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乐镇用黄桃、桑叶烹饪的九大碗(记者王宗强摄)
九大碗 ,也被人们习惯称作坝坝宴、流水席、九斗碗、九个碗等,是四川地区传统特色菜肴之一,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在四川各个地方九大碗的菜品又有一定的区别,但是,百变不离其中,它始终离不开软炸蒸肉、清蒸排骨、蒸浑鸡、蒸肘子、咸烧白几个主要的蒸菜,并且筵席的内容以蒸菜及腌腊较多,行话叫做“三蒸九扣”,故民间又将专做“九斗碗”筵席的乡村厨师唤做“油厨子”。在嘉乐镇渔舟村的九大碗更有特色,它充分利用了当地无公害天然食材,烹饪出了一道道可口的九大碗。
嘉乐镇用黄桃、桑叶烹饪的菜肴(记者王宗强摄)
高县嘉乐镇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悠久的人文历史,为近年来兴起的“黄桃、桑叶九大碗”这一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嘉乐镇的九大碗里,用桑叶切碎放在鸡肉肉馅儿里,或搅拌成汁制作点心,或用桑叶包裹肉馅、或垫底烹香,黄桃切盘或配菜获配花或搅拌成黄桃汁制作糕点,这些独特的九大碗很是讲究,从选材到蒸煮,从雕花到色泽,都讲究个形、色、味俱全,力求摆上桌时,为客人呈现出一道道完美的艺术品。李光辉和李家书是今天九大碗主厨师傅,据说他们在嘉乐镇烹饪九大碗已经有很多年了,特别是使用黄桃和桑叶做食材,如何与传统的九大碗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这些菜肴的营养更丰富,色泽更鲜美,两位师傅经过了多次研究。
嘉乐镇厨师正在配制黄桃、桑叶菜肴(记者王宗强摄)
黄桃,在我国自唐代就有栽培,据《大明一统志》六十六卷记载,烟竹堡内有座万王城,万王城内“有修竹数竿,日夕自仆,扫其地而复立”。万王城内桃李弥望,“乡人当垂实时往采食之,味甘;但不可取去,或摘私藏,必失归路”。这就是与黄桃有关“万王桃李”和“翠竹扫城”的历史记载。宋朝张广在古诗《鹧鸪天·黄桃林》中说道:“烟花百里武山俏,桃林深处有嬉笑。更待秋夏摘果时,黄桃盛满天齐庙。在嘉乐镇,不仅是蚕桑给村民带来不小的收入,黄桃更是这几年嘉乐镇渔舟人民的主要经济脱贫项目。
嘉乐镇黄桃(记者王宗强摄)
高县嘉乐镇处于“宜宾市10万亩蚕桑循环经济产业带”建设核心区域,在建设中以“万亩亿元”蚕桑核心示范区为载体,全面推进了“四川省现代农业(蚕桑)万亩示范区”建设,采取新建和改造提升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和打造了优质桑园和优势产业带。2017年嘉乐镇新发展标准化桑园500余亩,全年实现茧站发种11933张,收购鲜茧4336.1担,兑付蚕农茧款实现1017.03万元。
嘉乐镇零污染无公害桑叶(记者王宗强摄)
同时,嘉乐镇党委、政府在渔舟村全力打造黄桃种植基地,使高县嘉乐镇很快形成了以蚕桑、生猪养殖、生态水产、特色林果四大产业为主的特色镇。目前,该镇已种植黄桃面积达300余亩,镇党委、政府致力于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生产,为渔舟黄桃注册了“蜀南渔舟”商标并对接了北京中合金诺公司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工作,建立了绿色农产品的良好信誉。
嘉乐镇黄桃(记者王宗强摄)
在嘉乐镇渔舟新村,一幢幢整齐的小楼散落在青山脚下,四周环绕着大片绿意盎然的桃林,清新的空气中可以嗅出甜美的桃香。游客可以前往亲自采摘、现场品尝正宗黄桃,体验采摘收获的乐趣,感受独特的桃文化民俗。
嘉乐镇桃文化民俗、体验采摘(记者王宗强摄)
“渔舟黄桃”色泽亮丽,具有果大、核小、肉脆、色美等特点,再加上嘉乐镇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因素,所盛产的黄桃更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膳食纤维、铁钙及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硒、锌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水果,使该镇黄桃的价格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村民丁传喜看到记者前往采访兴奋不已,这几年,黄桃的销售让丁传喜尝到了甜头,思想随着家庭收入的变化也有了极大的转变,原来的他怕记者采访,现在的他特别希望记者来采访,拿他的话说,他要把他的喜悦告诉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黄桃通过物流公司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了全国各地。
嘉乐镇丁传喜高兴的给记者介绍黄桃的收入(记者王宗强摄)
一村一品一桃园,一山一水一新村。正值黄桃上市的旺季,村民秦培友这几天就忙一件事,送客人。一批又一批的送走购买黄桃的客人,他说:今年他家的黄桃又是大丰收,初步估计年收入上10万元。
嘉乐镇秦培友又是一个丰收年(记者王宗强摄)
像丁传喜、秦培友的家庭一样,渔舟村另外还有47户种植黄桃的农户,其中贫困户就有好几户。渔舟村村支部书记赵国宣说,如今村里的黄桃产业发展势头好,交通便利,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最近几年都陆续回乡,现在,村上专门成立了农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注册商标、有机产品转换,通过品种改良、技术培训、统防统管等方式,强化对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的监管,对黄桃进行统一管理。
嘉乐渔舟黄桃获有机转换认证(记者王宗强摄)
下一步,嘉乐镇渔舟村将依托专业合作社,对黄桃进行集中管理,并以“公司+专合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黄桃,从现在的300亩黄桃发展到500亩,并以乡村旅游、网络、电商等渠道,让黄桃经济成为村上支柱,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