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湖南衡阳县:弹奏教育扶贫攻坚交响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3  浏览次数:37183
核心提示:   (供稿:罗召俊 刘志凌)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农村学龄儿童向城镇转移,为农村孩子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创造了机会。
   (供稿:罗召俊 刘志凌)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农村学龄儿童向城镇转移,为农村孩子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农村地区人口减少,导致大量农村学校萎缩甚至撤并。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的小班小校与城镇大班额现象凸显、城镇教师数量“超编”与农村边远学校教师“缺编”并存、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增加等难题。如何解决城镇化进展下教育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衡阳县教育局站在时代发展的新高度,通过扶贫攻坚,大力发展乡村教育,逐步扭转“城镇学校挤、农村学校弱”的困局。

夯实硬件,让农村学校美起来
 
  本报记者采访了衡阳县金溪镇中心学校的一堂科学课,教学内容是“认识水的三种形态”。记者有幸见证了农村学校实验课的蜕变,在伍红玲老师的引导下,三年级的孩子开始了实验活动:孩子们从认识温度计开始,了解水的沸点是100℃,0℃时水才可以结成冰;他们把装有冰块的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自从学校配备了实验室,科学课就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伍老师告诉记者,以前给学生上“认识水的三种形态”这节课,只能靠嘴巴说、靠粉笔在黑板上画,老师讲得辛苦,学生们听起来索然无味。可现在不一样了,课上的实验器材就有酒精灯、烧杯、铁架台、石棉网、冰块、打火机、温度计等7种,孩子们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校长庾文芳告诉记者,大门学校是一所村联小,现在一到六年级齐全,但只有9名教师、109名学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2017年开始,县教育局投入60余万元,配备了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多媒体教室等一系列功能室。衡阳县教育局局长肖高登深知农村教育发展的不容易,经过几轮调研,在一次党委会上拍板定案:在后阶段的学校建设中,“经费向农村学校倾斜,师资优先配置农村学校”。两个“优先”描绘出衡阳县乡村教育发展蓝图:在农村地区,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建设好乡村小规模学校,不仅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更是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关键。据分管学校建设工作的副局长蒋自强介绍:通过建设合格学校、标准化学校、“三通两平台”、“全面改薄”等一系列措施,全县的农村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完成合格学校建设。2017年,全县投入2.12个亿,启动农村学校202个项目建设,2018年又投入2.2个亿,对农村学校193个项目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并建设一批标准化示范学校;投入3300万元,推进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县所有村小和教学点全部实现“校校通”,60%的农村中小学实现了“班班通”和多媒体远程教育目标,去年被省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为“教育强县”,比县委、县政府预定的目标提前了三年。记者还从县教育局计财股和学校基建管理站了解到,从2016年开始,该县进入“全面改薄”,全县共规划项目学校310所,落实项目投入资金5.1亿元。目前已新建校舍面积10万平方米,购置图书近50万册,采购教学仪器设备价值5000余万元,购置课桌椅5万多套……预计到2018年年底,全县将完成“全面改薄”工作。同时,投入4500万元,完成1100套农村教师公租房建设任务,为特岗教师和免费师范生等到边远学校任教的教师提供便利条件。这一组组数据背后的变化让每一个衡阳乡村教育人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此同时,衡阳县的乡村青少年宫建设纷至沓来,渣江中心小学、台源的高贞完小、金兰镇中心小学的青少年宫等是省评定的合格乡村青少年宫,他们利用双休日为留守孩子开放,组织学生快乐地渡过双休,获得家庭般的温暖。
  新建的衡阳县界牌镇代友希望小学
 
