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春 通讯员 严祖 才牟琴 四川报道】成都9月4日电,中医药是祖国医学瑰宝,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把发展中医药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历史责任,始终把实施中医特色优势确立为自己医疗体制的发展之路。中共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强化医疗格局,在珙县人民医院开设中医“国医馆”,大力发展中医,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在治疗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突出中医诊疗特色,注重中医辩证,把中医传统治疗与现代康复治疗理念有机结合,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满足社会大众患者和上班族患者的就诊需求。珙县卫计局十分重视加强乡、镇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提高医务人员的中医临床技能,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医药医疗服务的愿望。
西南第一家国医馆(记者杨春摄)
传承国医壮大医疗
中医是国粹,是先人自主创新和几千年经验的积累,有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中医理论、诊疗技术和方药都是中国民族独创的重要资源,以人为本、自主创新是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核心。“地道药材、精粹中医”的国医馆建馆思路,2015年3月,珙州国医馆建设工作在县人民医院全面启动,“珙州国医馆”设在珙县人民医院行政医技楼三楼,面积约800平方米,总投资149.6万元。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建设,2015年5月30日,珙州“国医馆”正式投入运行。
具有古老医学特色的国医馆(记者杨春摄)
记者了解到,珙州国医馆是由珙县人民政府举办、县卫生计生局主管、县人民医院代管的集中医诊疗、中医传承教学、中医药研发、传统中医药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川南首家县级国医馆。采取财务独立核算的公益性股份制经营管理模式,由县医院控股、“名中医”参股,财务收支情况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依法审计监督。同时,珙县人民政府设立“珙县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从2015年起,每年注资200万元,扶持和促进全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国医馆的基本运行和作用发挥提供基本保障。
珙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名中医牌匾(记者杨春摄)
珙州国医馆内设有“名中医”工作室、“治未病”工作室、中药房、炮制室、煎药房等,提供中医内科、骨伤科、针灸理疗科、康复科、治未病科等专科专病诊疗服务,成为川南各市区县医院唯一一个集中医诊治、中医传承教学、中医药研发为一体的专业中医馆。目前,馆内共有珙县首届“名中医”6名坐堂问诊。
国医馆名医丁正松把脉问诊(记者杨春摄)
弘扬中医延伸乡镇
记者深入到珙县底洞镇中心卫生院采访了解到,该院中医科独立,业务用房面积250平方米,有11个房间,12张按摩床。2017年中医门诊诊疗人次数11036人次,2017年中药饮片收入48万元,中医适宜技术20万元,合计68万元。中医人才8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
中医最高理念精、气、神(记者杨春摄)
在底洞镇有这样一名老中医张孝奎退而不休,积极发老中医余热。年轻时他自学中医理论,则记诵、精读、覃思、博览,夜以继日;学习中医,临床,则尝药、侍诊、求师、省身,未曾停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更是来自实践,丰富多彩,理论创新,成一家之言,临证积累殊多真知灼见和独到之秘,诚为中医药学之瑰宝;而他百折不回、艰苦奋斗。记者深切感受到老一辈中医大师们的古仁人之心,是我们这一辈人的学习榜样。
底洞镇中心卫生院开设的中医馆(记者杨春摄)
底洞镇中心卫生院开设中医适宜技术八类18项,分别是:
一、针刺类技术:毫针技术、皮肤针技术、穴位注射技术、电针技术。
二、灸类技术:隔物灸技术、温针灸技术。
三、刮痧类技术:刮痧技术。
四、拔罐类技术:留罐技术、闪罐技术、走罐技术、刮痧拔罐技术。
五、中医微创类技术:针刀技术。
六、推拿类技术:关节运动推拿技术、小儿推拿技术。
七、敷熨熏浴类技术:中药熏洗技术。
八、骨伤类技术:夹板固定技术、石膏固定技术、牵引技术。中医设备有经穴治疗仪、红外线治疗器、颈腰椎治疗牵引床、熏蒸机等20余种。
博大精深的中医导语(记者杨春摄)
战略联盟受益于民
据记者了解,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珙州国医馆始终秉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保障广大患者的健康”为导向,通过馆内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中医功能得到了极大发挥,成为名医坐堂学术交流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平台,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为保障42万珙县和周边区县人民的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自国医馆开馆以来,已培养中医传承人4人,接诊患者50000余人次,开展学术讲座15场次,参训1800余人。该院先后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战略联盟”和技术指导医院。上级医院不定期派知名中医专家到珙州国医馆坐诊,极大方便了广大患者。截至目前,两家医院共派出知名中医专家坐诊80余人次,参与诊疗患者1900余人次。
整洁、规范的国医馆药房(记者杨春摄)
打造品牌提升实力
珙县人民医院党总支副书记、国医馆馆长罗建伟告诉记者:“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在这个终级目标下,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中医诊察疾病的手段主要为望、闻、问、切"四诊";中医透析疾病主要以八纲来辨证,就是指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来归纳和概括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印证彼此力量消长等情况。制定重点专科建设计划,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传统优势科室加大管理和扶持力度,全力打造中医特色品牌,做到“院有特色,科有特技,人有特长”。按照中医基本技能的要求,把辨证施治作为临床基本诊疗技能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而人才与学科要有品牌,打造品牌才是真正的实力”。
高标准、规范化的中药房(记者杨春摄)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