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与四十年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同,新一代的高校学子带着新知识、新文化、新思维,选择农村作为自己人生的舞台,为农民服务,为农村效力,把自己一生中最精彩、最宝贵、最美妙的青春岁月献给乡村。这为古老浑朴的乡土大地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乡村的经历,注定要在莘莘学子的血液中增加一种割舍不去的乡土情结。无论时间与空间发生怎样的位移,都不会使之褪色。从这群还显稚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村官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而青春中国的身影,看到了80后一代的主流趋势,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之所在,看到了脚下这片土地可以预期的美好未来。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热浪灼人。然而,比天气更火热的是仪征大学生村官投身新农村建设的那份激情。追寻大学生村官在平畴绿野上留下的青春足迹,体会他们在成长中的波折与心路历程,领略他们创业的激情与风采,倾听他们发至肺腑的心声,感受他们在晨光里跟太阳对话,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飞理想,在风雨兼程中演绎人生……不知不觉中,一种感动自心底油然而生:青春浪漫岁月,沃土丰盈人生,乡村之恋,温暖亦如春。
(一)
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跌倒,站起来,再跌倒,再站起来的过程。如同人生旅途上蹒跚起步的孩童,冬去春来,四季轮回,一路走来的大学生村官,其身后留下的是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
扬子江畔的古城仪征,枕山襟江,东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毗邻,西与六朝古都南京接壤。昔日,这里因能工巧匠为宋真宗铸造先祖列像“仪容逼真”而出名,又因拥有远东最大的化纤原料生产基地和上汽第三大整车生产基地而载誉。如今,仪征由于在全国率先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目标,而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自2008年起,素有“风物淮南第一洲”之称的古城仪征,先后迎来了来自山西、陕西、山东、辽宁、湖南、湖北、甘肃、四川、福建、江西、安徽、江苏等全国13个省41个县市的147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
从走出农门,到步入大学校门,再回到农村,是时下不少大学生村官在成长过程中所走过的路。选择当村官,既是一种热血沸腾的抉择,也是一种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每一个大学生村官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或曲折或简单,或精彩或平凡,就像一支乐曲的序章或者一出大戏的序幕,他们的故事同样浸润着酸甜苦辣,有困惑和彷徨,有疑虑和忧虑,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像春天飞来的一群呢喃的小燕子,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片土地,全身心地投入和融进乡村,在仪征这块土地上耕耘希望,谱写带有泥土气息的青春之歌。
毕业于南京审计学院、现为大仪镇路南村党委书记的郑福源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他走出去就学就是遵循着人往高处走的法则。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奋斗,学生会干部当过,留校任教或到苏州合资企业就职的机会有过,但他都放弃了,而选择当村官,自然不乏激烈的思想抗争。毕业前夕的那一幕,至今仍记忆犹新。在毕业典礼上,老师一一宣布同学们的就业去向:某某考取了公务员,某某考取了研究生,某某被跨国公司录用……当读到他被聘用为村官时,引来全场一片噪动。说实在的,当时郑福源多少有点失落感,也差点流出委屈的眼泪:难道自己选择的方向错了?难道当一名村官就没有出路?从那时起,他便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绩证明自己的价值。
片刻,眼前这个肤色略显黝黑的村官重新拾起了话头。但是,他不后悔,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吃苦受累早已习惯,因为其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13岁那年其父亲因肝癌撒手人寰,祸不单行,竖年其母亲也因胃癌辞世而去,家里债台高筑,一贫如洗,他因此成了一名孤儿,是村里将他列为五保户集中供养,是仪征工商局个私协会会长丁桂华、原仪征市政府副市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吕淑珍等众多好心人,每年送钱送物,资助他读完初中读高中,读完高中读大学。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这些年来,他一直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刻刻想报答乡亲们,报答那些曾经给予他关心和帮助的好心人。
