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姜德兴 通讯员高林)工作21年,接触盾构15年,完成隧道掘进31.6公里。在外人眼中“循规蹈矩”是对国企职工的第一印象,中铁隧道局集团郑州轨道5号土建03标项目常务副经理李明是个例外。21年来,他从一名普通技术干部成长为项目安质部长、技术主管、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到现在的5.8亿工程项目的常务副经理,一路走来,喜欢折腾,做事用心伴随了他成长的全过程。
1997年大专毕业后进入中铁隧道局集团二处有限公司的李明,4年后为盾构掘进一公司技术主管,只有23岁的他成了项目部当时最年轻的技术干部。对盾构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对安全的责任,伴随着李明数十年如一日对职业技能的积极极致追求,其间完成了“专升本”的学历升级,这位“70后”项目常务副经理在自身成长的道路上,也见证着企业的发展。工匠,既是称谓,也是赞誉,更是责任。对李明来说“工匠精神”就是摒弃私心杂念,沉浸在每一次良好的盾构掘进姿态之中。
如果说匠人们凭借丰富的实践和不懈的思考进步,在各自岗位上用严谨作风诠释了工匠精神,那对于大型隧道专业掘进机盾构来说,则需工整行事,做手册员工。
“黑油脂泵密封坏了”,2012年在深圳前湾电厂过海综合管廊掘进,一个急促的声音从电话听筒那边传来。“不好。”凭着多年的盾构管理经验,李明知道大事不妙:“黑油脂泵密封损坏后,泥砂会被反压到主轴承,造成主轴承损坏。而主轴承是盾构机的核心配件。”想到这里,李明不禁心里一紧。
拨通电话“马上安排把密封送到隧道。”与机料库简单沟通后,李明跑出办公室,叫上维修班长来到现场,经过简单的询问和观察后,李明蹭下身子熟练地拆除损坏的密封,随后进行更换。整个过程不到30分钟,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人生来就是一份责任和担当,项目管理者更是如此,李明将责任和担当的工匠精神贯穿每一天的盾构掘进。近年来,企业推行“瞄准‘国内领先、世界著名’总体发展目标,以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施工为核心主业,打造专业特色突出、技术优势明显、产业链条完整、市场引领力强的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领军企业”战略规划。先后参加了国内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练就盾构穿湖过海的本领。
2013年正值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施工大干时期盾构机盾壳随掘进滚动,滚动偏差接近0.5°,如不及时纠正将影响管片的拼装,严重时还会引起隧道轴线的偏斜。作为设备负责人,他每天要察看盾构机的运行情况,与掘进队其他员工一样,从来没有上班和休息的时间概念,遇到困难时刻冲在最前面,只要工作需要,就加班加点。在盾构机里爬进爬出,仔细检查,直到排除故障为止。白天如此,晚上亦是如此。出现盾壳滚动故障,李明第一个来到现场,对照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图纸进行仔细排查,与盾构值班司机和测量人员进行交流询问,一时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在操作室里仔细观察显示屏各类参数,对比掘进记录表,发现盾壳滚动是刀盘切削土体产生的扭矩大于盾构机壳体与隧道洞壁之间的摩擦力矩而产生的。当即决定加注泡沫减小刀盘扭矩,使用活性浆液等措施增大盾构周边摩擦力。在盾构缓慢掘进,盾壳也在慢慢的校正,故障得到正确处理,这时李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人们对隧道施工感到十分神秘,但对于从事隧道工程的人来说,更多的是单调与枯燥。每一次盾构始发,人们看到的只是宏大的仪式,期待的目光,而他眼中看到的只有土仓压力、盾构姿态和操作台的各类数据。若不是因为热爱,李明怎会守着单调反复的操作和带着远离妻儿的悲哀,也正是这份热爱,让他表现出自信从容,精湛的技艺以及发自内心的波澜不惊。在李明看来,盾构掘进工法在逐渐走向成熟,需要终生学习,终生考试,同样也终生面临着被淘汰。158页的盾构手册,他看了不下50遍,每次都有新的体会。每天的日常保养和每月的常规维护,他无一不认真对待。正是对盾构机操作和管理工作的这份执着与追求,使得他不断的将盾构资料所提出的理性知识与日常掘进过程经历的感性认识相结合,带给自己不断升华。
去年,李明来到郑州轨道5号线3标项目,成功组织完成了黄河立交桥桩基托换和下穿金水河风险地段。曾有老板以35万年薪聘他去管理盾构工作,考虑到父亲为企业的发展献出了青春和子女,父亲也因工作报酬养育了一家三代人,权衡之后他选择了感恩,于是婉拒了这份高薪机会。
对李明来说,操作和管理盾构不是一次次机械重复的工作,而是深入骨髓的理想和追求,一种人生选择,一种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气质,如无数匠人一样为时代打造一种执着和信念。
热爱专业,热爱的是梦想与事业。尊重科学,尊重的是生命与情感。钻研盾构,钻研的是技术与规律。敬畏掘进,敬畏的是自然与法则。这就是李明的真实写照。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