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本报讯(记者袁宏太 通讯员田聚成 王长安)郑州报道:中国书法是抽象的线条艺术,线条是书法的基础、灵魂,古往今来多少书法家穷尽一生追求,为之如痴如醉!如此引人着迷的中国书法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了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弘扬中华书法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传承中华书法文化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和整个中华各族人民的凝聚力等其他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为了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书法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中国书法协会会员、着名书法大师宋长生先生倾注了自己近七十年的心血和精力。
宋长生,1953年生,河南荥阳人,号广武山人、博古一新。历任荥阳市委党史办主任、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局书记。郑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河南省华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兼荥阳分会会长。被教育部授予书画考级高级教师,文化部授予“全国首批文化和谐特使”荣誉称号。
宋长生先生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历经农民、工人、教师、国家干部、大学书法教授,可谓阅历丰富、人生丰满,但少小时的书法梦却一直没有断过。他自幼酷爱书法,小学时期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写春联,长大后更是如痴如醉地学习报纸上的隶书,临《曹全碑》《史晨》《张迁碑》等。从汉隶到金农的漆书,又到东晋义熙年间的“好大王”,读帖临池兴趣盎然、功夫不减。业内人士称其“有金农之风骨,好大王之神韵,得隶书之精要,显隶艺之古美”当不虚也。他的字既有庙堂的雍穆,又有山林的侠气,而通观又有长期浸淫典册的书卷气。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所以宋先生的字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他的性格和阅历,从中可以读出诸如骨子里的逍遥,啸傲儒雅,以及不入世俗,不愿苟合的反叛,抑或还有一缕黄卷青灯的袅袅佛意。
难能可贵的是宋先生虚心好学,虔诚拜师求教。曾师从张旭光、宋华平、蒂笠等,参加北京、广州等地书法培训班,集众家之所长为我用,造就了一稀缺怪才,练就了一手奇书奇字。而退休后他在书法界的名气越来越大,其字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他初习颜柳、厚积正书功底,直入名家,顺涉史典,主攻隶书,师从名家,读贴临池,深研金农,精临曹全,博采众长,深入奇书偏锋,登室齐柳之塾,承其师,擅其长,师古不泥古,喜新研旧,创新立风,自为一体,所以众人送雅号“博古一新”,乃中原一绝,当世一奇。
为了把自己近七十年的书法经验奉献给人们,使人们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早日建成文化大国,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的牛气冲天的辛丑新年开工首日,宋先生将自己倾情创作的书法精品“厚德载物”和“六然训”捐赠给了郑州市档案馆,再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任。同时捐赠的还有宋先生自己编着的回忆录一套四册和荥阳党史书籍。郑州市档案馆方面表示,宋长生老师的书法作品所着书籍将永久收藏,并择时定期向广大市民朋友们展示,努力建好强国文化,全力推动文化强国。捐赠过后宋老师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扬光大奔走、奋斗、奉献、拼搏。
宋长生老师不但醉心笔墨、倾情纸砚,同时他也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在他的周围簇拥着一大批着名书画家,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宋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多次丰富多彩的书法笔会活动,挥毫泼墨多个省市,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翰墨飘香结友情,弘扬国宝助国威。在习主席文化强国思想引领下,宋老师甘守寂寞,沉心静气,深层探索书法艺术的创新之路,用自己精、奇、新的作品,感恩人民,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