上任伊始,小郑常因工作找不到头绪急得抓耳挠腮,心里像揣了只兔子,成天忐忑不安,担心胜任不了本职工作,辜负了组织的期望、群众的期盼。尽管当时小郑脸上平静如水,但是内心的心事,仍逃不过老支书尤德宝那双犀利的眼睛。有着33年党龄的尤德宝将小郑叫到了自己家里拉起了家常:“你想提前进入角色的想法是对的。但是,凡事都有一个过程,就像人走路一样,不会走怎么会跑呢?从明天起,你跟在我后面,村风民情不明我来讲,方法不会我来教。”很快,在尤德宝的教育与引导下,郑福源将全村的家底摸了个一清二楚,这为他以后独挡一面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在担任村官过程中,郑福源也并非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向阳组与曹庄组之间有口水塘,为了改善村民的生存环境,村里出钱出工填平了一角,砌上了一个垃圾池,但是由于没人及时清理,周围村民便将生活垃圾扔进水塘里,天长日久,导致河水发黑变臭,村民曹长春为此专程来到村里“讨说法”,村支书和村主任两个“一把手”都有事外出,恰巧遇到了时任支部副书记的郑福源,张口便送上一句:“你这个鸟书记是怎么当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郑福源并未因此动怒,相反,笑脸相迎,以礼相待,边敬茶让座,边问明情况,并诚恳地道歉:“垃圾没有及时清理,是我们工作欠缺、不到位。你所反映的问题,我们马上着手解决。”第二天,郑福源就来到现场,组织人员将损坏的垃圾池重新砌好,同时安排专人每天定时定点清除全村所有的垃圾,一场干群之间有可能爆发的“口舌之战”就这样悄然化解了。
“基层群众心直口快,喜笑怒骂从不藏着掖着。在基层工作中,碰到村民误解或者不理解的事多了去了,我们也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你把群众当朋友,群众才会把你当知己;你把老百姓的利益举过头顶,老百姓才会把你记在心上。”谈到路南的现在和未来,郑福源自信地说:“路南村是由大仪、凤岭等三个村合并而成的,全村现有18家企业、44个村民小组,人口4858人,企业年产值1100万元,利税120万元。老支书打下了好的基础,班子养成了好的作风。这是都为我做好下一步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遵循稳农、重工、促商的工作思路,尽责尽心尽力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文明、富裕、民主、和谐的新农村目标一定能实现。”近年来,郑福源先后被评为扬州市十大新闻人物、扬州市十大经济人物、扬州市十佳村官、仪征市十大杰出青年。
仪征大学生村官的乡村之旅,大都是从进农门知民情、谋福祉和电脑打字,以及做个会议记录等诸如此类的小事做起的。其实,“小事”并不小,了解了才能理解,理解了才能同情,同情了才能想方设法去改变。
2008年选聘到月塘乡龙山村当村官的方达,系安徽桐城人,其父也是一名老村官,子承父业,轻车熟路。方达一到村,就着手进行扬州市生态村创建工作。前后历时一个月,独自完成了全村“一池三改”、秸秆综合、宽带安装等全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从文字到图片,从数据统计到数据汇总,内容翔实、具体。创建成功后,上级奖励了2万元的奖金。他又用这笔钱将蒋洼、祠堂两个村民小组的土路换成了砂石路,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做一名真诚为百姓服务办事的好村官,是我的目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干事创业,带领群众致富,更是我的人生追求。”龙山属于仪征的丘陵山区,全村共有28个村民小组,过去一直以种粮为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百姓的富裕程度不高。方达到岗后所做的第二件事是走访调研,凭借扬州地区最大的人工水库——登月湖就在境内的独特优势,着手编制全村高效农业和旅游发展规划,同时,将全村25户五保户、36户低保户逐一登记造册,平时只要有空闲时间,他都会上门嘘寒问暖,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对于勤劳致富的标杆,他更是不遗余力予以扶持。侗族妇女程必蓉率先在村里种起了大棚蔬菜,但苦于家底薄,又有两个孩子读书,资金投入上遇到了障碍。得知这一情况后,方达主动帮助她向民政部门申请援助,并很快获准。如今,程必蓉每年至少得到民政部门5000元的资助,这为她发展生产、走上致富之路增添了动力。
祠堂组的青年米勇在高考中取得了超过本一分数线9分的好成绩,但因家庭贫困,学费无处着落,面临辍学。当时,扬州团市委和希望工程办公室正联合举办圆梦大学计划,方达立即着手帮助米勇申报,获得了4000元的助学资金,使这位农家子弟顺利地跨进了大学校门。消息传开,村民们为方达竖起大拇指。
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办。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办群众满意之事。既是方达进村后的体会,也是其工作的努力方向。每天,当他走村入户,出现在田间地头和群众之中时,从村民的目光里,他读到的是信任。2008年11月,龙山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全村52名党员,方达以50票的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2009年10月,他又以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自小在城里长大的杨星星,是陈集镇红星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山村,城乡之间的落差,以及面对某建筑公司许以高职和厚薪的诱惑,一度使这个从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摇摆不定。镇党委副书记丁恩浩察觉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耐心地开导他:“农村生活很苦,但苦能锻炼人;基层工作很难,但难能考验人。”使他很快打消了离岗当“逃兵”念头,而且对村官的角色有了重新界定和认识:村官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
