒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机构和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加速迈进。
  中国都市报注重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全球性重要会议、重要活动。中国都市报是许多国际新闻组织成员,目前已同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讯社或新闻机构签署了新闻交换、人员交流和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协议。
  中国都市报标准刊号ISSN2409-9767,国内统一发行刊号D03Z0019。
  《中国都市报》是中国澳门特区综合性中文报纸,新闻局批准文号513,国际标准刊号ISSN2409-9767,国内发行刊号D03Z0019,政府注册号 49643 SO,纳税人编号 82433877,场地登记号223307,隶属于国家相关部门。中国都市报为非营利性刊物,主要在澳、港、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发行,每期发行38万份,中国都市报与港、澳、台、新、马、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国内很多新闻机构均由业务往来,交换新闻,代理发行。
  《中国都市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综合性中文报刊,是海外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的途径,也是沟通海内外进行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纽带和桥梁,特别是在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等地具有影响力,是香港同胞及台湾同胞和世界华人华侨了解中国大陆发展的途径,2015年每期平均发行量基本稳定在38万份。
  《中国都市报》是特区综合性中文报纸。每期出版对开24版至40版不等,通常24至32版是全彩版。主要版面有:重大新闻、澳门要闻、上寮要闻、中国要闻、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国内民生、港台要闻、国际新闻、财经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旅游新闻、文艺副刊、广告分类、地产信息、汽车信息、保健养生、饮食时尚等;其他专版有:特区建设、上寮投资、东方时空、新闻图辑、焦点访谈、特别关注、娱乐天地、星光大道、艺术人生、旅游天地、书画天地、广告专版、今日东南亚、中国红歌星、中国好产品、名人名企明星直通车等。
  中国都市报,创刊宗旨为“立足澳门,面向港台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积极宣传中国政府的政策主张,记录中国社会的变化,实事求是报道祖国和特区各方面的成就和变化,准确反映民意。”《中国都市报》刊登大量国内外、港澳台新闻,设有副刊、专刊30多个。
  《中国都市报》的副刊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多以揭示当代人的生活为主题,也有介绍中国古代文化和当代文学,以及传统习俗等文艺性较强的文章。其中在副刊发表的生活絮语、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反映了澳门社会的现实,透视出澳门人多姿多彩的人生。
  目前,《中国都市报》在海内外工作的编辑人员和记者、特约记者两万多人。
  ■组织机构
  中国都市报作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展现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舞台,是国家和特区政府同新闻界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涵盖各种媒体类型的全媒体机构。以对外采访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媒体,立足澳门,面向世界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新闻通讯机构,实事求是报道祖国和特区各方面的成就和变化,准确反映民意。
  中国都市报社实行社长负责制,社长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免,副社长、总编辑由社长提名报请上级主管部门任免。
  下设机构:
  1、社长办公室:是社党组和总社的办事机构,是综合协调全社工作的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职能是:为社党组和社领导服务,为各部门、各单位、各分社和全社职工服务,当好社党组和社领导的参谋助手,认真做好全社重要工作的综合协调、督查落实和信息反馈等工作。
  2、总编办公室:是社党组和总社的办事机构,是全社经营工作的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职能是:根据国家和特区有关法律、法规和社党组、社委会、社长办公会的决定,做好全社经营工作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考核和服务等工作,负责制订全社经营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做好社党组、社委会和社长办公会关于经营工作决策、部署的落实工作,当好社党组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参谋助手。
  3、总编辑部:是社党组和总社的办事机构,是全社新闻信息报道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它的主要职能是:根据社党组的要求,在社长领导下,在总编辑直接指挥下,组织、策划、协调全社新闻信息报道;指导、协调全社新闻信息业务的内容建设以及与新闻信息报道有关的事宜,内设六个编辑部。
  4、国内新闻编辑部(含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负责国内新闻报道的策划、协调和国内新闻的编辑审签工作,承担中央新闻采访任务,并对国内分社的对内报道进行业务指导。
  5、国际新闻编辑部:采集、编发国际新闻,用中、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等多种语言,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国内外播发国际新闻通稿和专特稿;负责国际形势调研;对驻外分社进行业务指导。
  6、外新闻编辑部(含港澳台新闻编辑部):用英、中、法、西班牙、俄、阿拉伯等多种文字向海内外媒体及机构播发有关中国和内地的新闻; 用葡萄牙文向全球播发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新闻信息; 用法、西班牙、俄、阿拉伯等文字向海外媒体及非媒体机构播发中国及全球新闻图片; 向国内外新闻媒体播发港台澳新闻;用多种外文向国外报刊和网站提供中国新闻特稿; 向海外中、英、葡文报刊提供专版服务; 对国内分社对外报道进行业务指导。
  7、新闻摄影编辑部:向国内外用户提供中国和国际新闻图片、图表、展览照片;研究新闻摄影理论和摄影技术;负责照片档案的收集、管理、存贮和开发利用;对国内分社和驻外分社的摄影报道进行业务指导,并协助他们发展和管理签约摄影师。
