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六)天文历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30  浏览次数:3065
核心提示:(1、公历公历即格里历,因为它的基础是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回归年,故又称阳历,为如今世界通用的日历。格里历的平年为365天,闰年在2月末加一天,为366天。在格里历中,当某年的纪元年数不能
(1、公历
格里历平均一年为365.2425日,与长度为365.2422日的回归年之间,要积累3300多年才有一日之差,达到中国南京杨忠辅于公元1199年(早格里历380多年)制定的《统天历》水平。
2、农历
农历是中国广泛使用的历法,又称阴历夏历,是因为它的纪月法以月相为标准,以月亮从朔到上弦、望、下弦再到朔的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推算农历先推算二十四节气和定朔,朔所在某日,即为初一,从朔到朔为一个月,相距29日的为小月,30日为大月。月从中气得名,月内有某中气的即为某月份,如含有中气“雨水”即为农历正月。无中气为闰月,闰月无名,取用前月名,如四月后的闰月为闰四月,如此使农历年与回归年的差距随时得到调正。在农历中,平年12个月,日数为354或355日;闰年13个月,日数为383或384日。这就是中国自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代起,到当代为止,一直在使用的“十九年七闰(加七个闰)月”的历法。因为二十四节气是由太阳的视位置决定的,因此农历合适的称呼应是阴阳历。
3、干支历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共十个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地支共十二个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二者并行组合排列成天干地支表,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干支历的纪年纪月法都与农历相同,它的年、月、日都各以干支顺序排列、互不干扰,闰月也同农历。干支历中的节日,三伏,九九以及出梅、入梅等与人们生活及当时社会活动密切相关,有的至今还为人们所用。
4、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祖先独特的创造,是中国一份宝贵的农业气象知识遗产。节气在中国古代简称为“气”,按阴历每月一般分为两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由于二十四节气是在黄河流域产生的,所以它的意义也就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具体情况。二十四节气出现的日期都是以公历计算的。这里简单综述如下:
立春:在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中国习惯把它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
惊蛰:在3月6日前后。开始打雷,气温、地温渐渐升高,土地解冻,蛰伏地下的昆虫和小动物开始出土的意思。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北方进入惊蛰,春耕大忙便开始了。
清明:在4月5日前后。气候温暖,草本开始繁茂,天气晴朗的意思。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开始升高,雨量增多,春暖花开,天空清澈明朗,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此外中国还流行扫墓活动。
谷雨:在4月20日前后。降雨开始增加,“雨生百谷”道出了谷雨节气的由来。谷雨是北方春作物播种、出苗的季节。
立夏:在5月6日前后。中国习惯把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 
小满:在5月21日前后。顾名思义,小满是指夏收作物子粒将要饱满成熟的意思。小满后,北方各地的小麦就要熟了,而黄淮流域的冬小麦将开镰收割。
芒种:在6月6日前后。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麦类有芒作物成熟的季节,也表明晚谷、黍、稷等作物播种最忙的季节。
夏至:在6月22日前后。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同时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也是北半球得到太阳能最多的一天。
小暑:在7月7日前后。一般小暑后就要数伏(伏指初伏、中伏和三伏)。小暑标志着一年最炎热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立秋:在8月8日前后。中国习惯上把这一天作为秋季的开始。
处暑:在8月23日前后。处是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的暑天即将过去。它是反映气温由热向冷变化的节气。
白露:在9月8日前后,白露指气温降低,并出现露水。
秋分:在9月23日前后。这时太阳直照赤道,南北半球得到的阳光相同,昼夜时间等长。“秋分秋分,日夜平分。”
霜降:在10月23日前后。它表示气候渐渐寒冷,北方地区已开始有霜。
立冬:在11月7日前后。它表示冬季开始的节气。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小雪:在11月22日前后。它表示已经到了开始下雪的季节,但雪还不大、不多。此时,东北、内蒙古、华北北部地区气候寒冷。
大雪:在12月7日前后。表示降雪开始大起来,地面可以积雪。一到大雪,黄河流域的冬小麦进入了休眠期。
小寒:在1月6日前后。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的冬天,但还没有达到最冷时期。
大寒:在1月20日前后。大寒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二十四节气歌
一月有两节,一节十五天:
(三月)清明多栽树,谷雨要种田;(四月)立夏点瓜豆,小满不种棉;
(五月)芒种收新麦,夏至快犁田;(六月)小暑不算热,大暑是伏天;
(七月)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新棉;(八月)白露要打枣,秋分种麦田;
(九月)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十月)立冬起完菜,小雪犁耙开;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5、地方时、世界时、时区与时差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子夜、黎明、中午和黄昏,由东向西依次周而复始地在世界各地循环出现。地球上新的一天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国际上规定在太平洋中靠近180°经线附近划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地球上每个新日期就从这里开始。此线两侧的日期不同:由东向西过日界线(从美洲到亚洲),日期要增加一天;由西向东过日界线(从亚洲到美洲),日期要减少一天。为了避免在日界线附近的国家或行政区内使用两个日期,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折线,参见图56。
地方时是以通过观测者的子午线(即经线正午时刻)为基准的时间。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观测者,在同一瞬间测得的时间是不同的。因此,每个观测者都有自己的与他人不同的时间,称为地方时,它是观测者所在的子午线的时间。
19世纪在航海事业蓬勃发展的推动下,许多国家相继建立天文台,进行专门的天文观测来测定时间,它们直接得到的都是地方时。为了协调时间的计量和确定地理经度,1884年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子午线会议决定,采用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埃里中星仪所在的子午线作为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子午线,称为本初子午线,又称零度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东和向西计量地理经度,从0°到180°。从本初子午线的0°经线算起,向东划分0°~180°,为东经度;向西划分0°~180°,为西经度。在英国伦敦有一条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标志。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1928年决定,格林威治子午线作为世界标准时区系统的基点。将由格林威治平子夜起算的平太阳时称为世界时,简称UT,又称为标准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格林威治时间。世界时自格林尼治子午线往西,每隔15度其时间推前1小时;往东每15度推后1小时。从西经7度5分到东经7度5分(经度间隔为15度)为零时区;从零时区的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度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12时区与西12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平时为本区的区时。
时区界线原则上是按照地理经线划分的,但在具体实施中,为了便于使用,往往根据各国的政区界线或自然界线来确定。目前,全世界多数国家都采用以时区为单位的标准时,并与格林威治时间保持相差整小时数。但是,有些国家仍然采用其首都(或适中地点)的地方时为本国的统一时间。这样,这些国家的统一时间与格林威治时间的差数就不是整小时数,例如圭亚那、利比里亚等。还有些国家按照自己的需要,所用的统一时间与格林威治时间相差整半小时数,例如印度、乌拉圭等。
中国幅员辽阔,从西到东横跨东五、东六、东七、东八和东九5个时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度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而不是北京的地方平太阳时(即北京的地方时)。北京的地理经度为东经116度21分,因而北京时间与北京地方时相差约14.5分。北京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世界时)早8小时,即时差为+8小时:
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
世界时的应用:世界时对于日常生活、天文导航、大地测量和宇宙飞行器跟踪等是必需的。同时,精确的世界时是地球自转的基本数据之一,可以为地球自转理论、地球内部结构、板块运动、地震预报以及地球、地月系、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等有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基本资料。
 
 
出生时间若在节气或子时的交界,更要精密计算时差,否则不但时辰不对,甚至生日、生月、生年都可能会由于一个时辰的不正确,而致满盘皆错。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