与郑福源、方达等人不同,杨星星是在信访轮岗锻炼中履行岗位职责的。村里有位叫王文浩的退休教师,前几年因泗大线扩建征地,征地与补偿之间误差近一亩地,为此,到处上访,日子一久,成了远近有名的“上访专业户”。杨星星接手这项工作后,隔三岔五上门去找老人聊天,寻找突破口。谈及此事,杨星星眉飞色舞地说:“在农村,香烟就是‘介绍信’。遇事先递上一支烟,彼此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事情也就好办了。”老人抽烟,每次上门做工作,从不抽烟的他总是在身上揣上一包烟。
一天,杨星星又登门找王文浩谈话,老人不在家,一打听,又去上访了。杨星星很失望。离开时,杨星星佯装很随便对王文浩的老伴说:“大热天的,别让老先生到处跑了。这路上车多人多,万一磕到碰到不是多种一两亩地的收益能解决的,你们现在生活条件不错,应该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不要再为陈年旧事分厘必争了。”入情入理的一席话,让王文浩的老伴愣住了。“嘿嘿,有门!” 杨星星暗自窃喜。再次见到老人时,杨星星把国家的征用地政策、土地的成本与收益账等,大帐小帐一一算给老人听。杨星星讲得是头头是道,王文浩听得是频频点头。多年的“上访专业户”就这样硬是让一个刚出校门没几天的毛头小伙子给“摆平”了。
从“象牙塔”到“黄土地”,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面前,在世俗的偏见和冷眼旁观者、心胸狭隘者的飞短流长面前,仪征的大学生村官们经受住了考验,越过了一道又一道坎,以实际行动回答了诸如“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能干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沿着乡村曲折的小路前行,令我们精神为之振奋的是,那些播撒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生机盎然。前后不到两年时间,郑福源、方达、邹玉凤、杜陈诚、吴春彪、殷璐、水玉祥、惠林等11名大学生村官中的佼佼者,经公推直选等途径,已先后走上了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委会“一把手”的工作岗位。
(二)
文化是民族的血液和灵魂。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村官上连党和政府,下系黎民百姓,其双重身份决定了在传播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责无旁贷,一马当先。
像种庄稼一样,把文化的种子“种”在乡村大地上,让先进文化在与陈规陋习的博弈中得到发扬光大,是仪征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精彩之笔和得意之作。
前几年,为建设信息化新农村,仪征为全市147个行政村配备了电脑和远程教育设备,可是这些“洋玩意”自打进村后,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有些甚至连包装都没打开,就一直躺在村部“睡大觉”,任其积满灰尘也无人问津。究其原因,很简单,没人会用。大学生村官到村后,人人会使,个个会用,动作娴熟,十指如飞……从大学生村官那里,淳朴的山里人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因特网,什么叫上网冲浪,什么是阿里巴巴网站和网上粮食贸易货栈等。月塘乡桃园村主任助理殷明运用互联网,足不出户做买卖,像变魔术一般,将村民生产的农副产品,换回来一沓沓花花绿绿的钞票。“咦,乖乖,牛的嘛!想不到,真的是没想到。”原来对大学生村官的能力与素质持怀疑态度的老村官,此时也不得不另眼相看。
谢集乡山北村大学生村官高翔等人,针对山区党员干部居住分散、点多面广的实际,利用所学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优势,积极打造“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科技信息传播平台,采取网络飞信、组建QQ群和在线视频解答等形式,把最新涉农政策法规、生产技术、养殖技术、农民创业经验等及时下载,传授给全乡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同样受到了广泛好评。
“鼠标轻轻一点,不管相隔多远;键盘轻轻一敲,如同对面相交。”通过大学生村官的言传身教,山区群众终于清醒地意识到了信息高速公路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极端重要性,并因此在当地掀起了一股学习计算机等相关知识的热潮。据了解,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体系中,仪征山区农村每百户拥有电脑数量,与周边县、市、区相比名列前茅。
如果说网络将山村与大千世界“串联”起来,成为山乡绚丽的彩虹,那么农家书屋则为村民们打开了一扇敞亮的大门,是山区最靓丽的风景。至2009年底,仪征建成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并完成所有标准化乡镇文化中心和村级农家书屋建设,全市一百余名大学生村官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书屋的管理员和远程教育管理员。马集镇合心村大学生村官张红梅就是这样一个“管家”。在她的操持下,小小的书屋成了父老乡亲的精神家园和最向往的地方。
