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教育有“变”,方能“凤舞九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7  浏览次数:1844
核心提示:教育是要变的。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鲲化而为鹏,才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从北冥去而往南冥。不变,则只能困守北冥了。
      作者/小学数学文变式教法创始人张艳萍
      教育是要“变”的。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鲲”化而为“鹏”,才“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从“北冥”去而往“南冥”。不“变”,则只能困守“北冥”了。

时代在变,知识的架构在变,学生的既有文化层次也在变。那么,老师的教学行为同样也得变。只有如此,才能把准时代的脉博,才能做一名学生喜欢的称职的老师。

到底如何去“变”,从哪些方面去“变”呢?我觉得应该从如下“变”起:

一:“变”教材

统编教材的优点我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相信大家都是教育的行家里手,对统编教材都能了熟于胸,使用起来也都是驾轻就熟。只是,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而学生个体却有着巨大的差异,结果总会有一些“学优生”“吃不饱”、一些“学困生”“吃不了”……所以,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统编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校本课程主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发的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所以,开发校本课程是学生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会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育和调研中,我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在学生的个性差异下,积累和遴选了系统的实用的自主研制教材。是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加深的!学困生,可以学习数学基础教材;成绩中等的学生基本和统编教材同步,还会适当地融入国家认定准予发行的其他版本的教科书;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学习新思维训练专业教材,从而为学生量身打造针对性的辅导方案。新思维训练教材,从A级——B级——C级——D级逐步加深,构成了所有学生都能学会的新思维训练教材。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我相信老师们不仅能按教科书教课,而且能自己开出学生喜欢的课来。这是一种压力,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

   二:“变”教法

有一句话说:教育就是吸引。我们以往喋喋不休地训导学生,不辞劳苦地用一些方法让学生达到目标。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殊不知,当你的内容足够吸引人的时候,我们不需要任何的规范、劝导和逼迫,我们就能够情动于中,就能够被深深地牵引。

所以,“变一变”我们吸引学生的方法,“变一变”我们对文本的解读教法就尤为重要。

为此,在教育方法方面,我“弃”“传统式填鸭法”不用,“变”用“亲子互动法”、“巧解说学法”“时钟问题公式法”“歌谣式教法”“文变式教法”等独特教法。每堂课以学生实情为本,精心准备专属教案,紧扣考纲考点,夯实基础,培养思维,建立体系,拓展方法,提高能力!

今天,我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歌谣式教法”和“文变式教法”。

作家李辉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

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使用了“歌谣式教法”,收获颇丰,小数除法歌谣式教法:先看除数是个啥.........

这些知识点转化为“歌谣”的形式,学生记起来朗朗上口、兴致勃发,欢喜还来不及,哪里还有厌学的心理?最后自然是事半功倍,效果卓著!

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能将所学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其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

根据新课标要求的“直观性原则”: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我还自创了“文变式教法”。

所谓“文变式教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复杂的信息量较大的应用题直观地转化成算式来分析问题,从而顺利解决应用题的一种思维方法。

如:1、甲比乙多50元钱,甲有120元钱,求乙有多少元钱?2、甲比乙少50元钱,甲有120元钱,求乙有多少元钱?3、甲数是乙数的6倍,甲数是24,求乙数是多少?4、甲数是乙数的6倍,乙数是24,求甲数是多少?这四个列式计算中,分别把“比”看成等于号,把“多”看成加号;把“是”字看成等于号,把“的”看成“乘”号。从而得到:1、甲的钱=乙的钱+50元。2、甲的钱=乙的钱—50元。3、24=乙数?6。4、甲数=乙数?6等四个式子。接下来的问题则迎刃而解。

小学高年级数学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是一样的,唯独不同的是数字的形式发生的变化。

“文变式教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解决了好多学生理解能力不强,只会做计算题,碰到解决问题就不会做,没有做题的思路,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的问题。可以使孩子解这类题的能力在一周内迅速得到提高。这一教法得到中小学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并获知识产权保护,在全国进行教法推广。

三:“变”认识。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无论是在学识教育方面,还是在德性教育方面,都是如此。总是老师教,学生听、学,甚至要求不走样。其结果,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抑制,创造性思维和潜能不能很好发挥,很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正如有人所说:“传统教育一边唱着要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边却在扼杀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这种情况应该改变。许多教育人士也正在“改变”。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代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中,我始终坚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后似乎有些尴尬,热热闹闹之后也为不少人士所诟病,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适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只要教师主导精准,就一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的。

《周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前教育的形势喜人,可形势同样也很逼人。只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需要时日,改变学生和家长和社会对于教学的认识更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所以,“除旧迎新”不可能一蹴而就,“化茧为蝶”总需经历阵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要持之以恒,教育的明天焉能不“凤凰涅?舞九天”?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