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 :古朴厚重、熔旧铸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
自我评价:山水铜都,幸福铜陵。
管辖范围 :3008平方公里。
人口 :162.9万人(2018年)。
居住环境: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区号:0562,邮编:244000,专属座驾:皖G。财富:1222.4亿元(2018年)。
语言特长:吴语-宣州片-铜陵话
最喜欢的树:广玉兰
家庭住址: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
最喜欢的花:牡丹 最喜欢的美食:铜陵白姜、腌蒜、茶干、麻油、顺安酥糖、野雀舌茶叶、白荡湖大闸蟹、枞阳黑猪肉、枞阳大萝卜、老洲山药、枞阳媒鸭、铜陵大豆。
代步工具:汽车、水运、高铁、飞机
辖区:铜官区、郊区、义安区、枞阳县
历史轨迹成长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统一中国后,铜陵属彰郡。
西汉时彰郡改为丹阳郡。铜陵地区先后属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东汉时期,设置铜官镇(在今铜陵县城)。
三国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丹阳郡春谷县、临城县。
西晋时期,铜陵地区属宣城郡春谷、临城二县。东晋义熙年间(405——418),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山西流民进入此地,在此侨置了定陵县,县治设在今顺安镇。定陵县的设置,使今铜陵地区的区域大体确定下来。
南朝宋、齐时期,定陵县属淮南郡;梁、陈时期,属南陵郡。
隋统一后,将定陵县并入南陵县,属宣城郡。
唐朝前期,铜陵属宣城郡南陵县;唐朝后期,从南陵划出工山、安定、凤台、归化、丰资五乡,设置义安县,县治在今顺安镇,属宣州。五代时期,仍为宣州义安县。
南唐保大九年(951),改义安县为铜陵县,属升州。铜陵县设置后,即将县治由顺安镇移至铜官镇(今铜陵县五松镇),当时称江浒。
北宋开宝七年(974),曹彬伐南唐,闰十月克铜陵县,初属江南道(路),后改属江东路池州。
元朝,铜陵属江浙行省池州路(后改为池州府)。
明朝,铜陵县属池州府,直隶于南京。
清初,铜陵县属江南左布政使司池州府;后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江南省。康熙元年(1662),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铜陵县属安徽省池州府,后设徽宁池太广道,池州府为其所属。
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废府,铜陵县直属安徽省。1914年6月至1928年8月属安徽省芜湖道。1932年10月后属第二专区。1938年8月6日改属第八专署至解放前夕。
1949年4月21日,铜陵解放。同年5月13日划归皖南行署池州专区管辖。
1952年2月4日,皖南、皖北行署合并以后,铜陵县隶属安庆专区。
1956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铜官山市,属省直辖。
1958年9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铜陵县建制,市、县合并,改名铜陵市,属省直辖。
1959年4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 ,保留铜陵市建制,仍属省直辖;恢复铜陵县建制,属安庆专区。
1964年7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铜陵市改为铜陵特区,实行政企合一,为省直辖。
1971年12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 ,改铜陵特区为铜陵市,属省直辖。
1974年11月8日,铜陵县划归铜陵市辖。
2016年1月4日安徽官方正式公布“枞阳整体划入铜陵”。
铜陵资历证书: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新中国第一炉铜水
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
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
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 安徽铜陵正以崭新的姿态,全新的面貌,千年的韵味诚迎八方来客四海宾朋!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