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立川 通讯员 王士国 王培林 王同桥)龙,是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根据自然现象和人类健康繁衍的需要,创造的一种图腾标识。它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文化符号、民族象征,是联结各族人民和海内外华人的情感纽带。
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丰厚滋养。8000年来,龙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动力。龙文化已经全方位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成为全球华人与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
龙文化的内涵有权威力量、遵守规矩、奋发向上、包容和谐、与时俱进、韬光养晦等内容,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龙文化已经衍化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龙文化的内涵也符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一、图腾
(一)图腾概念
在原始社会,人们用动物或植物作为区别家庭、家族血缘关系的标识,我们把这种标识叫图腾。
TOTEM(图腾)一词源于印第安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部族的标志与徽章;二是指最亲近的人(意指祖先)。
(二)图腾形式
在远古,几乎每个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物,且大多是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或工具建筑物。
全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
美国人的原始图腾是鹰。
俄罗斯人的原始图腾是熊。
英国人的原始图腾是狮。
蒙古人的原始图腾是狼。
图腾的表现形式是旗帜,军事上起到指挥、号令的作用;在祭祀、集会活动中是一种精神象征。
二、龙图腾
中国人的原始图腾是龙。在有文字记载的5000多年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的祖先,始终把龙作为民族的图腾,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打着龙的旗帜。
1、最早的龙图腾
最早的图腾龙是一面旗帜,是伏羲、女娲的人首龙身图。
大约在6500年左右,传说伏羲的母亲华胥氏用脚丈量了龙神的脚印,不知不觉怀孕12年,生下了伏羲,伏羲就成了龙神的儿子。在伏羲壮年的时候,人类遭遇了一场特大洪水,几乎灭绝。洪水把伏羲、女娲兄妹冲到遥远的一处叫做昆仑山的地方,躲过了那场灾难。留下了洪水创世、女娲补天和女娲捏泥造人的传说故事。
后来,伏羲、女娲走下昆仑山,伏羲教会人类织网捕鱼、投矛狩猎、发明了八卦,最重要的是为了健康繁衍人类,伏羲、女娲给每个家庭定了一个姓氏,同姓男女不准结婚,不同姓氏的男女才可以结婚,就是“正姓氏、制嫁娶”的规矩。
为了推行这个规矩,伏羲、女娲打出人首龙身的旗帜,这是最早的龙图腾。
2、人首龙身图的作用
女娲手拿规,伏羲手拿矩,下身是两条龙身缠在一起,上身却是分开了。它的意图是要表明,伏羲、女娲虽然是龙的儿女,是兄妹,但是,也必须要分开,兄妹不能成婚,这是规矩。
为了推行这个规矩,伏羲自曰龙师,以龙记年号,以龙的名字命名官员。龙图腾这项规矩迅速传遍中华大地,风、华族群成为中华历史上第一个强大族群,伏羲成为中华始祖三皇之首。从此,中华民族由野蛮进入了文明。
此后,炎帝、黄帝、唐尧、虞舜,都继承了这个规矩,都打出人首龙身的旗帜,历代帝王统治者全都传承龙的文化,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勤劳智慧的民族。
3、图腾龙的演变
把图腾龙画到旗帜上,主要是为了起到统一指挥、发号施令,鼓舞士气的作用。炎帝、黄帝、尧帝、舜帝都打出人首龙身的旗帜。
大禹时代的旗帜是马首龙身旗,有马八尺以上为龙的说法。
春秋时期,画龙成为一种时尚。龙旗图案由马首龙身变成了兽首龙身。龙旗的用途为祭祀、朝拜等礼仪活动。
汉代开始对画龙有了规范要求,王苻提出了画龙的标准要三停九似。
明清时期,图腾龙的形态才基本固定,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图腾龙是清朝的国旗,青龙旗。
所以,今天,中国被称为“东方巨龙”,神州大地被叫做“龙的故乡”,中华儿女与全球华人都自认是“龙的传人”。
三、考古文物龙
考古界认定的早期图腾龙的雏形有:
1、查海龙纹陶片
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辽宁阜新查海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龙纹陶片和玉器饰品。
著名考古专家苏秉琦教授1991年8月为查海遗址题词“玉龙故乡文明发端。
1994年查海遗址又发现了一条距今8000年的石块堆塑龙。这条龙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砾岩摆塑,全长19.7米,龙头部最宽处约2米,是目前为止发现体型最大,年代最早的图腾龙。查海人在陶罐上刻画出龙纹,是要表示水是龙带来的,因此要用龙纹陶罐来储存盛水。在村落广场的中央堆砌石龙,期盼神龙保佑风调雨顺,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崇拜。
原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1996年7月为查海遗址题词为“查海文明文化之源”。
人民日报2012年4月6日在第17版《文教周刊》栏目的醒目位置刊发了《中国龙已八千岁》的长篇报道,文章写到“从考古发现的龙形象来看,距今8000年前的辽宁查海遗址出土的近20米长的花岗岩石块堆塑龙,是目前考古学界公认最早的龙。”
2、濮阳蚌龙
1986年,考古界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6500年前的蚌塑龙。
3、朝阳玉猪龙
