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辉:专访湖北省人大代表黄鳝养殖专家童国兵
网箱养鳝需要种苗,由于养殖效益明显,野生鳝苗远远不能满足农户需求,市场求大于供,2012年,童国兵十次上荆州,八趟下武汉,进院校、询专家、求教授、找同行、寻科技。武汉水科所、长江大学多名教授深受感动,愿意给力,攻关黄鳝仿生态有土繁育技术,并于2013年7月仿生态有土孵化鳝苗获得成功,申报了一种“黄鳝仿生态有土繁育的方法”等二项发明专利,“黄鳝亲本快速分离”等三项应用专利。
童国兵陪同仙桃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郭虎山主任调研,黄鳝仿生有土繁育基地。
2016年,童国兵六赴上海农业科学院,请教周文宗博士,均被婉言谢绝。为实现梦想,8月中旬“再顾茅庐”,终于获许去常熟“稻鳝共作”实验基地参观学习的机会。正好那天下着大雨路窄车不能通过,到基地有500多米的石子路要步行。童国兵毫不犹豫脱掉鞋、袜,走完了来回。 “一个农民,为了带领村民致富,竟有如此大的决心。”周博士深受感动。曾经说过不再收徒的周博士当众宣布:“童国兵这个徒弟我收定了”。
童国兵陪同仙桃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郭虎山主任调研,黄鳝工厂化无菌繁育车间
后来,童国兵与上海农业科学院签订了长期技术保障合同。该院委派三位博士现场跟踪指导。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在童国兵的带领下,洪渊泽水产养殖合作社开展示范引领,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题。一是攻克仿生态黄鳝苗种繁育难题;二是通过智能温控暂棚,攻克了黄鳝苗旺淡季供应难题;三是新建立体式工厂化繁育大棚,一年四季滚动孵化鳝苗,提高产能,攻克了自然条件下,亲本一年繁育一季的难题;四是实施了“稻鳝共作”生态种养示范,攻克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生态立体种养集约经营难题。如今,“稻鳝共作”模式已推广普及到千家万户,为当地农民年均增收3万2千元。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