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生活中的宋少英,并没有如苏轼那般依竹而居,却尤其喜爱画竹,雨夜听雨挥毫,于他来说就是一件人生快事。没有音乐,但有淅淅雨声相伴;没有星月,但有数点笔墨相称。这夜,这雨,这画,这人,就这样静谧地融合在一起,期间的乐趣,似乎也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在这种心境的影响下,他的竹石图就自有一种清新爽朗,兰草率性而挥,石竹嶙峋劲节,在继承郑板桥、吴镇、文同等古人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笔下竹兰的风采。
他又被称为荷花王子,笔下的荷花也同样别具一格,“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他画的荷花就如瑶池仙子,美得让人不由驻足兴叹。荷叶以大笔触水墨表现,寥寥数笔,自然奔放;荷花以工笔刻画,精致入微,栩栩如生。这是由传统工笔画法入手,吸收了张大千和王雪涛的写意画法,泼墨荷叶与工笔荷花巧妙的结合。他玩笑地说:“这是胡辣汤和豆腐脑两掺的早餐”。他的荷花由繁至简,从工笔到写意,将荷的精神在纸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或许是因为宋少英的故里在山村,所以他对大山有着浓厚的感情,他总是在自然中寻找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经常深入大山感受自然界的灵动,大自然让他流连忘返,他观察一朵小花、一支竹子、一片树叶能看许久,每每下山天已擦黑,或许此时他的大脑中已创作出了一幅完美的作品。一次他和朋友进山游玩时,随手写了一篇打油诗“闲游五岩山,又赴施家沟;将食农家宴,吃完回郑州”。生活中的宋少英,就是这样自然率真,诙谐幽默。
虽一片绿叶,然已知青山;宋少英在书画上的追求不局限在山水和花鸟,他的人物画也颇有风采,在张宽武教授的指导下,学习研究王子武的作品,又临摹了大量的唐宋人物画,尤其他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学习临摹张大千的一幅飞天图,几乎达到乱真的程度。他对书法的求学之路也一直孜孜不倦,他自二王的书法学起,而后学习了苏轼、黄庭坚、孙过庭、怀素、米芾等历代大家的书法传世名作。他在寻找自己的书法之道,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宋徽宗的瘦金体痕迹最重,这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他经常说“自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设计师,学习一个不务正业的皇帝,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认为不是把字写漂亮了就是书法,如果把字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就需要呈现书者本人的东西,见字识人,这样的书法作品才更耐人寻味。
学而不止,高而愈下。宋少英在追求艺术,塑造自我的路上,仍旧是一往无前。2014年,宋少英、刘献伟、雍政坤三人共同设计打造了水墨云书画艺术网,用自己的所学所识,为众多书画家打造一个可展示作品的平台。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满足,他希望书法、国画这些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通过互联网,能够让需要的人都能轻松找到。
如果这样你就觉得已经了解了他,那还远远不够,认识宋少英,是因为他的设计,他的设计作品有的精美雅致,有的充满了视觉暴力,这截然不同的风格碰撞,让我对他的作品总是充满期待。然而他总是能让你发现新的惊喜,似乎和他认识的越久,却越觉得对他了解的还不够。他对笛子、葫芦丝、古筝等传统乐器也很有研究,朋友聚会时也常常以鼓乐为乐。
他从事设计行业多年,精通平面视觉创意表现。又兼修了园林规划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也得到了甲方充分认可。在当下的这个网络时代,他又精熟摄影、摄像、影视后期以及flash和网络基础程序……在他的身上,需要让人重新认知“才子”的定义,他是个艺术家、设计师、玩家、杂家。
这就是来自豫西山区的青年才俊、书画家——宋少英,他追求广阔,修养深厚,用不懈的努力兑现人生的完美,用积极的行动表达对这个时代的讴歌!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