每当有新书上架,张红梅就用手机将书讯及时传递给村民们,让知识点燃农民创业的激情,让科技成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好帮手和“金钥匙”。村民张兵,瞄准了仪征人爱吃盐水鹅这一商机,当起了养鹅专业户,平时有空就来农家书屋,查阅家禽防疫抗病的资料,寻觅饲养方面的技巧。很快,乡亲们便发现,他养的鹅出栏快、上市早,2000多只鹅几天就销售一空。村民魏庭美在书屋的电脑里读到了一则利用小额贷款创业致富的信息后,从农村合作银行贷款两万元,在村部旁边开了家便民超市,由于服务热情,价廉物美,常常是顾客盈门,乐得他笑开了怀。可是谁能想到,一年前他还是个远近闻名的“麻将迷”呢。谈到自身的变化,老魏还编了段顺口溜:“少打麻将少打牌,走进书屋富脑袋,农家院里飘书香,信息助我奔小康”。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除农忙季节外,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走进张红梅“经营”的农家书屋的村民是越来越多。去年在全省农家书屋演讲比赛中,张红梅等3名大学生村官以《我的书屋,我的家》为题进行了精彩的讲演,荣获二等奖。
什么叫文明?《尚书》中说,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在仪征916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大学生村官这支团队,既是播种机,也是宣传队和服务队,他们身在农村,情系农民,高擎文明的火炬,传播新知识、新理念和新风尚,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文明村镇建设。
2009年,仪征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联合启动“传播文明,播种文化”大学生村官诗歌征集活动,新城、刘集、大仪、马集、真州、铜山办事处的大学生村官周同、张星、郑福源、许祯祯、黄菲、张蕾、方晨所创作的短诗《留守儿童的期盼》、《等待也是一种风景》等,分别被编入全市大学生村官传播文明行动指定用书——《文明●风》之中,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闻讯欣然为该书作序。这些自田野村巷飘来的朴素吟唱、平凡生活汇聚的点滴随想、心灵深处闪烁的璀璨星光,从细枝末节入手,歌颂健康美好生活,倡导文明和谐新风。
仪征是一座曾以“义”字命名的文化古城,茶香、酒醇、水清、石奇,物阜民丰,人文荟萃,蕴藏深厚的人文积淀。苏东坡、米芾、王安石、柳永、郑板桥、曹寅等名家大儒曾在这里流连忘返;世界文化名人盛成、全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资深金融专家戴相龙等名人俊杰也都诞生在这里,并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当乡土民间文化面临断代,濒临失传时,是大学生村官勇于担当,重建历史风景线,让优秀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经久不息。月塘、新集等乡镇的大学生村官积极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新组建起了镗叉舞队和跑驴舞队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团队,其中跑驴舞还被列入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舞龙,是仪征农村民俗传统,但大多数艺人年老体迈,已无法亲自上阵,陈集镇大学生村官戴隆国大学期间曾担任过舞龙队队长,在他的倡议下,一支大学生村官舞龙队应运而生,没有道具,他电话联系过去的合作单位,拉来赞助商;缺少人手,即使是身单力薄的女大学生村官,也成了“主力队员”;没有时间,就起早摸黑一遍遍练习,常常是一场走下来,许多人直喘粗气,全身酸痛……初秋时节,当一支久违的舞龙队亮相在大学生村官陈集分会成立会议上时,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辛勤付出作出了肯定。新城镇大学生村官周同等大力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寻访发现农村的“民间艺术家”、创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先后建成了威风锣鼓队等特色文艺团队,引领农民文艺团队从“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在历届中国芍药节、“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绿杨春早”茶文化节和全市农民文化艺术节,以及“月月喜相逢”大型广场文化活动的舞台上,仪征大学生村官利用身边人和事自创、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每次露面都会赢得满堂喝彩。
“发挥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高、多才多艺、年轻有为等优势,开展‘种文化’活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强力推进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一道道视觉盛宴、文化大餐,而且擦亮了文化仪征这张精致名片。”仪征市大学生村官办负责人一语中的。
