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仓超、段广生与谢雪华
谢雪华出身草根,曾经是一名军人。当过文艺兵的他师从中国著名笛箫埙演奏家刘风山先生。转业至地方后,出于艺术传承的初心,2007年,谢雪华创办了洛阳市弘艺国乐艺术中心。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音乐是教化人的最好的工具‘’的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鉴赏力。他经常性地带领他的师资团队和学生团队,自主举办或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艺术演出及文化交流活动。从实践中让学生以主动、乐观的心态融入现时社会,由此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陶冶其艺术情操,从而形成良好的艺术审美观和道德观。记者问:为什么会选择以箫埙笛为主要教学课程时,谢雪华的回答简单而又明确:希望一百年后还会有人会吹这个,这就是我想要的。的确,最好的传承都是通过教学来完成的,这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类传授继承的根本所在。没有教学就没有传承。
作为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埙传承人的谢雪华,对埙的演奏独树一帜。他爱埙如痴,制埙入迷。他的茶室书架上,各类型号不同的埙占去大半。对名家古曲,他不仅有很非常专业的继承,而且更注重自己的原创。他认为最好的传承,不仅有传,有承,更要有创,有新。这样才能让艺术更具生命活力,更具传承意义。因此,他在长期致力于埙文化的研究和推广的同时,仍不忘坚持创作。比如笛曲《界岭秋韵》,比如埙曲《王屋秋月》、《秋思》
《兰雪之恋》、《幽之灵》等等。除此之外,他还多才多艺,喜欢茶道,喜欢绘画,尤其是喜欢画兰。他的茶室雅静有致,布局和谐自然,几乎所有的摆件和装饰画(都是兰花)均出自他手;而且摆设恰到好处,相映成趣,给人温馨别样的美感。他对兰花与雪松情有独钟,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看到兰花总有生死之恋的感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雪域高原带回一棵雪松,因疏于照看而枯死。为此他伤心很久,便在雪松的枯枝旁种下一株兰花。他说他从中看到了生死的轮回,更感到应该好好的活在当下。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便由此更加的明确。为此,他创作了埙曲《兰雪之恋》,可见他用情之深,用情之重!如此热爱生命的谢雪华,又焉能不热爱艺术呢?
中国人很讲究头衔,好象没有头衔就没有名份。谢雪华的头衔也真的蛮多。他既是中国埙专业学会会员,又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会员等等。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洛阳市弘艺国乐艺术中心(弘者:扬也),自创办至今,在谢雪华的精心经营下,成绩斐然。特别是近两年,学员数量不但大幅增加,而且连获殊荣。2016年6月至8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陶笛之星‘’展演活动中,弘艺国乐的学员翟徐睿、赵砾铭双双夺得金奖,另有14人获得银奖,2人获得铜奖,可谓成绩满满,载誉而归。2017年,弘艺国乐学员韦晨溪又荣获中弘中央广场首届少儿才艺大赛一等奖,同年,还是韦晨溪,又在第二届香港陶笛公开大赛合奏中获金奖,独奏中获银奖。九朝古都的洛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众多的艺术培训早已占尽天时地利,谢雪华和他的团队硬是凭借自己扎实的艺术功底和才艺实力,异军突起,让洛阳市艺术培训机构的后起之秀——洛阳市弘艺国乐艺术中心,一跃成为洛阳市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民族吹管类乐器培训学校之一。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