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正文

北宋名臣范仲淹后人与宁陵朱氏后人再续前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29  浏览次数:115617
核心提示:   4月25日,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范仲淹30世孙范国强来商做《范公精神的核心思想与当代意义》专题讲座。  范会长一行来宁陵省亲。
   本报讯【记者 孙守广 通讯员 高云光 商丘报道】4月25日,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范仲淹30世孙范国强来商做《范公精神的核心思想与当代意义》专题讲座。
  范会长一行来宁陵省亲。市史志办主任马时全、商丘日报社总编辑郭文剑、商丘师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可亭、商丘市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孙纲随同考察,副县长赵向群、县史志办主任马学庆、城关镇镇长马建波陪同。在城关回族镇南街村民朱景东家,大家饶有兴致的瞻仰范仲淹在宁陵朱家生活的历史见证,朱家人保护了一千多年的朱家井。范国强说,先祖范仲淹曾经将家安在宁陵,这里也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能到这里看一看是他多年的心愿。范仲淹作为宁陵的乡贤,与母亲和商丘的妻子李氏及子女在这方热土上生活很多年,且与同母异父朱氏兄弟情缘颇深书信来往不断,为他在应天书院读书成才和执教提供了物质生活支持,后来其母亲又厝葬宁陵。范公作为宁陵人在这里留下了诸多遗迹,是地方文化的珍贵财富。

据史料记载,范仲淹在天府书院读书时,范仲淹的朱姓异父兄弟有很多在宁陵经商或者当差。知道范仲淹在天府书院读书的凄苦情况后,他在宁陵经商的异父异母哥哥朱文翰的三儿子,家境颇为富裕,便从家里拿出衣食、钱财资助范仲淹,并嘱咐他好好读书,不要被山东家中那些不学无术的兄弟的话所牵累,有什么困难尽管找他,有这么一个深名大义的异父异母哥哥,令范仲淹很是感动。
 
  因为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环境下,妇女本来就没有地位;加之范仲淹的母亲是改嫁到朱家,更加没有地位,对于钱财的支配没有自由权,因此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读书凄苦是再所难免了。但是,有了宁陵朱氏三哥的支持以后,他的生活境遇得到了大大改观。于是,更加发奋读书。
 
  后来,每当范仲淹有困难时,或者书院放假时,在回家看过父母后,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到宁陵看望他的三哥一家。在宁陵,与三哥、三嫂还有孩子,一家其乐融融。闲暇时,三哥便带着他到宁陵四处走走,寻访宁陵厚重的历史文化或拜谒儒学要地。
 
  一晃几年,范仲淹足迹踏遍宁陵大地,再也没有在长山受的那些鄙夷和白眼,可以说度过了一段心情不再压抑、无比舒畅的时光,给他当时在应天书院的学习进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在范仲淹的一生中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从内心对哥嫂一家感恩得德。清宣统三年《宁陵县志》记载:“后公贵,以其田赡之,故与朱氏书每言及焉。”这段文字充分表现了范仲淹礼义仁孝的一面。
 
  范仲淹感觉三哥一家为人忠厚,虽然是异父异母,还对自己那么照顾。后来,怕自己的朱姓同母异父兄弟在山东长山受那帮不学无术的纨绔朱家子弟欺负,就让他们来到宁陵跟随三哥一家经商或做手艺,在宁陵安家落了户。清宣统三年《宁陵县志》记载:“宁陵朱氏为其同母异父之遗脉。”
 
  后来,范仲淹虽然在朝廷做官,但是仍然念念不忘昔日三哥一家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对于他最无私的帮助,又多次到宁陵看望他们,成为他念念不忘的第三故乡,甚于山东长山的感情。不然,范仲淹的母亲死后,他怎不葬母于长山而葬商丘,后移葬伊川?再者,范仲淹的妻子也是商丘人氏。范仲淹生前在给他哥哥的信中曾经说过“我本北人,北人淳厚”之类的话。不难看出,范仲淹始终有一种北方的情结。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就是范仲淹的秉性。并多次家书于宁陵三哥,嘘寒问暖,虽其时贵为开封当朝高官,但言语天伦之情,信笺读罢油然而生。其质朴的语言、关切的问候,就如邻家小弟。在清宣统三年《宁陵县志》中有两封范仲淹写给他宁陵三哥的旧信《与朱氏家书二通》,现照录于此,悉心的读者可从中感受文正公那醇厚的亲情。
 
  从宋朝到现在,已经1000多年。历经世事沧桑,如今生活在宁陵的朱文翰后人、范仲淹同母异父、异母异父兄弟的后人们朱氏族人,从当初的六、七人已经繁衍生息到四百人左右,并有多人在商丘、洛阳、北京、哈尔滨等地读书或工作。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