1985年朝阳建平牛河梁遗址发现玉猪龙,距今有6000年历史。
朝阳玉猪龙
4、红山C龙
1971年农历8月,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农民在刨地时发现一个弧形马头蛇身玉,后来专家鉴定为红山文化,被称作C龙。距今5000—6000年。
红山C龙
5、甘肃鲵鱼龙
1958年甘肃甘谷县西坪出土鲵鱼陶罐,有人认为这种人面鲵鱼是中国的龙图,距今5500年
鲵鱼陶罐
6、河南鹳鸟衔鱼石斧彩陶
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鹳鸟衔鱼石斧彩陶,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也被称作鸟鱼龙纹,距今5000-7000年。
鹳鸟衔鱼石斧彩陶
7、山西蟠龙
1982年在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陶盆,形状是蛇,被称作蟠龙,距今4500年。
山西襄汾陶寺蟠龙
8、河南偃师绿松石龙
2002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绿松石龙形器。器身长64.5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被称作人面蛇身像,距今4000年
考古界把以上都叫做龙型文物。
四、文化符号
(一)龙字解读
1、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形态像蟒蛇,能幽黑能明亮,能细小能巨大,短到虫蛇长到联接天地,春天登上天空秋天潜入深渊。
《辞源》解释龙说:“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
2、最早记录龙的文字是甲骨文。大家请看这是甲骨文龙字。
甲骨文龙字是象形字,把甲骨文龙字拆开,就会发现,龙字是由“天”和“”两部分组成,它多么像一条飞上天空的大蛇啊!它非常大,上连天、下接地。因此,甲骨文龙字表明龙是一条在天上飞舞的大蛇。
(二)文化符号
1、民族的标识。古人对大自然造化的一切普遍存在崇拜、敬畏之情。中华民族的祖先根据自然现象和人类的感悟,以为龙是上天掌管降雨的神物,龙跟云、雨有密切联系;古代农牧经济靠天吃饭,需要雨水,如果能把天意和人类需求统一起来,天人合一,那是多么吉祥如意啊。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创造了图腾龙,期盼龙降祥瑞、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中华民族始终把龙作为民族的标识。
2、文明的基因:在中华56个民族中,有44个民族喜爱龙,有民俗文化的记载;从古至今,龙的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小到衣食住行,餐饮、食品、蔬菜、水果、饮料、服饰、建筑、书法、艺术、体育、娱乐等都有龙的元素;不仅山川、峡谷、港湾有龙名,江、河、湖、海、井、潭都有龙名,省、市、县、区、乡、镇的地名也有龙;不仅姓氏有龙,许多人起名字也都喜欢用龙字;12生肖属相也有龙,全国大约1亿多人属龙;大到国防、现代科技都有龙的文化,如:蛟龙号潜水器、猛龙战机、枭龙战机、计算机龙芯片。人们喜欢用带有龙字的成语形容各种事物,龙凤呈祥、龙马精神、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飞凤舞等。
3、文化的符号
龙文化已经全方位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
天安门前的华表龙柱
2015年9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出席中国向联合国赠送“和平尊”仪式。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龙柱表演
2008年北京奥运会舞龙
2006慕田峪长城国际文化节当地群众在长城舞龙
中国国际龙文化研究促进会会长、中国舞蹈家、杂技家、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杂技家、民间艺术家、劳模协会理事、两次舞龙《吉尼斯世界纪录》创造者、被中外媒体誉为”中国龙王”。图为王玉玺在北京天坛舞龙。
春节舞龙
赛龙舟
五、龙文化的传承
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原始图腾、文化符号、精神象征与血缘纽带。龙文化源远流长,万古长青,龙文化,是中国的始祖文化、根源文化、民族文化。龙的符号与形象,已成为中国人及中国国家的形象象征,成为全球华人与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
8000年来,中华民族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我们的祖先始终打着龙的旗帜,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东方文明。龙文化的精髓是权威力量、遵守规矩、奋发向上、包容和谐、与时俱进、韬光养晦等。龙文化已经衍化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龙文化的内涵也符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龙文化不仅是官方文化,也是民间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也是世界文化。
目前,中国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说: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
十九大报告中曾两次提及“中华文化”,并就“复兴中华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制定了国策,提出了任务,明确了目标。
龙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历程,龙文化是值得传承和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进程中,让吉祥神龙环宇腾飞为中华崛起而传承龙的文化,弘扬龙的精神。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