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宗强 四川报道)成都8月30日电,“明天早上我们的行程是游重庆鹅公岩防空洞”,去重庆兄弟家玩,兄弟安排了游玩行程。我是一个喜欢了解历史的人,对重庆的防空洞还是略知一二,知道抗战时期重庆作为国民党陪都,修建了许多防空洞,一部分用于民众躲避空袭,还有一部分用于武器的生产,也就是当时的兵工厂,基于这些了解,我非常赞成兄弟的安排,同时,也觉得有必要让孩子了解这些历史。
重庆鹅公岩立交桥(记者王宗强摄)
第二天早上,我们一家三口跟随兄弟前往鹅公岩防空洞。鹅公岩防空洞离兄弟家很近,几分钟的路程。但是由于天气炎热,还是加快了脚步。几分钟后,穿过鹅公岩公园的立体绿化空间,在鹅公岩立交桥下,一个雕刻有重庆建川博物馆的主体雕塑矗立在眼前,据说这个雕塑有27米高。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这里是一个以改造防空洞群为展馆的历史博物馆。
重庆建川博物馆的主体雕塑(记者王宗强摄)
据了解,该馆于6月18日正式开馆,据说当天就售票近3000张。
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由24个兵工生产洞改造而成,在15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中,处处都弥漫着厚重的历史气息。历史博物馆本是一个很沉重的地方,但是建川博物馆洞穴中的温度和湿度让人觉得很舒服、凉爽。
建川博物馆大门前的坦克、大炮(记者王宗强摄)
建川博物馆分为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抗战文物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中国医药文化博物馆、中国?文化博物馆、民间祈福文化博物馆和重庆故事博物馆。由于当天时间紧,我们只参观了“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抗战文物博物馆”,并在参观期间看到了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
参观抗战文物博物馆(记者王宗强摄)
61岁的刘老曾在国营建设机床制造厂工作近20年,重庆建川博物馆的很多洞穴就是他曾经工作过的车间。他说,自己的父母在抗战时期也曾在兵工署第一兵工厂工作,把生产好的兵器通过人工运到码头,要途经狭窄的山路,非常艰辛。
张之洞倡办汉阳兵工厂(记者王宗强摄)
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是重头戏,该馆划分了不同的单元,能更清晰的了解中国百年的历史沉淀。从中国近代张之洞倡办建起汉阳兵工厂到抗日战争时期,第一工厂被迫经历两次大搬迁,最后在重庆建厂,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工厂改名为建设机床制造厂都真实的展示了沧桑的历史记录。
抗战兵工厂遗址(记者王宗强摄)
在抗战时期,汉阳兵工厂迁到了战时首都重庆,为了躲避日军的空袭,兵工厂特意修建在了鹅公岩这一带陡峭的岩壁之上。重庆建川博物馆是利用抗战时期兵工生产洞洞体作为馆址设立的博物馆聚落,更真实的记录了那段光辉的历史。
参观抗战文物博物馆(记者王宗强摄)
展馆内随处可见的就是“汉阳造“步枪和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仪器。对于六七十年代的长辈们来说,这可谓是满满的“回忆杀“。在参观的途中,老人们都在探讨他们年轻时的工种,情绪激动。热闹的讨论声让我顿时明白这个博物馆存在的意义,承载着很多属于重庆人的记忆。
从一段历史走进另一段历史,心情也在不断的变化,抗战文物博物馆是重头戏,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它不仅是历史,更是一种警示。
数百枚老兵手印(记者王宗强摄)
果不其然,进入展馆就被墙上数百枚整齐分布的老兵手印震撼。在旁边有一句馆长樊建川说的话:警示后代,以史为鉴。
抗战文物博物馆通过中流砥柱、正面抗战等众多板块展示出了珍贵的抗战文物,以铁一般的史实再现了当年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并对日本右翼分子否认侵华事实给予了最有力的回击。
中国人民抗战场境(记者王宗强摄)
华老已是75岁高龄,据他讲:自己曾在上世纪60年代当过6年兵,他说:“经历了残酷的战争,才懂得和平的珍贵。”抗战文物博物馆展示的珍贵文物也让他感触很深。”
在抗战文物博物馆里,市民都会在一张椅子前停下脚步,这是飞虎队留下的文物。藏品柜里,一把发亮的椅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据介绍:这张椅子是一架抗战时期战斗机的座椅,当年馆长樊建川发现它的时候,它被一个村子里的人当作板凳来坐,后来樊建川花了整整3万块钱买了下来。
抗战时期战斗机的座椅(记者王宗强摄)
半天的时间游览了两个馆,重庆建川博物馆以真实、丰富吸引了参观者,既有抗战文化、兵工文化,又有重庆故事、民间文化等。这些文化之间,既有冲突性,又有互补性,丰富了参观者的观感。
抗战文物博物馆结束展板(记者王宗强摄)
据了解:九龙坡区政府与四川安仁建川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成功合建重庆建川博物馆的基础上还将深度合作,利用重庆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区指挥中心的独特地位,拟在九龙坡区谢家湾片区续建5个国防教育博物馆和15个三线建设博物馆,最终形成以抗战兵工、国防战争、三线建设为主题的三大博物馆聚落,通过3年左右时间培育,力争组团打造成为全国第一、在世界有一定影响的博物馆群和5A级景区。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