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 » 正文

为什么广电总局频频遭吐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13  浏览次数:72729
核心提示:201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很忙,舆论压力也很大。他出手华丽,效果显著,封杀令所到之处哀鸿遍野。作为一个与“人民群众普遍增长的文化需求”息息相关的部门,广电总局的政策影响着每个人的客厅生活,这不“严打婚外恋、一夜情内容”以及明星“限薪令”的消息接连而至,又一批政策向观众的茶余饭后生活袭来。网络时代,总局的这种规训姿态一向不招人待见。
 
导语:201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很忙,舆论压力也很大。他出手华丽,效果显著,封杀令所到之处哀鸿遍野。作为一个与“人民群众普遍增长的文化需求”息息相关的部门,广电总局的政策影响着每个人的客厅生活,这不“严打婚外恋、一夜情内容”以及明星“限薪令”的消息接连而至,又一批政策向观众的茶余饭后生活袭来。网络时代,总局的这种规训姿态一向不招人待见。
 
  广电限令,影响到“我”
 
  就在双十一大家忙着购物的时候,有微信公众号爆料称广电总局或将于12月出台“明星限薪令”,对演员片酬进行限制。该消息一出,业内人士哗然,各界对该消息疯传。不过也有声音称此为假消息,“广电总局只能制约播出平台,演员的片酬是市场决定的,广电总局还真管不着,但广电总局一些政策的确能够影响到明星片酬。”原本,这种消息,没有正式的信源,呵呵两声算了。可目前却搞得人心惶惶,传言乱飞,也是关心则乱。要知道广电总局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人民群众普遍增长的文化需求”。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的广电总局,是正部级单位,掌控着智能电视、高清盒子、电影以及广播的传播形态、内容制作的生杀大权。今年广电总局加强了各方面管控:3月,封了以《生活大爆炸》为代表的热门美剧;6月,封了互联网电视,一大批“盒子”用户及生产商们至今仍想方设法打“擦边球”突围;9月,“封”了劣迹艺人,直接导致多部电影难以发行,多达400部视频面临下线;10月,“封”养生类节目,全国100多档节目将停播……
 
  以引进剧先审后播来说,美剧、韩剧等热门资源,很可能将滞后当地时间半年到一年才能在国内播出,国内观众已经习惯的同步更新收看,将不复存在,尤其是当3月份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在视频网站下架后,又在央视播起了绿色版的该剧,让不少美剧迷怨声载道。
 
  “封”狂的一刀切
 
  广电总局的封杀令所到之处,哀鸿遍野,那么为什么广电总局要出这些让人嫌弃的政策呢?人们往往给广电总局扣的第一顶帽子就是管控行为不市场化,只可惜这类受到广泛追捧的说法却是一个结结实实的伪命题:我国广电事业并非是全盘市场化的,其目前还保持的政企完全合一、台网利益纠结的复杂格局。而对于广电网络,有广电人士认为,广电网络本就应该具备封闭性和可控性,广电网络不应该市场化,否则播出内容将无法监管。
 
  电视屏幕特殊就特殊在其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并拥有长久以来不断积累的公信力,因此它首先是满足要作为政府的喉舌以及舆论宣传的主阵地的需求,接下来才是通过制播分离等市场化行为逐渐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落后的内容供给之间的矛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随着电视节目内容的不断丰富,广电部门必须要承担起对于内容进行管控的责任。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理解广电部门的管控责任,可是为什么他们出台的政策却那么令人费解呢?比如早前的“一剧两星”的播出模式,对观众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管怎么换台,都在播一样的电视剧”的糟糕体验会改善不少。不过,只要中国电视剧的制作水平不提高,观众还会有“不管怎么换台,都在播同样差的电视剧”的糟糕体验。这样的政策只能治标却不能治本。再如9月“封杀劣迹艺人”的通知,法律明文规定:戒毒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有关部门、组织和人员应当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对戒毒人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尤其那些本已经拍好的影视作品,一堆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辛辛苦苦弄出来,一人犯错整个剧组都遭殃,对剧组的工作人员极其不公平。
 
  最让观众难以接受的是影视作品的审查制度,为此不少国内外影视作品,观众都不能通过正规途径观赏到,或者是只能接收到阉割版的作品。获得奥斯卡8项提名的《断背山》、有众多中国粉丝的美剧《傲骨贤妻》等等,或根据相关政策,或涉及色情暴力而与国内观众失之交臂。在中国尚无分级制度的情况下,控制凶杀、暴力、情色、心理变态等内容,也算是广电总局应尽的本分,但是中国审查制的目的,其实就是要使得一部电影同时满足6岁至60岁的观众。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接受能力截然不同。可分级制度一直被呼吁,却永远未执行。一面下放各种禁令,一面总是把国情不同作为消极应对民间呼求的挡箭牌,这样的广电总局,如何能讨人喜欢?
 
  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我们也可以看出广电部门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势:安全第一。为了实现这一点,最可靠的方式也就是把所有可能犯规的行为都纳入自己的管辖体系。然而不分好坏,不加思考的一刀切政策,并不能解决问题,更不用说让群众满意了。
 
  “傲娇”总局的自保之举
 
  此外,广电总局的互联网电视监管的袋口也越来越紧。请互联网视频公司喝茶,要求被约谈的互联网视频公司尽快从各大应用市场下架电视端APP,不少网友刚刚花钱买的电视盒子,却用不了了,怎能不怨声载道。广电总局的一位中层曾不客气地反问:“为什么要广电网来适应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来适应广电网?”如此“傲娇”也是其不受待见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延缓互联网电视行业的发展速度,其实是广电保护自身渠道的无奈之举。
 
  从技术上来说,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是可以整合成一张网络,但在中国,有线电视网属于广电部门的网络,而互联网属于电信部门的网络。十几年来,广电和电信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止。最初,广电和电信各建一套网络,虽然重复建设形成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但电视业务和通信业务各行其道、互不干涉。不过,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搬上PC、PAD、手机屏幕,更丰富的视频资源、更便捷的交互方式让不少用户离开了电视机,成为了电信运营商的客户。比如,视频网站的大部分内容都来自广电体系,但承载这些海量视频业务的网络设施却是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络。而互联网电视热潮的到来,更是要让广电体系失守电视这最后一块屏幕。
 
  要知道,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201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高达6302亿、2950亿、3216亿元人民币,总体规模让广电体系望尘莫及。倘若处在一个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广电的节节溃败是毫无疑问的。若想扭转趋势,惟一的办法是,让双方重新站在同一个起跑线和跑道上。从广电总局最近密集出台的整改政策来看,所有的措施都旨在消除一批互联网电视公司,收编剩下的。有人将这比作在一场比赛中有人犯了性质不可判定的错误,但裁判直接将其罚下场,并宣布剩下的那位获胜。
 
  其实在管控之余,如何通过内部创新把用户拉回电视机前才是广电部门更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广电总局依然在市场化方面停滞不前,只是通过政策手段进行调控以自救,在个高度市场化的今天,还是想着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那么他只能扮演一个讨人嫌的角色。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