  8、参考新闻编辑部:负责及时反映国内重要动向、重要事件,收集、编译国外和台港澳地区各方面有参考价值的新情况,梳理反映国内网络及境外媒体重要舆情,对国内、国际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为中央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材料;对国内分社和驻外分社的内参报道进行业务指导。
  9、体育新闻编辑部:用中文、英文两种文字采写、编辑国内外体育新闻并向国内外播发;对国内分社和驻外分社的体育报道进行业务指导;负责国内外体育发展趋势研究,及时反映国内外体育领域重大动向。
  10、通信技术部:是社党组和总社的办事机构,是全社技术工作的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职能:负责提出全社技术工作的发展规划、通信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等方案,经社委会审定后组织实施。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原则,对全社技术工作实行宏观管理。对全社技术建设项目进行技术审核,并指导、监管、检查全社技术工作部署的落实。
  11、政治工作部:是社党组和总社的办事机构,是全社干部人事工作的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职能:根据社党组的决定,负责全社的领导班子、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的开发、配置工作,负责全社劳动工资、职工奖惩、福利、社会保障、教育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推进全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组织全社考核工作。
  12、对外联络部:是社党组和总社的办事机构,是中国都市报社外事工作的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职能:根据社党组、社委会和社长办公会的决定,负责全社外事工作和涉台港澳及世界各国交往活动,把外事和外宣、外销结合起来;协调对驻外分社的日常管理;协助有关部门和驻外分社做好聘用外国专家和境外雇员的涉外管理工作。
  13、计划财务部:是社党组和总社的办事机构,是全社财务工作的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职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社党组、社委会、社长办公会的决定,办理"一级法人、两级管理"中"一级管理"的有关事项,包括全社预算、资金、资产、采购、财务信息等管理,以及会计监督、重大财务事项论证、财务制度建设和财会队伍建设等工作。
  14、工会: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离退休工作的方针政策,根据社党组、社委会和社长办公会的决定,督促落实离退休职工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等政策,协调做好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的职能。围绕新通社的新闻信息报道和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坚持从严治党,保证以新闻信息报道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
  15、广告发行部:是总社的办事机构,主要从事广告和发行业务。
  16、出版印务中心:是总社的办事机构,主要从事出版和印刷业务。
  17、派出机构
  中国都市报社澳门分社
  中国都市报社郑州代表处
  中国都市报驻大阪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驻东帝汶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驻文莱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驻香港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驻万象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多伦多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旧金山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纽约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亚特兰大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巴西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悉尼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奥克兰(新西兰)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沙捞越(马来西亚)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仰光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驻台北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驻曼谷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驻普吉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芭提雅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驻华盛顿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洛杉矶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秘鲁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驻约翰内斯堡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开普敦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新加坡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吉隆坡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雅加达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马尼拉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温哥华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驻伦敦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驻巴黎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驻东京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驻首尔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莫斯科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驻内比都(缅甸)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墨尔本记者站
