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记者走基层 远山远景 一抹彩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02  浏览次数:101130
核心提示:  本报讯【记者 杨春 四川电视台记者 王宗强 四川报道】成都5月2日电,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文江镇中心校和该镇棕树村体验苗族风情。学校每周一早上8点30分在升旗仪式结束后都会举行短时间的学生才艺表演
   本报讯【记者 杨春 四川电视台记者 王宗强 四川报道】成都5月2日电,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文江镇中心校和该镇棕树村体验苗族风情。学校每周一早上8点30分在升旗仪式结束后都会举行短时间的学生才艺表演,正是在这次表演中认识了我们采访的小主人翁黄政杰。他演奏悠扬的芦笙曲,欢快的芦笙舞,不仅让学校师生掌声不断,更让我们惊叹。
  在学校展示才艺的黄政杰(记者杨春摄)
 
  在中国大地上,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经中描述的大宴宾客时演奏的乐器就是“芦笙”。芦笙是苗族文化的象征,无论节日或农闲,吹芦笙曲,跳芦笙舞都是苗家最喜爱的活动。
 
  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以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只有12岁的黄政杰为什么会那么娴熟的表演芦笙曲、芦笙舞呢?
  父子同台演奏芦笙(记者杨春摄)
 
  原来,黄政杰一家人都是苗族,家住文江镇棕树村,从小就受他父亲的熏陶,爱上了苗族文化,更对芦笙有着特别的喜好,并多次参赛获奖。
 
  为了深入了解黄政杰,更了解苗族文化,我们跟随黄政杰来到了棕树村。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山高坡陡,从学校出发,我们乘车近30分钟的路程终于来到山脚下再转乘摩托车前往黄政杰的家。来到黄政杰的家里,我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们身着绚丽多彩的苗族服装,头戴银冠,发插银梳,伴随着欢快的鼓点、悠扬的芦笙调,跳起了欢快的芦笙舞“民族大团结”。
  跳起欢快的舞蹈迎接记者采访(记者杨春摄)
 
  在黄正杰的家里,黄政杰的父亲黄树平给我们介绍说: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文江镇棕树村有263户1163人,其中苗家人就有120户503人。
 
  每年过节都会联系高县文江镇芙蓉、棕树、白果、花庄等村的苗族一起跳芦笙舞。
 
  在苗家有这样一句话:芦笙一响,脚板发痒,芦笙不吹,五谷不长。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和古朴性,现如今,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演奏是靠苗家人口传心授,没有曲子,也没有文字记载,如何让听众听明白,对芦笙产生兴趣,让芦笙飞出苗乡,飞得更远,首先就要在演奏曲目上下功夫,吹出一些让人们听得懂的曲目。
 
  每天黄树平在黄正杰做完功课后,都要带着他在不同的地方口授新曲。 
  黄政杰轻快娴熟的独奏(记者杨春摄)
 
  父亲是老师,苗家的叔叔阿姨们也是老师,每次周末黄树平和芦笙队外出表演时,黄正杰都要参加,去学习,去演出。
 
  太阳西下,我们即将结束一天半的采访,黄树平和他的朋友们唱起了苗家敬酒歌,远山云影落日斜卧。
  黄政杰母亲接受四川电视台采访(记者杨春摄)
 
  伴随着五彩的余晖,黄树平和他的朋友们再次跳起了芦笙舞,用他们优美的乐器和富有特色的舞蹈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好客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