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衣食住行看变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24  浏览次数:500
核心提示:推开冬日紧闭的门窗,轻轻地投入春天的怀中。风缓缓地掠过杨柳的枝头,唤醒了河流、村庄,还有那广袤的大地;阳光浅浅地跨过篱笆,温暖了农家小院,也让幸福之花绽放在每个人的心头漫步在足下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呼吸

推开冬日紧闭的门窗,轻轻地投入春天的怀中。风缓缓地掠过杨柳的枝头,唤醒了河流、村庄,还有那广袤的大地;阳光浅浅地跨过篱笆,温暖了农家小院,也让幸福之花绽放在每个人的心头……漫步在足下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呼吸着风中草木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侧耳聆听晨曦中春燕的呢喃与喜鹊的吟唱,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那些并不遥远的往事,心就像海:风动,波起;风平,浪静。
在仪征市新城镇冷红村,刚走上村官岗位的女大学生周同爽快地告诉我:虽然我喜欢读诗,品茶,看桃花,但是更喜欢“一千双勤劳的手在一千亩醒来的田里舞蹈,一千株杨柳的发丝牵动一千只黄鹂的歌声”,以及回荡在小村上空那首永不落幕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村官不是官,但是百姓的冷暖安危系于一身。因为那是组织的嘱咐,自己岗位的职责之所在。有人问我所供职的村这些年有哪些变化?我的回答是:衣食住行看变迁,农家生活甜如蜜。
俗话说,人靠衣妆,马靠鞍。时值年关岁首,作为村(社区)支部书记,诸事缠身的我只能通过电话对村民置办的情况进行采访,全村700多户1800多人,90%以上的村民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都添置了棉、麻、毛等纯天然面料的新衣新帽新鞋新袜,就连村里的困难户方青霞,也替上中专的女儿买来了色样新颖的服饰。谈及买衣服过大年,村民们在电话里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之所以这样做,其目的就是企盼能得到一个好彩头:从头到尾——全新。
听村里的长辈们讲,以前,在村民中流行着一句顺口溜: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一件衣服要穿好多年。那年景,吃饭要粮票,买衣服要布票,“国防绿”是街上流行的主色调。大姑娘、小伙子结婚时添置一身的确良和卡其布的衣服,就会让人眼馋半天。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国门则打开那会儿,赶时髦的年青人将印有英文“Advanced fertilizer”(意为高级化肥)的布袋拆洗干净,做成外套得意洋洋地穿在身上招摇过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时下,大大小小的超市和服装市场,什么料子的服装都有,想买啥就买啥,不仅服装的花色品种俱全,而且还融入了品牌、时尚、绿色、健康等理念与元素。从村民们穿著打扮这一点上,我读到的是,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人们审美观念与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贾谊在《论积贮疏》中所述“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以及“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治国理政观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至今仍闪耀着智者理性的光辉。将时光拉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对吃的记忆多少有些苦涩。老家在农村,听母亲说,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平时餐桌上根本就见不到鱼肉荤腥,就连自家饲养的鸡生出来的蛋也舍不得吃,而是拿到集上卖了,再换点柴米油盐酱醋回来。在寻常日子里,玉米糊糊、红薯土豆是家人的主食,一家老小能够吃上一顿饱饭就相当不错了,大米白面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偶尔看到一两回。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自到村工作后,我便特别留意村民们的餐桌,哪里还有母亲所描述的那种场景?!基层工作忙,有时误过饭点,就在农户家里将近一下,我亲眼目睹了乡村一日三餐的变化,蔬菜、水产、肉蛋奶成了村民的家常便饭。村民陶维秀在村子里开办了一家配件厂,生意还算不错。一次有事路过,抬腿迈入其院子,我差点失声叫了起来:嗬!其腌制的鸡、鸭、鹅、鱼和腊肉、香肠、猪肚、口条挂了满满一院子。我开玩笑地问,老陶啊,你想改行开饭店啦。老陶连忙说,不是不是。这些都是自家“内部消化”的,平时厂里事情多,每天上街买菜嫌麻烦。