去年底,仪征市委向全市党员干部发出了向原总工会主席陈小星同志学习的号召,取材于陈小星在弥留之际心系群众、勤政为民,用敬业诠释忠诚,用真情书写大爱,用品格彰显信仰的公仆情怀的纪实音乐剧《不落的星星》问世后,擅长歌舞表演的十二圩办事处红旗村主任助理刘成成等大学生村官获知此情后,主动请战,利用业余时间,与当地文艺工作者一道联袂参与排练和演出,由于剧情感人,催人泪下,在扬州电视台演播大厅首演便一炮打响,荣获一等奖。
“小溪,从不自卑自己的浅薄,时刻坚信,只要前进,终会发现大海;小草,即使不能献给春天一缕芳香,也要把一片鲜绿献给大地。”“我不能改变天气,但我可以改变心情,我不能选择容貌,但我可以选择表情,我不能预支明天,但我可以用好今天。我相信人定胜天,我能。”这是仪征大学生村官相互勉励时所编发的“红段子”。在仪征100多名大学生村官中,有一位曾多次参加过亚洲击剑锦标赛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的女孩,她就是毕业于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现任新城镇三将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周文。2010年3月,在南京赛区,周文以非凡的形象气质、外语能力和才艺展示等,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上海世博会江苏馆52名形象大使之一,向世界展示了仪征60万市民的自信、力量与形象。
历久而弥新的古城仪征,就像是一本打开的古与今、天与地、人与环境的和谐之书。在这本书上,大学生村官以实际行动为和谐与发展作了最好的注解。铜山办事处一位大学生村官在民情日记中写道:“如果,我化作一股清泉,就要灌溉所有留守儿童的心田;如果,我化作一缕春风,就要吹绿所有留守儿童的心灵荒漠;如果,我化作一颗种子,就要生发所有的希望,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针对农村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经商,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爱母爱的实际,仪征22名女大学生村官在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组织领导下,以女性所特有的温柔、细腻和体贴等,主动当起了留守儿童的校外辅导员和“爱心妈妈”。
从湖南科技大学美术学专业毕业的新集镇花园村主任助理祝紫君,把20多个留守儿童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教孩子们书法、绘画、音乐;铜山办事处大学生村官许祯祯热心帮助解决前进村周庄组9岁聋哑儿童张从娟入学难问题,经多方联系,费尽周折,终于让其就读于扬州市聋哑学校;陈集镇青年村主任助理黄蔷薇主动与仪征供电公司联系,设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安全用电教育基地”,请专家为留守儿童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刘集镇朱梦园、刘慧、凌玲、丁红梅等9名女大学生村官则组成了一个“爱心妈妈”小分队,在走访留守儿童学校和家庭,掌握留守儿童相关具体信息,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的基础上,平时经常深入到临时监护人家中,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监护,用真心真情真爱关怀每一颗幼小而脆弱的心灵,让留守儿童沐浴爱的阳光,快乐健康成长。
大学生村官“种文化”,给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带来了时尚气息和青春活力,其直接结果是:各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多了,热衷于打牌赌博的少了……村风民风在悄无声息中得到了净化,一个个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山区村镇,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
(三)
干事创业,既是大学生村官释放潜能,走向成功,体现人生价值的阶梯,也是形成创业带动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行进在创业之路上的大学生村官是一路春风一路歌。
“大学生村官文化素质高、活动能力强,对于新技术,学得快、用得好。当好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保姆’,积极扶持大学生村官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将有助于推动村官培养管理和干事创业长效机制的建立,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在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仪征市委书记费高云的讲话掷地有声。
与农民创业不同,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项目大多都是村民们从没尝试过的新点子,成本低、利润高,且辐射性强,往往是一个项目带动一群、拉动一片。对此,仪征市委组织部部长高云认为,创业是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的抓手和“通行证”。通过创业,不仅能让大学生村官掌握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知识,与村民建立广泛深入的联系,消除群众想象中“空降”到村的大学生,是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的疑惑,而且更容易夯实根基,赢得群众的普遍认可。