  中国都市报驻柏林记者站
  ■现任领导成员
  
     中国都市报社实行社长负责制,社长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任免,副社长、总编辑、副总编辑由社长提名报请上级主管部门任免。
  1、张鸿超 社长兼总编辑
  2、GABION,GIL MonTE 执行社长
  办报宗旨
  《中国都市报》以弘扬、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沟通海峡两岸四地及海内外文化交流为宗旨;以专业新闻报道为特色,兼顾综合新闻与社会民生。《中国都市报》坚持爱国爱澳、服务社会,在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的同时,也积极反映各阶层人士的心声,发挥舆论监督的应有责任。《中国都市报》为彩色日报,社长由中国新闻出版协会会长张鸿超先生兼任。《中国都市报》为非营利性新闻机构,每份定价5元,走与其他报纸差异经营的路子。在读者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和阅读忠诚度,并以其民主与监督方面无可争议的权威性享誉海内外。
  《中国都市报》坚持与国家的发展同心同德、同向同步,忠实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不渝地贯彻政治家办报要求,努力当好新闻战线的排头兵,当好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当好改进文风的排头兵,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发挥“中流砥柱”“定海神针”重要作用。《中国都市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维护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推动新闻工作改进创新,开展澳门特区同中国大陆、香港特区、台湾地区和国际间的新闻交流与合作,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都市报》办报宗旨为“立足澳门,服务市民,实事求是地报导祖国各方面的成就和变化,准确反映民意”。该报刊登大量当地新闻和国内、港台、今日东南亚及国际新闻,设有副刊、专刊30多个,是澳门最有影响的大报。
  办报方针
  《中国都市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爱国爱澳,服务社会,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创刊宗旨为“立足澳门,面向世界,实事求是报导祖国各方面的成就和变化。中国都市报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都市报》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深入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先进事迹,高唱奋进凯歌,弘扬民族精神,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都市报》长期以来坚持准确严谨的办报方针,十分重视报导的真实性。社长、总编经常亲自打电话或通过其他途径检验数字的真实性,确信无丝毫差错之后,才予以报导。如2014年6月20日,港独“占中”事件,本社曾派出十数位记者莅临一线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为了使报导深入充分,本社严厉批判以戴耀廷为首的港独分子,严正声讨“占中”妄图分裂国家的汉奸行径,对于形形色色分裂祖国的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公开批判“港独”势力,旗帜鲜明地支持推动祖国统一、贯彻“一国两制”的政策。《中国都市报》非常重视反映读者的各种意见,及时调整报导策略,不断扩大报导面和报导空间,增加全方位的信息量。例如2015年5月10日和2015年9月15日间、香港“法轮功”在爱丁堡广场举行大游行,打着“传教”的幌子破坏宗教秩序和信仰自由。《中国都市报》曾就派4位记者莅临一线公开揭露“法轮功”组织不可告人的政治图谋。“法轮功”反宗教、反理性的邪恶本性,与宗教的社会宗旨、社会伦理和宗教信仰完全背道而驰,践踏人类中所有宗教的价值观。 “法轮功”邪教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威胁,危害社会、破坏人伦、残害生命、愚弄信众、搞教主崇拜,歪曲真理,欺世盗名的邪教本质。本社通过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诠释、分析和批判李洪志反科学的歪理邪说,号召香港民众崇尚科学,抵制邪教。本社曾发表评论揭露法轮功伪科学、伪气功等骗术,生动地戳穿了李洪志江湖骗子的真面目。连续几天开辟专版刊登读者来信,展开热烈讨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与此同时,《中国都市报》的新闻写作注意文风,用事实说话,用词通俗易懂。为了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中国都市报》力求做到详尽报道,版面生动活泼,既有“阳春白雪”的理论文章,也有“下里巴人”关心和喜欢阅读的新闻,朝多功能、全面报道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多层次读者的阅读要求。成为读者的贴心知己,反映读者的心声,是《中国都市报》鲜明的办报方针。
  30年来,中国都市报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介中国发展变化,在外宣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都市报积以创刊30年为起点,总结经验、发挥优势、锐意创新,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增强主动性、掌握话语权,注重抓基层、打基础,着力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把握正确导向,创新内容形式,发挥特色优势,进一步增强国际传播话语权、影响力。
  中国都市报作为新闻媒体喉舌和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作为展现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舞台,中国都市报积极宣传国家的政策主张,记录中国社会的变化,报道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中国都市报通过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以委婉的手法传递北京官方对国内和国际事务的看法。国内外政情观察家通常会从《中国都市报》内文章的一字一句探求中央政府想表达的真正含义以及某些中国所独有的政治讯息。中国都市报刊登文章的位置远比文章内容重要。
