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风云人物 » 正文

彭元华的“土样”艺术人生--记固始县民间“三土”艺术团团长彭元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8  浏览次数:42213
核心提示:  五年砥砺,风雨兼程。他痴心不改,一路挑战,一路探索,一路奋进。他从未停止起舞的脚步,凭借炽热的情怀,携着土腔土调,从乡间小道到城市街区,从蓼城小舞台,到省城大秀场;他穿越耀眼的聚光灯,走进基层、贴近生活,迈进农家、贴近百姓。他是激情浪漫的艺术家,又是乡土满怀的老百姓。他用浓郁的文明乡风,另类的舞台艺术,演绎出了“土样”的艺术人生。他,就是固始县陈淋子镇孙滩村民间“三土”艺术团团长―彭元华。
   【本报记者 孙守广 通讯员 孙延昌】五年砥砺,风雨兼程。他痴心不改,一路挑战,一路探索,一路奋进。他从未停止起舞的脚步,凭借炽热的情怀,携着土腔土调,从乡间小道到城市街区,从蓼城小舞台,到省城大秀场;他穿越耀眼的聚光灯,走进基层、贴近生活,迈进农家、贴近百姓。他是激情浪漫的艺术家,又是乡土满怀的老百姓。他用浓郁的文明乡风,另类的舞台艺术,演绎出了“土样”的艺术人生。他,就是固始县陈淋子镇孙滩村民间“三土”艺术团团长—彭元华。
图片10
  一、艺术梦想已起航三土之花初绽放
 
  2013年,正值固始县史河湾试验区、陈淋子镇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机遇期。陈淋子镇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时年9月,儿时就有着艺术梦想的彭元华,萌生了带领乡亲组建舞蹈队的想法。他应时创建了“三土艺术团”,大力开展乡村文化传承工作,并形成了独特的“土音”、“土调”、“土味”的传承发展模式。
图片11
  初创三土艺术团时,已过不惑之年的彭元华遭遇了种种困境。一开始他觉得时下老百姓的肚子吃饱了,精神食粮也得跟上,茶余饭后,组建一个民间文艺演出队,既能自娱自乐,又能重树乡村文明新风,破除一些不良的风俗习惯,如赌博、迷信等。但是,村里人觉得那是丢人现眼的事儿,蹦蹦跳跳的,不光彩。无论彭元华如何动员大家,都无济于事,有时还被邻居撵出来。
 
  彭元华并未因此灰心,他认为舞蹈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乡亲们只是对于跳舞这种离自身生活方式和习惯的认识有距离。这就好比芭蕾舞再优雅,爵士舞再劲爆,踢踏舞再时尚,但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为此,彭元华决定,要深入挖掘豫南独有的地域文化,无需模仿与借鉴,要让艺术生活化、平民化,要有自己特色。理清思路之后,彭元华走进田间地头,在劳动中构思舞蹈动作,琢磨形体语言;他走街串巷,与老艺人攀谈,从他们的经历中体会乡土艺术情境。
 
  最终,经过彭元华的不懈努力,艺术团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现现在的26人。而这些“穿上行头能演戏,拿起锄头会种地”的地地道道的农民,也在他的带领之下,不断深入到周边乡村,免费给村民做义演,把有趣味的、接地气的“三土”舞蹈免费表演给父老乡亲看。同时,彭元华也注重寓教于乐,将村旮旯角角落落里发生的新鲜事、典型人物事迹提炼加工为鲜明生动的表演素材,并汲取当地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自身的表演内容。
 
  另外,他还利用闲暇时间,走村串户地搜集好人好事和建议意见,丰富创造题材;并用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固始方言”写老百姓身边的人,演时下的事,让“三土”艺术形成“农民写、写农民,农民演、演农民,农民看、看农民”的表演模式,真正“炫”出了原汁原味的农民风采,“唱”出了发自百姓的肺腑之音。
 
  3年来,彭元华和他的民间三土艺术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它也因其鲜明而生动的本土特色,得到了史河湾区镇以及县文广新局和县舞蹈家协会的关注、认可和支持。如今的三土艺术团不断发展壮大,演艺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累计编排地方小戏、小调、小品、快板、三句半、划旱船、花挑舞和广场舞等本土剧目100多部,演出达200多场次,成为了当地赫赫有名的明星剧团,也成为了固始文化阵地上一道靓丽的乡村风景线。

  二、“送文化颂党恩”三土艺术别样红
 
  “农村是文化的沃土,开展农村文化建设,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彭元华告诉记者说。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惠农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和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在史河湾这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村容村貌在改变,乡村产业在发展,基础环境在改善,脱贫致富在实现。那么,在农民群众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如何用别样的形式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怎样把党的方针政策融入歌曲、编进舞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演出宣传,是彭元华竭力探索并开始破解的一道难题。
 
  为此,他结合当地民风民俗,突出豫南特色,采取“草根化、接地气”地方歌舞、民族戏曲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宣传,宣传党的惠民利民政策给百姓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党的方针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从而提高宣传工作的覆盖面、渗透力和实效性。
 
  他不辞辛劳,带领全体“三土”成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义务演出活动。他紧扣时代主旋律,把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普遍关心的计划生育、教育卫生、脱贫攻坚、民族宗教等编成相声、小品、舞蹈、说唱等,把相关的具体内容用唱词、肢体串起来表演,或宣传党的新政策,或赞美农村新变化,或劝诫惩恶扬善,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又使群众受到教育,推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
 
  自2014年起,三土艺术团频繁登陆各种新闻媒体,演出邀请应接不暇。他们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所到之处,他们排演的集体舞、广场舞让老百姓足不出村,真正让到现场的群众喜乐开怀,享受到了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
 
