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索“并联式供给”,优化企业发展新平台。追求“个性化服务”模式,成立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权限,实现投资项目审批从“串联式供给”向“并联式供给”转变。一是建设服务平台。按照“一个平台议事、决策、审批,全审批流程牵头、统筹、协调”的总体机制,所有投资项目涉审事项一律进驻“一站式”服务中心。通过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提高审批效率,打造“拿地即开工”和“交验即发证”一站式服务新平台。二是集中审批权限。严格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全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将投资项目涉审事项权力向科室集中,并派驻首席代表进驻服务中心,负责审批监管工作。将相关投资项目涉审事项权力和涉审公章,按照职责分工,签订《行政审批权力事项委托书》,正式委托服务中心负责投资项目审批管理。服务中心对于委托事项行使最终审批权,对审批行为承担内部责任,有关部门对外承担法律责任。三是统筹职能设置。服务中心设置3个部门,分别是市发改委牵头的受理代办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的保障服务部、市住建局牵头的联审联批部。明确职责,制定工作机制和流程。受理代办部主要负责项目前期把关,为项目量身打造审批指导单,倒排项目审批计划,调度代办队伍,统筹项目进展和审批进度;保障服务部主要负责相关用地、水电气等要素资源的保障,牵头打造标准地;联审联批部主要负责全流程审批事项办理,分类制定最优审批流程,负责联合中介、图审、测绘、验收、交验即发证等的组织协调。二、实施“一站式服务”,打造企业服务新高地。进一步深化项目服务精准对接,精心打造重商、亲商、爱商、护商的营商环境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力确保重点项目落地生根。一是实施项目生成“一站式”体检。改革项目审批流程,对项目落地进行全面体检,“一站式”服务中心针对新项目是否符合规划、能否占用林地、是否违背其他强制性国家政策等进行全面预审,给企业明确答复。若可行,企业即可进入详细规划设计阶段;或不可行,则直接告知其取消投资意向或变更实施地点减少企业资金投入。二是实施项目要素“一站式”保障。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组织相关单位提供用地、水电气等全要素保障服务。根据项目需求,最高按照“九通一平+技术包”标准打造“标准地”,解决项目用地等“卡脖子”难题,助力项目快速落地。三是实施项目审批“一站式”办理。建设项目在土地整理、出让前项目策划生成阶段,通过前置审批服务、合并审批事项、容缺办理、告知承诺制等措施,压缩审批时限,一天内拿到“四证三表”,即取得用地规划证、国有土地使用权首次登记、工程规划证、施工证,同时报装好电表、水表、气表,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根据企业是否启动“交验即发证”程序,各部门提前服务,进行联合验收,同步发放不动产证,实现“交验即发证”。四是实施项目代办“一站式”调度。发挥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和乡镇便民中心优势,组建“红色跑跑团”帮办代办队伍,每个乡(镇、街道)确定1-2名帮办人员,产业园区确定2-3名帮办人员。帮办团队由“一站式”服务中心统一调度,作为一站式服务中心和企业的桥梁,协助企业准备审批资料,每周报送企业准备进度,为辖区内企业提供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三、创新“一体化机制”,赋能企业发展“加速度”。通过工作机制创新,助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一是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机制。涉审单位的工程审批专用章一律授权给“一站式”服务中心统一使用。二是实行审批默认许可机制。对进入中心的投资项目相关审批事项,首席代表未提出书面反对意见的一律代表主管部门默认同意。三是实行个性化审批机制。通过集中研判、踏勘,为项目制定个性化的审批事项指导单、流程图,引导企业快速办理手续。四是实行联合中介机制。探索以设计中介为主体的中介联合体制度,降低企业办理审批成本。五是实行全流程统筹机制。由服务中心全周期与企业对接,全周期安排审批节点,无缝衔接审批流程,最大化压缩审批时间。六是实行材料整合审批机制。所有在一站式服务中心运转的材料,后续环节一律不再要求提供,杜绝重复提供材料。七是实行服务进度可视化管理机制。实行挂图作战,项目审批进度上墙,倒逼审批效率提升。如一站式服务中心在获知舞钢市东方特种油供应站扩建项目未办理过工程审批事项后,立即组织项目审批涉及的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应急管理、气象、生态环境等部门召开研判会,为项目量身制定审批指导单和流程图,做到了项目签约前“贴上去”,主动沉下身宣讲有关投资项目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审批中“全程代”,帮办代办人员主动上门服务,项目考虑整体全面、问题清单明确清晰、能力表现专业自信;项目开工后“跟到底”,做好项目上门回访,及时牵头发起竣工验收,真正变“企业跑”为“政府推”,助推项目落地、达效。
此外,在疫情期间,该市“一站式”服务中心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带动体系内的服务机构,组成战“疫”志愿联盟,用信息化手段助力企业线上办公、远程协作,让企业家们在“云”中漫步,实现了服务企业“零距离”。并针对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征集金融特色产品,为企业复工复产注入“活力之水”。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