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正文

《北宋郭熙<早春图>的意象与生命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30  浏览次数:173530
核心提示:  本报讯 ( 记者袁宏太 通讯员心语 ) 郑州报道:在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中,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本报讯 ( 记者袁宏太 通讯员心语 ) 郑州报道:在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中,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元人汤采真说:“山水之为物,禀造化之秀,阴阳晦暝,晴雨寒暑,朝昏昼夜,随形改步,有无穷之趣,自非胸中丘壑,汪汪洋洋,如万顷波,未易摹写。”这是面对自然的敬畏,然而米芾则说:“心匠自得为高。”所以艺术境界的显现,绝不是纯客观地机械地描摹自然,因为山川景物,烟云变灭,不可得其大形,需凭胸臆的创构,才能把握其全景。正所谓‘丘壑成于胸中,既寤发之于笔墨’者也。黄公望讲:“皮袋内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奇异便当模写之。”这也说明成于胸中的丘壑不是凭空臆造的。南宋朱□的溪山行旅图中,便有画家坐在牛车当中,对镜写生的描绘,这也许便是画家自身的写照吧。 意境的产生,要有人的参与,欣赏者的体验也就是一种间接性的审美判断。画家在画面里表现的意境是向外生发的,与欣赏者的审美判断所引起的碰撞,这便是‘神会’。这样所产生的效果,因人修养的高低,而发生着变化,它会因观众修养的高低起伏变化。 时代的政治因素也会对绘画的意蕴增添一些时代色彩。郭熙的《早春图》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正是宋神宗在王安石辅佐下大力变法的时候,整个社会充满着期盼。当代台湾艺术评论家晴岚先生认为,郭熙《早春图》别有意旨,他评论到:“由郭熙《早春图》中所呈现出来生机蓬勃、生意盎然的景象中,充分地流露出画家对大自然充满生机的情感。也正反映了当时神宗朝全力支持变法的行动。在期盼国家复兴的气氛之下,画家们敏锐而又细腻的心思,将这份充满时代精神,透过他们的画笔呈现出洋溢活力、成长、生机的生命力。所以,郭熙的《早春图》,事实上,是与当时的政治气氛相辅相成的。由郭熙的画受欢迎的程度来看,画作中开朗又充满生机的意象,也相对鼓舞了当时的改革士气,因此,我们尝试了解宋神宗变法的意义时,也不应忘记,《早春图》中对生命成长的经营,正是变法时代精神的菁华。”
  《历史月刊》第三期 晴岚先生的论断,使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早春图》,及郭熙作此图时的心境。郭熙于宋神宗即位的那一年(1068)应诏进京,当时他已年近古稀,但新皇帝带来的新气象,不可能不为他带来鼓舞。郭熙进京的第二年(1069),神宗采纳王安石的建议实施变法。《早春图》作于变法的高潮期,当时新法已有滞碍难行之处,但深处宫廷中的画家们,可能仍满怀期望,争相以画作来表达内心。
  简历:刘建平1986出生于河南南阳,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现就读于中央美院研究生院,师从陈平教授,秉承传统,诗书画全面发展。
  书画作品及诗词散见于十余种刊物;
  泰山写生系列入选《陈平师生泰山写生集》并出版。
  首都高校“绿之舞”艺术展  中央美术学院;千里之行-- 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作品展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为中国画》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专业师生优秀作品展;
  《千里之行》第七届中国九大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作品展(武汉);
  《同行同至》第一届新绎之星优秀作品展(今日美术馆);
  《炎黄之春》当代中国画家邀请展(炎黄艺术馆);
  《古意新相》乙未冬月水墨邀请展;
  广州青语境学院青绿山水展广州美院美术馆。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