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村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张耀生、食管癌患者牛旭昌、偏瘫患者刘庆宏、先天性脊椎畸形患者吴俊高和肺心病患者牛妮子母子等20户36个贫困村民皆受到了刘晓亮的细心照料。
1980年出生的刘晓亮,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全科医生。2001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认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刻苦钻研、任劳任怨;在健康扶贫的道路上暗下决心,誓志和同事们一起为武功乡22个村、286户贫困户做好健康守门人。
作为一名医生,只有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才能赢得患者的由衷信任。刘晓亮从医17年,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用“医者大爱”“医者仁心”“医者父母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无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只要经他诊治过的病人,一旦病情变化或咨询问题打电话,他总是耐心地一一解答。
刁沟村41岁的贫困户吴俊高,因先天性脊椎畸形失去劳动能力。70多岁的老父亲因脑梗花费了家中6万余元积蓄,母亲牛妮子患有肺心病,一家三口既得服药还要生活,困难情况可想而知。刘晓亮得知这一情况,就成了他家的“常客”。在经常探望的同时,还免费为他们母子俩检查治疗。7月的一天,牛妮子突然病情加重、呼吸困难,吴俊高第一时间就给刘大夫打电话,接到电话刘大夫马上安排卫生院救护车把牛妮子接到医院抢救治疗,经过吸氧、强心、利尿等紧急治疗,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经过刘大夫7天的精心治疗,牛妮子转危为安。
刘晓亮在给贫困患者诊疗过程中十分注重心理疏导,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变化,用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细心的动作就像一剂对症良药去慰藉患者。
刘庄村70岁的孤寡老人张全卿,三年前因脑血管病,失去劳动能力,长期服药导致家庭经济困难,成了村里的贫困户,也成了刘晓亮着重关心的“对象”。刘晓亮隔三岔五到张老汉家巡诊检查,还把他家的卫生整洁挂在心上,两人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张老汉不管大病、小病都会给刘大夫打电话,刘大夫不管忙闲都会给张老汉耐心回复。前两天张老汉头晕发作,第一反应就是给刘晓亮打电话,刘大夫电话撂下就把他接到卫生院,一周时间,经过刘大夫的精心治疗,张老汉的头晕症状消失了。临出院,张老汉紧紧拉住刘晓亮的手,感激地说:“卫生院和你待我胜如亲人,设身处地为我着想,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为我解除了病痛,真是没法说了……”。
刁沟村51岁的贫困户刘庆宏,因脑梗偏瘫卧病在床多年,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前小病都是让家人出门包点药回来,慢慢熬好算了。实在熬不下去,就托亲戚借来邻居的三轮车送往乡卫生院,三轮车厢里虽然铺了棉被,但皮包骨头的他一路颠簸,身体受不了得疼上好几天。刘庆宏说:“只要不是要我命的大病,我是不愿意出去找罪受。”刘晓亮第一次去他家,听他咳嗽声不断,还没问询病情,他就说能熬就熬。刘晓亮耐心细致地和他拉起了家常,逐步确认了病情及家庭状况。第二天一大早,刘晓亮把感冒、止咳等常备药物送来。因他长期卧床会产生褥疮,还带了压疮药并给他翻身按摩。自此,刘晓亮成了刘彦宏隔三岔五都来串门的“亲戚”。
同官李村76岁的牛爱,84岁的姚发现、70岁的刘德宇……这些老人都记得刘晓亮,记得他走这家串那户来回忙碌的脚印,记得他送诊疗、送药物还不忘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挥掀拿扫把清扫卫生的身影。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是对辛苦奉献在基层一线广大医师的褒扬。而父老乡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是对刘晓亮医生带给他们的祛除病魔、带来安康的大爱仁心之举。他们说,非常需要刘晓亮这样贴心的健康守门人!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