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正文

陈培德 让烙画艺术走向世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02  浏览次数:106699
核心提示:  烙画是我国古老的一项非遗文化,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的表现形式是摒弃了传统的文房四宝,以烙铁或火针为笔,以木板为载体作画,因此烙画的载体不易收藏,然而,河南商丘的民间艺人陈培德推陈出新,尝试着在宣纸上烙画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成就,并且把这一文化成果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2019年元月,陈培德的烙画作品被美国、法国、德国、荷兰四国的邮票采用并向全世界发行。
  【本报记者孙守广】烙画是我国古老的一项非遗文化,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的表现形式是摒弃了传统的文房四宝,以烙铁或火针为笔,以木板为载体作画,因此烙画的载体不易收藏,然而,河南商丘的民间艺人陈培德推陈出新,尝试着在宣纸上烙画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成就,并且把这一文化成果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2019年元月,陈培德的烙画作品被美国、法国、德国、荷兰四国的邮票采用并向全世界发行。
  陈培德是河南省商丘市的一位烙画爱好者,退休之后凭借其炉火纯青的艺术成就先后成功当选了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会会员,河南省书画学会特聘美术师、常务理事,江苏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北京红旗飘飘书画院商丘分院会员,商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商丘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耳濡目染结缘烙画
  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几经辗转终得以保存。如今坚守在传统工艺岗位上的人越来越少,而陈培德却以匠人精神潜心研究,为烙画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陈培德自幼受祖父的影响酷爱绘画、书法艺术,由于经常看爷爷用烧红的烙铁在家具上绘制简单的图案,耳濡目染就与烙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小时候是受爷爷熏陶,学着玩的。"
  长大后,陈培德参军到了部队。因为能写一手好字,他被调去连队从事文书工作。
  当时,部队里每周举行一次黑板报比赛,他就负责出连队的黑板报。为了给连队争光,他就发扬钉子精神,日夜勤学苦练,挤出时间练习粉笔字,练插图。写扎实了,就慢慢地画“红宝书”、向日葵、山水画……书画技艺提升很快。
  后来部队调到营口,当地有一家烙画店,陈培德有幸结识了店里烙画师傅。为了能够学到这门手艺,他每逢周末就请假到店里找师傅攀谈,帮助打个下手,暗地里观察师傅是如何操作的。回来后,就买来电烙铁、胶合板,赶紧照着练习。“没有午休,夜里12点之前没睡过,一门心思要搞懂。”陈培德说。
  在数十年的戎马生涯中无论冬寒夏署,他都坚持克苦钻研,勤耕绘作,烙艺不弃,逐渐形成了自已独特的烙画风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陈培德的烙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战友和当地群众慕名找来,请他在新打的家具上烙画。热心的他总是有求必应,并且免费作画,他的名声也渐渐在当地传播开来。
  

  探索纸上烙画终出彩
  1983年,陈培德转业回到家乡商丘。2010年,退休后的陈培德又重新拾起了画笔,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一心扑在烙画上。
  在此之前,陈培德一直都是在木板上烙画,木板质地坚硬,易作画,却不方便携带。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他大胆假设,先是在卡纸上画。成功后,他又挑战图画纸,以及更薄、更软的宣纸。
  在薄薄的宣纸上烙画谈何容易,稍不留神,火红的烙铁就会烧个窟窿,前功尽弃。但是从不服输的他没有放弃,为了练好在宣纸上烙画,他不知道烫坏了多少纸,用坏了多少电烙铁。
  陈培德并没有为此灰心丧气,他,在失败中找经验,找规律。温度、轻度、速度,他慢慢掌握了相关手法,烙画技艺日臻成熟。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陈培德不停地探索,在不断的超越自我中一步步实现艺术生命的“涅?”。
  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除了采用传统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等绘画手法外,还要注重“烙铁温度的高、低、轻、重、缓、急”的表现手法,单单靠烙铁的温度便在宣纸上烫出的烙色变幻无穷、所绘景物如生、纸烟弥漫之后,宣纸上便有万千气象。
  

  以烙痕当墨,且将西方的素描融合在中国的烙画艺术之中,并有水墨韵味,在宣纸上创作作品,这是传统烙画艺术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一个标志,因而被誉为《中华一绝》 。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培德终于获得了成功,顺理成章成为中国烙画的民间艺术大师,中国烙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省市展出,并多次获奖。他的22幅烙画被中国邮政采用,2017“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国邮政出版.珍藏版邮册,艺术家陈培德卷,在全国发行。他的作品在2017年真迹人物风云版上荣获全国第二名,2018年中国美术书法大赛一等奖。
  2019年4月18日,“盛世华诞丹青华彩___艺术名家系列展第三期在北京山水艺术大道举行,陈培德的烙画作为非遗作品与来自朝鲜人民艺术家的30多幅油画作品一同展出,让观众耳目一新,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
  2018年,陈培德作品入选由美国集邮集团联合美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际邮政部门为庆祝2019“魅力中国 闪耀世界——世界邮票上的中国文化”而发行的纪念珍藏册。这不仅是世界对陈培德艺术修养的认可和赞誉,也是世界对中国文化艺术的推崇和致敬。
  烙画人生,人生如画
  陈培德的烙画创作取材广泛,既有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也有古代名人。其中包括不怒自威的钟馗;忠义仁勇的关公;喜不自禁的布袋和尚;古怪灵精的八大仙人;圣人老子、孟子;书圣王羲之;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跃然于纸上。仕女图中那一个个古代美女裙袂飘飘,柳眉细腰,含情脉脉,或顾盼生伶娇羞作态;或拂琴吟唱眉目传情……千般娇柔,万般风情,不禁让人有怜香惜玉之感。
  他创作的现代人物《马.恩.列.思.毛》的肖像画,不仅抓住了5位领袖人物的形象特点,连眼神、头发、胡须,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可见其扎实的绘画功底和烙画技艺的精湛。你看:马克思、恩格思飘然灵动最具特色的大胡子;列宁微微翘起的下巴;斯大林浓密的头发和胡茬;毛主席慈祥和蔼的面容和若有所思的眼神;都那样的活灵活现,微妙微肖,给我的感觉比以前看到的宣传画片更生动、更亲切和更有立体感。
  2019年6月20日早晨,习近平主席出访朝鲜的前夕,在北京朝鲜大使馆,一幅刻有习近平总书记和金正恩委员长亲密握手瞬间的烙画被郑重送到朝鲜大使馆文化参赞张明秀手中。
  张明秀参赞看到烙画后赞不绝口,他说正值中朝建交七十周年,这幅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烙画将成为中朝两国深厚友谊的见证,它也是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的纽带。
  陈培德的作品内容丰富,视觉新颖,不只是从形式上体现时代气息、现代感,而是从人文思想的表达上给人感受到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体验。他的画没有刻板的临袭,画风上的颓放之气,更多的是振奋、愉悦、心灵的碰撞。他以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既给人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又大胆采用宣纸材质,从而丰富了烙画这一门艺术形式,使其发扬光大。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