  言论是报纸的灵魂。《中国都市报》创刊以后,就一直设有社论、专论和读者来信来稿等针砭时弊的栏目。《中国都市报》创刊伊始就为自己的言论树立了旗帜:爱国、和平、人道、进步。常设的言论专栏除《社评》外,尚有《新闻小语》、《新闻解说》、不代表本报意见倾向的《议事亭》、《读者之友》,分别以国际、国内和港澳台及东南亚的大事为议论对象。现任社长、中国新闻出版协会会长张鸿超先生在《中国都市报》年会上发表文章中说,“本报评述多着重热点、难点,新闻背景材料充实,捕捉国际风云变幻,透视祖国经济建设走势,从种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深入分析本质,尤其对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贯彻一国两制,言简意赅,鞭辟入理,至于反映当地居民疾苦,维护居民合法权益,言之有理,不遗余力……
  《中国都市报》独具魅力的新闻报道主要体现在“澳闻版”上。“澳闻版”版面图文并茂,注重使用大量彩色照片,编者利用照片补充一些无法言及的新闻,增添新闻的趣味性,或者加强版面的视觉冲击力,使整个版面显得生动活泼,缤纷绚丽。“澳闻版”除了争取以第一时间全面报道社会各方面的动态之外,还经常组织“特稿”、“专访”、“杂谈”、“散记”等专栏,对读者关心的话题加以剖析、发表述评。这些栏目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视角,透视出澳门五光十色的社会现状和人文走向。文章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笔调,做到了行文轻松、雅趣、确切、生动、独异及风格多样。
  人文特色
  澳门古迹颇多,以澳门半岛最为集中,仅庙宇就有20多座,除妈祖庙、观音堂、莲花峰外,还有澳门最早的天主教堂遗迹——大三巴牌坊、第一个来华的传教士葬身之处——马礼逊坟墓……可谓名胜众多,散发出澳门作为中葡文化交汇点的特有魅力。《中国都市报》就是在这样一种中葡文化交汇的土壤中产生的。
  《中国都市报》贴近广大市民生活,积极反映民意,准确地寻找到报纸的卖点。正如中国新闻出版协会会长、我社社长兼总编辑张鸿超先生在《中国都市报》年会上所说的,《中国都市报》首先必须在澳门立足,才能求得发展,这样就迫使《中国都市报》办成一份具有浓郁澳门人文特色的报纸。《中国都市报》的定位非常成功,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凡当地发生重要事情,无论是澳督的言论,或是政府的政令措施,或是警匪大战,或是声色犬马,在报上都有及时的报道。正是因为立足本埠,报道澳人关心的民生话题,形成颇具特色的办报风格,《中国都市报》才能在与众多港澳台报纸的激烈竞争中,独占鳌头。
  办报传统
  创刊之初,《中国都市报》就决心办成一份热爱祖国的中文报纸。立足澳门社会,反映时代风云,坚持爱国爱澳,热诚服务澳人,成为卓有影响的报纸。”
  《中国都市报》创刊以来,一向热心公益事业,服务社会,成立“中国都市报读者公益基金会”,经常代收读者捐款,用于慰问、救济、助学等慈善事业。举行多届慈善百万行活动,为慈善事业筹款,在当地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该报一贯坚持爱国立场,面向当地群众,开展爱国团结活动。自创刊以来,《中国都市报》不断向澳门读者介绍内地发展变化,报道祖国鼓舞人心的经济发展,增强澳门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
  澳门回归后,《中国都市报》对中国内地有着更多的关注,每天开辟两至四个专版对内地发生的大事予以报道。为了加强与内地的联系,《中国都市报》除了开辟《要闻》版报道全国性的重大新闻之外,每天特别开辟专版《乡情》,对全国各地特别是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区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详细报道,满足由内地移居澳门的同胞对家乡建设和发展的信息渴求,了解投资环境。除此之外,《中国都市报》还报道全国各地特有的风俗民情,奇闻趣事等,既丰富了报纸的内容,又增添了报纸的趣味性,为读者了解祖国各地的人文景观提供了一个窗口。
  随着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澳人对内地投资日益增多,经贸往来日渐频繁,《中国都市报》对内地的经济报道越来越多,该报常常请专家开辟专栏撰写文章,探讨两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促进两地的经贸发展。
  《中国都市报》的发展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澳门社会沧海桑田的变迁历程。翻阅每个时期的《中国都市报》,都可感受到其与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千丝万缕的联系。
  报刊魅力
  《中国都市报》独具魅力的新闻报道主要体现在“澳闻版”上。“澳闻版”版面图文并茂。注重使用大量彩色照片,是“澳闻版”的一大特色。在“澳闻版”上,编者利用照片补充一些无法言及的新闻,增添新闻的趣味性,或者加强版面的视觉冲击力,使整个版面显得生动活泼,缤纷绚丽。
  《中国都市报》是一张权威、严肃的综合性报纸,凭借其采编力量对新闻事件作出反应,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中国都市报》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高品位、高格调,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创新,对弘扬祖国历史和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
  《中国都市报》坚持正确导向,贴近海外实际,积极向海外中华儿女以及世界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情况,为密切祖国同海外中华儿女的联系和情感,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贡献,更好地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真正成为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独特窗口。
  《中国都市报》作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杰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都市报》无愧于时代与人民,已经得到亿万普通中国民众高度信赖及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与信任。
  《中国都市报》的典型报道,始终体现时代的最强音,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积极倡导和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引导人们见贤思齐。《中国都市报》重要评论从事舆论监督,常常不拘泥于一地一事,而就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或现象,进行理性的剖析与观念的纠偏,发人深省,甚至引发一些全国性的深层次变革或对全局性的工作有积极的推动。《中国都市报》也是中国政治与外交的晴雨表。作为中国对外宣传窗口,《中国都市报》国际宣传肩着两副重担:一是向港澳台读者报道国际新闻,分析国际局势,解释中国对外方针政策;二是向国际社会阐明中国观点、中国立场。
  《中国都市报》作为中国最坚强的代表,充分发挥着媒体是政府的耳目与喉舌、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作为中国文化对外的喉舌报刊,办报方针、理念一直影响着中国所有的媒体;文章对内成为所有中国人的指路标向,向外表达了中国官方对世界大事的观点与角度。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