引导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争当带领群众增收、带领群众致富的典型,用事业拴心留人,是当地组织部门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创新之举。针对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富有朝气与活力,具有创业的激情,但缺少资金,对市场缺乏了解,经验不足等实际,如何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创业这门属于“副业”的功课?仪征的经验是,全方位扶持,多层次指导,为有志者搭建施展才干、实现抱负的舞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给创业者插上腾飞的翅膀,鼓励和扶持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立足农村实现自主创业,使村官创业渐成星火燎原之势,仪征市委、市政府联手推出多项推进措施:开设大学生村官创业论坛,邀请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加大创业培训力度,举办以涉农法律法规、农经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群众工作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编印下发《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南》;成立由科技、农林、水利等部门专家和专业人员组成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服务团队,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项目论证、技术指导和市场供求信息等系列服务,帮助大学生村官降低创业风险,加快创业步伐;向社会公开招募大学生村官创业导师,与大学生村官合作创业。
在此基础上,设立500万元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基金,对申报创业项目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10万元的资金扶持,无息使用;协调农行、农村合作银行提供利率优惠、手续简便、为期3年的优先贷款,用于打通村官创业所需的资金瓶颈,同时,新建了全省首家专门面向大学生村官的科技创业园和两个农村创业园,每年提供不少于1800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年服务创业村官不少于60人次,服务项目不少于10个。新集等乡镇、办事处也纷纷设立创业扶持资金给予配套帮扶,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领办、创办、合办各种有影响力、有带动力的经济实体和致富项目。
长风鼓帆满,重彩绘景新。是种子,只要具备空气、阳光、土地和水等条件,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段时期,马集镇合兴村大学生村官张红梅格外忙碌,不仅要张罗着平整土地,聘请专家亲临现场指导,还要联系种子、肥料等事宜。“黄秋葵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院最新选育的优良品种,耐旱不耐涝,生长期为3个月,亩产3000公斤左右,如果按市场零售价每斤10元计算,每亩可实现销售收入6万元。”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张红梅,俨然一个泥巴布满裤腿的农民。一个偶然的机会,当她得知黄秋葵的种植项目后,立刻想到了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院工作的父亲张永平,在父亲的帮助下,结识了从事黄秋葵种植研究的该院专家张永泰。
通过网上查询和专家指点,一条种植黄秋葵的路径在其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黄秋葵,又名“洋辣椒”,是一种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特色蔬菜,不仅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而且其花、种子、根该可入药,必将成为农产品市场的新宠。这种蔬菜在美国、印度等国家早已畅销,目前,在我国除北京、广州、福建等地有人种植外,在宁镇扬一带尚无人顾及,存在大量的市场空白,发展前景特好。
“因为是第一次种植,为慎重起见,只试种两亩,待到成功后再大面积推广,带领群众共同致富。”面对一地葱绿的黄秋葵,张红梅信心满满:“幼苗期要施复合肥;开花结果期就要施尿素;蚜虫、棉铃虫可用吡虫啉防治。这些都是农资商店老板朱有福教我的。一旦试种成功,我就通过网络帮助村民将果实、花、种子、根等销往全国各地,让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其实,在仪征这方浸润了先辈们热血与汗水的热土上,像张红梅这样勇于创新,敢闯敢干的大学生村官还有很多很多。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月塘乡龙山村党支部书记方达就是这样一个“不安分”的角色。
