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 » 正文

新密新密亲亲蜜蜜 新密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县(市)前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5  浏览次数:47980
核心提示:  近年来,新密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和现代化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确立了融入郑州、对接空港、创新驱动、持
   【首席记者姜德兴】近年来,新密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和现代化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确立了“融入郑州、对接空港、创新驱动、持续转型”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交通路网、新型城镇、现代产业、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五个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富裕、文明、美丽、时尚、幸福“五个新密”,在创建“四区两城”、实现“两个率先”中迈出了坚实步伐。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65.9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344.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14.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4.7亿元。跻身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75位、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73位、工业百强县(市)第40位、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64位。《河南经济蓝皮书》(2015、2016、2017)显示,新密经济发展质量、发展规模水平、发展潜力活力、民生幸福指数等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县(市)前列。

  转型升级持续优化
 
  新密市以调控政策引导支持,以环保安全约束倒逼,以项目招商支撑带动,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经济平稳转型。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7:51.2:46.1,服务业比重五年来提高了15.8个百分点。产业转型成效显著。着力推进新材料(新型耐材)、家居和品牌服装2个千亿级产业基地,环保科技、消防装备、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绿色造纸等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扩规提质增效。新密新区(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3平方公里,吸纳就业3.3万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0亿元,城市副中心、经济增长极的功能日益完善。超化、大隗专业园区和米村、苟堂、岳村等创业园区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3%,荣获国家环保装备制造基地、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河南省特色产业基地等称号。服务业强劲增长。以羲皇、黄帝、岐黄、衙署、密玉、密瓷等文化为依托,山水生态为基础,全域化、全景化推进旅游产业扩张升级。全市接待游客562.5万人次、增长66.7%,旅游综合收入29.6亿元、增长47.8%,伏羲大峡谷、三泉湖、红石林荣膺国家4A级景区。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信息金融、家居养老、教育服务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稳定发展。推进24个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流转土地15万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知名农产品品牌29个。荣获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
 
  城乡品质持续提升
 
  扎实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建设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持续推进“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治理一体化),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9.3%。中心城区建设提质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提质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及47个专项规划、一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编制完成。市民服务中心“六馆四中心”规划建设步伐加快,祥云街、人民路等5条道路竣工通车,溱水路西延、未来大道北延等15条道路加快施工。郑少高速北口等出入市口绿化整治,北文峰路老旧社区、育才街特色街区改造、梁沟(郭沟)截污泄洪治理基本完工。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25万人以上。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深入推进,综合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郑州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观摩推进会在我市召开。交通体系日臻完善。实施交通项目104个363公里,建成投用91个,完成投资56.3亿元,实施项目数、投用项目数、完成投资数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高速公路收费站一次建成投用4个、扩容1个、在建1个,在全国县域高速公路发展历程中开创先河。镇村面貌明显改观。按照“五通七有两集中”和“1+25”标准,全市81个农村新型社区居住点、超千万平方米建筑全部建成投用,近20万群众住进“新家”,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超化、大隗、刘寨、白寨四个中心镇和黄固寺、栗林、朱家庵、香山四个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黄固寺村入选“2017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央视CCTV-2“乡村振兴中国行:走进河南新密”,向全国宣传推介新密市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
  发展动能持续转换
 
  切实发挥政府作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发展功能拓展,增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三十五证合一”改革等深入推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功组建并挂牌运营,受到省通报表扬。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引资出口稳步推进。绿地溱水小镇、正商新密古城、华夏幸福产业新城等40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签约落地。2017年引进域外境内资金168.4亿元,实际吸收境外资金2.12亿美元,外贸进出口7281万美元。分别荣获河南省、郑州市对外开放先进县(市)。创新驱动加速发力。中国(郑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新密分中心、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郑州3D打印创新中心等建成投用,河南首家平衡施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挂牌成立。市财政投资6亿元建设的创新创业综合体,引进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两家专业化运营团队,入孵企业及研发机构大幅攀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挂牌上市企业达到135家,居全省县(市)首位。创成全省首家质量强市示范市,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县市。
 
  生态文明持续构建
 
  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营造山清、水秀、地绿、洁净的人居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0天,综合指数达到5.47,居郑州县(市)区第一位,环境治理与产业转型“双统筹、双促进”的做法得到国家环保部和省攻坚办肯定推广;今年4月8日,新华社播发通稿,介绍了新密的经验做法。“1+5”城乡污水处理体系逐步完善,市污水处理管控运营中心建成投用,新建农村社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处理,规划保留村改厨、改厕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铺开,荣获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生态系统加快完善。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道治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稳步推进,引水入密工程具备正式通水条件。营造生态林2.4万亩,实施密州大道等生态廊道13条115公里。三泉湖、云蒙山、摩旗山等6个森林公园有序启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人居环境继续改善。成功创成全省第7个省级生态县(市)。在全省率先同步建成投用生活垃圾处理厂和餐厨垃圾处理厂,“户投放、村收集、乡运输、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新密模式深化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项目顺利实施,建筑垃圾消纳场投入运营。荣获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
 
  民生事业持续进步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公共财政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首要民生工程,围绕精准脱贫“不落一户、不落一人”总要求,形成了以“N+2”脱贫计划为主线,以“1+16”政策体系为支撑,以“五对”为主要举措,以“转、扶、搬、保、救”为路径的精准扶贫模式,实施基础设施、整村推进、雨露计划、到户增收等扶贫项目54个,受益群众6892户26191人,退出贫困村10个,脱贫166户626人,2017年度综合考核中,在郑州市排名第一,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实施我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建校行动,总投资24.6亿元的城区13所公办学校同步规划建设,基本缓解城区中小学“大班额”和幼儿“入园难”问题。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市暨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扎实有效。城镇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顺利实现,彻底解决了群众呼吁多年的异地就医结算难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荣获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深入开展信访老户集中化解攻坚和基本稳定利益群体集中消化活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始终保持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