  人文关怀,让乡村教师强起来
 
  “没有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何谈乡村教育的发展。”衡阳县教育局副局长黄前告诉记者,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他们发现,不少原民办转正教师缺乏专业知识;部分原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知识老化、课改意识淡薄;高等院校毕业生理论知识有余,但实践经验不足……要想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就必须对症下药,为他们量身定制培训方案。据了解,三年来,全县共投入教师培训经费3310万元,利用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平台,培训58964人次。农村学校骨干校长培训、乡村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面向各乡村教师群体的培训有序开展,培训覆盖率达100%。在选送教师“走出去”的同时,各乡镇、各学校立足于校本培训,搭建展示平台,让教师将所学理念、方法真正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为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难题,衡阳县还立足县域实际,建立城乡教师素质同步提高机制。一方面,在县域内城乡之间开展学校结对帮扶活动,鼓励乡村学校、偏远学校教师定期和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另一方面,扎实开展支教活动,精选县内名师120人,分成40个小组,分别联系师资薄弱的乡村学校,通过上示范课、专题研讨、讲座报告等形式进行精准帮扶,真正实现县域优质师资广覆盖、乡村支教常态化。再一方面,充分发挥县城实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优势,试点网络联校工程,帮助农村薄弱学科提升教学质量。为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生活待遇,衡阳县加大农村学校教职工周转宿舍建设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学校教职工周转宿舍建设统筹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范畴,并优先安排工作期间长期住校的特岗教师、交流轮岗教师、公费定向师范实习生和离家较远的外地教师入住,乡村教师安心从教从梦想变成现实。
 
  如果说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为乡村教育的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那么党建互助带动学校提质升级则为乡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自2017年12月起,全县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利用每月的集中学习日和党员活动日,以帮扶的形式深入乡镇边远学校实地考察,为学校的发展把脉问诊。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细节之处及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入学就读情况,大到学校管理的疑难之处,悉数纳入全体党员面向乡村教师答疑解惑的范畴。2018年上学期,县城区四所学校的党员多次赴对口扶持的农村学校送课,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与教师一同探讨适合乡村孩子的教学方法,助推乡村学校特色教学的深度推进。以党建互助的形式,研讨课程改革中的疑难问题,完善乡村学校管理体制,既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让乡村教师体会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精准扶助,让贫困学生乐起来
 
  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00%按政策享受资助,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入学率100%。两个100%在衡阳县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在教育精准扶贫的实际行动上。无论是炎炎酷暑,还是三九严冬,衡阳县教育战线的全体党员、干部、教师走访慰问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家庭从未间断,为他们送出夏日的清凉,冬日的温暖。县教育副局长蒋自强向记者介绍:从局领导班子成员做起,全县教育系统每个党员干部和教师结对扶持一名贫困学生,一直资助并扶持至高中毕业,局扶贫办将结对扶持情况建档立卡,跟踪考核。2018年11月1日,该县西渡镇蒸阳中学运动场上,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之后,镇学区总支和蒸阳中学党支部“结对帮扶”主题党日活动如期举行,该校47名贫困学生“一对一”帮扶结对认定。学区总支书记陈卫华率先将结对卡片和书包、文具等送到父母均已下岗的学生陈灿的手中,陈灿同学热泪盈眶,一个劲地一声连着一声:感谢陈伯伯,我一定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2018年8月19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衡阳县院士基金颁奖晚会”在该县一中体育馆如期举行,近200名优秀师生,77名特困学生,受到隆重表彰和现场资助。晚会现场募集专项奖励基金1仟余万元,颁发出优秀师生奖金118万元,资助贫困学生现金58万元。“院士基金”既开创了全县“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奖励新渠道,更为教育扶贫攻坚注入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据了解,该县还为“三残”儿童送教已成雷打不动的制度,送教活动由县特校牵头,每星期坚持两次,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三类”残疾儿童的入学问题,本属最难的事情,可衡阳县做到了,他们不但有方案、有制度,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有一支专门的送教专业师资作保障。县特校校长刘小元介绍,去年以来,我校又多出了一项硬性任务,就是培训送教师资和每周的两次送课下乡,虽然很苦很累,但我们很自豪也很幸福,因为每一次我们收获的是“三残”孩子家长满意的微笑和感激的泪水,以及残疾少儿渐渐懂事成长的变化。
  衡阳县集兵学区开展慈心善举献爱心,扶贫攻坚助力行活动现场
 
  “教育扶贫的目的,是让所有贫困孩子都有学上,让乡村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教育这片沃土落地生根。”县教育局局长肖高登对记者坦言。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深受感动,衡阳县教育局对农村教育的扶贫攻坚,守护的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尽管前路漫漫,任重道远,但衡阳县教育局的每一步努力都是向着希望迈进的。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