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兰告诉记者:“我今年52岁了,俺家是村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年龄大了,不好找活不说还不能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仅靠几亩地增收有限,巩固脱贫后劲不足。这不保成回来办了扶贫车间,6月份我就拿:到实习工资1250元,7月份又拿到1500元,家门口干活又不耽误照顾家,这回王保成可给俺小王庄村父老乡亲办了一件大好事!”
王保成1980年出生于舞钢市尹集镇小王庄村,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耕读传家,2002年王保成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河南省轻工业学院,2005年毕业后曾被分配到一家省直机关上班。鲤鱼跳龙门的愿望实现了,但面对当时每月只有1200元工资,王保成想我啥时候能有钱在郑州买房安家?
王保成所在的小王庄村是河南省重点革命老区村,同时也是河南省深度贫困村,让父母拿钱在省城安家那是不可能的,在左思右想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辞职回乡创业。于是,2007年底他上班一年半后又回到家乡,在邻村建起了一座每茬能养200头猪的小型养猪厂。通过精心养殖小猪厂每年能给他带来几万元的纯收入,虽然挣钱不多,但比在省城机关的年工资强多倍,小猪厂让王保成先站稳了脚。为了真正挣到大钱,2009年王保成又多方筹资,大胆创新在妻子高帆的家乡登封建了两座养殖规模3000头的标准化养猪厂。建了大厂养殖上了规模,年出栏肉猪达一万多头,效益收入也由原来的几万元翻到400至500万元,不仅买了房、买了车,2015年还收购了舞钢市一座年养殖规模4000头的标准化养猪厂,从而使自己的年生产规模达到14000头,利润达到600多万元以上。
王保成和妻子高帆靠奋斗获得了成功,但他的家乡小王庄村还是一个省定深度贫困村,村上的父老乡亲还没有完全脱贫,攻坚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去年村上建起的制鞋扶贫车间,也因业主经营不善被迫停产。万般无奈之下,今年4月份小王庄村支部书记葛赛红、村主任蔡彦平一起找到王保成让他想想办法帮助一下村上的贫困父老乡亲。王保成急乡亲们脱贫之所急,通过考察筛选注册100万元成立了平顶山市保成吨包有限公司,招收村上工人50人,其中35人属贫困家庭人员,通过培训6月2日公司正式投产。第一条生产线先安装30台机器,等工人熟练后再装15台,45台机器可将640多平方米的村扶贫车间填满。这样一个生产线年可生产矿山、化工等多用吨包装袋20万条,产值600万元,工人在车间务工每月可领取2000至3000元的工资。
善于搞规模经营的王保成说,他的第二条生产线也在相邻jm一个贫困村建成,8月6日己开始培训工人,有望年底前在舞钢市建成三条生产线,安排舞钢市革命老区贫困群众100人以上就业。 平顶山市保成吨包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保成向舞钢市市长孔阳等四大班子领导介绍扶贫车间生产情况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