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学校被简单的“作业关系”连接,可能让政策制定者也始料未及。这一现象,迫使我们必须思考与研究,到底什么是有效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抓手到底在哪里?
家庭成了第二课堂,父母成了老师的助教
学校通过一些方法让家长关注孩子写作业或是孩子在学校从事的一些活动,可以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然而,在研究者看来,这种关注仅仅限于学业和学校事务,并不是家庭教育的准确定位。“家庭教育不能被学校教育取代。但今天很多人做的却是学校教育家庭化、家庭教育学校化,家庭成了学校的分校。”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赵刚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也认为,必须正视当前学校中心主义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家校合作,有把家庭变为第二课堂,把父母变为老师助教的倾向,似乎一切围绕学校教育转、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就是家校合作的成功。显然,这是学校中心主义的体现,是无视家庭与家庭教育特点和规律的体现,也是忽视人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生活需求的体现。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让家庭变为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越有魅力的家庭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然而,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化,还是家庭教育学校化,其推手不是家校合作,甚至也不是学校,而是全社会对教育的理解产生偏差的结果。“现在社会上有一个可怕的认识就是孩子上学就是接受教育了,把教育理解成了学校的责任和义务。”赵刚说。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似乎发生在学校的教育才称得上是教育,当家校合作启动后,学校教育的内容便成为家庭教育的内容,而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学业,学业又是家长最重视的,于是对学生学业的辅导和监督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这种对教育理解的偏差,在功利主义和唯学历的社会环境下,进一步发酵为学业至上,小到家庭大到社会,只要事关孩子的学业,其他事情都可以变得不重要,忽视孩子的睡眠时间,忽视孩子的体育锻炼,让孩子长期在休息日浸泡在各类辅导班中,都是学业至上的体现,并形成集体无意识,使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窄化为学业,家庭成为学校的分校,甚至是辅导机构的分支机构。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