年三十,老村长将我们几个大学生村官请到家里吃了一顿团圆饭。老村长边吃边介绍,在吃的方面,村里家家户户都相差不大,蔬菜是无污染的,米面是新打下的,鱼虾是鲜活的,鸡鸭鹅是“土字辈”的。一席话,惹得大伙喜逐颜开、开怀大笑。
从吃不饱到吃饱,从吃饱到吃好,从吃好再到注重营养均衡、卫生保健,是一条由量变到质变飞跃的轨迹。小小的餐桌“革命”,让人体会并感受到了庄户人家的生活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谈及居住环境的改善,村干部陶伟感慨颇多:冷红村地处仪征市郊,过去村里90%以上的人家住的都是土坯房、茅草房,房子四周的墙壁是土坯筑成的,亦或是用泥巴夯实的,屋顶的椽子取自树木的枝桠,椽子上面盖的是芦席,顶部铺的是稻草、麦秸和山坡上的茅草。
这种阴暗潮湿的房子与其说是人住,倒不如说是老鼠钻地打洞生儿育女的最佳“娱乐场所”。且不说家中储藏的粮食,大人小孩没来及吃上一口,总会被讨厌的硕鼠们捷足先登。倘若房主一时疏忽,没及时修缮,那么在多雨的季节,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就会悄然而至,房屋因腐朽而致坍塌的可能性也会大增。雨过天晴,雨水浸泡之后的墙壁上,总是生出一层厚厚的碱花。
古往今来,人们始终存有改善居住环境的渴望。《诗经》里有“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慨叹;孙中山先生则有“居者,有其屋”的革命主张。时过境迁,现在陶伟家的房子可漂亮了,小小的三口之家,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厨卫设施一应俱全。
在村里任职期间,我先后参与了庄台整治、改水改厕、河塘清淤、区域供水等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也曾经对全村居住条件作过专项调研,目前,全村所有居民已彻底告别了昔日的草房,全部住上了坐北朝南、宽敞明亮、环境幽雅的小洋楼。行走在村里那条横贯东西的水泥干道上,面对一排排青砖黛瓦的崭新民居和村民们那一张张布满阳光的脸庞,我在惊叹乡村变化之快的同时,也能估摸并品赏出“人逢喜事精神爽”到底是个啥滋味。
道行。过去,村民们形象地将外出靠两条腿步行,称之为搭乘“11路”公交车。那时候,村里的那条羊肠小道让人走不出多远。村民们走亲访友靠两条腿,到集镇上买点日用品也是靠两条腿,“飞鸽”、“永久”、“凤凰”则属于“豪车”系列,如果省吃俭用再托关系找门路买回一辆的话,那么主人一定像爱护眼睛一样,对其疼爱有加,每天必定擦拭得锃亮。倘若雨天出行,碰到泥泞的路段,宁可将自行车扛到肩上,也绝对舍不得让车子的轮胎与地面有丝毫接触。这些片段,保存在村民的记忆里,每当有人在闲聊中提起,现在的年青人听后常摇头不语。
经济是基础。近年来,伴随着周边船舶工业园、汽车工业园的兴起,许多村民走出家门,或加盟“打工一族”,或商海弄潮……手中有了钱,其消费观念也产生了变化,除了在衣食住方面舍得投入外,加入“有车一族”的是越来越多,荣威、奥迪、别克、标致等品牌的汽车正源源不断地驶进村民家中,过去的“官轿”,现在成了村民的“座骑”。
在谈到购置私家车的好处时,村里从事水产经营的童建军满足地说,主要好处有三点:一是车内冬暧夏凉,免除了出行遭受雨雪风霜之苦;二是东去扬州、西去南京、南去苏杭,外出洽谈业务省时又快捷;三是扩大了生活圈,走个亲戚、出个远门,一路风驰电掣特方便。
从出行靠两条腿,到骑乘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再到驾驶现代汽车,交通工具的升级换代,作为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我见证了农家生活的惬意和满足,以及幸福指数的持续攀高。
谈古论今,意在扬鞭奋蹄。从衣食到住行,往事与变迁原来是这般鲜活。太阳高悬云天,根连着土地。透过幢幢农家小院传出的阵阵欢声笑语,我愿在这醉人的春风里,埋下一粒希望的种子,让它长成一片美丽的风景,让生活与甜蜜热情相拥,让富裕与幸福永驻田园乡村。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