  2015年11月,艺术团荣获河南首届中老年舞蹈大赛二等奖,2016年8月获取中国广场舞《谁是舞王》河南片区二等奖,并成为了首家荣登河南电视台春晚舞台的固始文艺团体。他们出色的表演,得到了著名小品演员巩汉林、金珠夫妇的交口称赞,并与之同台演出。
 
  艺术团还被河南省舞蹈家协会、中老年舞蹈委员会命名为“十佳常务理事单位”,并连续两年参演了固始春节联欢晚会。彭元华也被推选为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固始县曲艺家协会会员和民间协会副主席,2015年、2016年接连被固始县委县政府授予群众文化宣传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当然,荣誉的背后有艰辛的付出,闪光灯背后也有利益的诱惑。随着三土艺术团知名度的提升,一些商家找上门来,让他做产品宣传,一些舞蹈学校主动邀请合作搞西洋舞培训班。但这些都被彭元华一一婉言谢绝。
 
  其实,彭云华没有忘记自己的起点。他深知,三土艺术源自本土。那么,就不能离了农村。因此,2016年在参加完河南春晚后,他拒绝了一家省城商业娱乐公司的商演合同,匆匆在郑州“二七”纪念塔前拍了个照,第二天,就悄悄坐上了返程的汽车。
图片12
  三、“下基层助脱贫”别样人生尽朝晖
 
  俗话说的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正值当下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史河湾区镇上下在狠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同时,地方党委政府也把文化惠民摆在突出位置,打造百姓大舞台,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组织文艺工作者有针对性地排练了一大批精彩的文艺节目,把文化惠民的阳光洒满千家万户,让贫困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民生”带来的幸福生活,在实现物质脱贫的同时实现精神脱贫。
 
  彭元华积极响应史河湾区镇党委号召,带领着艺术团的一帮人,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开展“下基层助脱贫”、文化惠民演出、走访慰问等活动。尽管,艺术团经费有限,但却无法隔阻“三土”艺术家们为民服务的热情,为地方脱贫攻坚鼓劲加油的动力。
 
  他们自编自演小品、快板和舞蹈,其唱词和舞蹈动作紧扣党的扶贫济困政策,在寓教于乐中提升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一首首“土的掉渣”的歌曲、旋律和舞蹈,配合着“三土”人的充满激情的演绎,不时赢得了现场百姓阵阵欢呼和掌声。他们不辞辛劳的无私付出,既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又带来了党的温暖和关怀。
 
  有一次,他们到邻村演出,当时天气寒冷,本以为现场观众不会很多,没想到,他们一到那就看到好多村民冒着严寒等候在露天操场。到演出结束时,观众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聚越多,看到精彩处或听到搞笑的唱词,观众席就会自发报以热烈的掌声。
 
  现场的一些敬老院孤寡老人由于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生活困难,不识字、看不懂电视,彭元华就把有关孤寡老人的好政策编成小品相声,也逗得老人们咯咯直笑。临走时,老人们拉着彭元华的手依依不舍地说:“我们不愁吃穿,家门口能看到你们排演的节目,我们很开心!”老人的话,让彭元华倍感鼓舞,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因为,他觉得在老人们的眼中,他是特别的“SuperStar”。
 
  “无论在城里还是乡村,我们的每一场演出都是义务,观众的掌声和笑声就是对我们最好的答谢。”彭元华说。这些朗朗上口又贴近生活的唱词,将宣传教育融入到演出的欢笑声中,更易于让老百姓接受。把扶贫政策编排到舞蹈节目中,通过文艺演出的方式宣讲出来,让群众在欢笑声中掌握政策,在快乐中知法学法,鼓舞了百姓脱贫奔小康的信心。
 
  当然,在彭元华停下来的时候,他也常想,自己的三土艺术应表现什么,应给群众怎样的感受,让大伙儿的精气神更好起来,仅靠二十多人的“能歌善舞”,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他想动员乡亲们都动起来,舞起来,乐起来。为此,他组织工作人员帮助各村成立了舞蹈队,开启了全民广场舞的计划。
 
  他积极培训农村文艺骨干分子,免费开展广场舞培训。现在,陈淋子镇各村都有了自己的舞蹈队。一到傍晚,各村的健身广场上灯火通明,广场舞爱好者们争先上场、热闹非凡,极大调动了老百姓的积极性,丰富了当地的业余文化生活。
 
  “以前我们只知道种地,然后回家搓麻将,现在好了,有节目看,有舞跳啦,我们跟城里人一样俏巴!”一位大妈乐红了脸。
 
  值得一提的是,彭元华不仅是位“土样”的农民舞蹈家,还是位不折不扣的电影收藏家。从80年代当电影放映员、90年代搞电影收藏自今,彭元华花费200多万元,收藏了近3000多部老电影胶卷、300多台各种型号的放映机和电影设备。每逢村里有喜事,他都在村文化广场搭台免费放电影。即使现在有电视、有网络,但每次放电影时依然是人头攒动。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结合当前扶贫,和更多的文艺爱好者一道,助力基层文化建设,编排出更多更好的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以乡村文化促进“三农”产业发展,把“三土”艺术形式打造成新农村文化的主阵地。”彭元华表示。
图片13
  九华山下路弯弯,史河湾畔水潺潺。记者相信,彭元华和他的“土样”艺术,就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在党的阳光培育下乘着时代春风传播得越来越远、飞得越来越高,在乡村基层文化的战线上,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将结出更炫美的文明、和谐、美丽之花。而这朵“土样”之花也必然会成为引领新时期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农民休闲娱乐的精神家园,并不断点亮农村文化生活,不断点燃百姓希望之光,逐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