龙山村底子薄,但是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热情却很高。是负重奋进还是知难而退?身为“当家人”的方达很快便作出了明智的选择。说干就干,在做好党建、计生、招商引资等日常工作的同时,方达挤出时间进行调研论证,以发展高效农业为依托,商请农林部门无偿支持24万元钢架,投资30万元,注册成立了仪征绿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起了33个计25亩标准钢结构蔬菜大棚,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反季节生产小青菜、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等无公害蔬菜。创业不到一年即小有收获,先后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蔬菜40吨以上。在方达带动下,现在龙山村规模以上蔬菜大户已有4户,面积150亩以上。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大学生村官郑福源到岗后,充分发挥眼界宽、思路新、信息广的优势,把所学知识与乡村资源、市场需求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与外来投资客商合作的方式,注资1000万元,成立了扬州市嘉康菇业发展有限公司。去年9月,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厂房、2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200多平方米的职工食堂等基础设施,利用农村遍地可见的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工厂化生产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前不久,他又独资创立了仪征市福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正着手通过成立合作社的方式吸引100名村民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打工挣钱。
享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刘集白羊山森林公园,临近古城扬州,交通便利,每到节假日,城里人便成群结队来这里亲近大自然。瞅准这一商机的大学生村官、夏窑村主任助理夏开金,与致富能手王长江沟通后,俩人一拍即合,共同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达120亩的休闲庄园,其中40亩水面养殖青、鳙、鲤、鲫、白等,供人休闲垂钓;80亩土地搞大棚蔬菜,饲养土鸡、麻鸭、菜鸽等特种家禽。
新城镇大学生村官张蕾、张寅、王玮、杜洁、周同、顾炳莹等人,联合当地种植大户抱团出击,采用“政府+基地+村官+农户”的运作模式,投资15万元,年初在新北村创设了占地面积为10亩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建成16个蔬菜大棚,由绿篱蔬菜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植保服务、统一标准质量、统一标识品牌、统一上市销售,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销售,预计年收益5万元。
注册资本20万元、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的仪征市接盛机械有限公司,是陈集镇丁桥村主任助理王杰的“杰作”。座谈时,这位从淮阴师范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的村官腼腆地说,企业刚刚投产,主要从事来料加工,专门为外地一家机械企业生产高频焊管机配件,预计年产值近30万元。
在大学生村官创业之路上,马集镇合心村党支部书记吴春彪选择与当地能人合作,企求互利双赢。去年他与当地的一位名叫魏庭彪的个体老板共同出资100万元,成立了扬州市腾邦科技有限公司,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20多人,主要生产围墙护栏、道路护栏和配电箱等,年产值达300多万元。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农业项目到工业项目,再到三产服务项目,仪征大学生村官创业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对此,仪征市委书记费高云深有感触地说:“创业实践是大学生村官丰富阅历、汲取营养、锻炼成长的生动课堂,也是检验大学生村官能不能促进农村发展、带领农民致富,为改善农村面貌、给农民带来实际利益的重要途径。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又可以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价值。”据仪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高云介绍,该市目前有31名大学生村官投身创业,23个创业项目正在实施,一批新生代“双带”型村官正在仪征这片土地上崭露头角。
2009年,仪征市“推进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成长成才”项目分别荣获扬州市“工作创新创优奖”和“组织工作创新创优一等奖”。
(四)
从稚嫩步向成熟,是一个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过程,有痛苦,也有欢乐。在成长空间里,党似母亲,恩比天高,情比海深,说不完、道不尽。她让大学生村官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又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
“农家的情感朴素了青春的浪漫,曾经的誓言和庄稼一起颗粒饱满;村官的历史是我人生的美丽,这一重风景让我自豪一百年……”一首《仪征大学生村官之歌》,展现的是大学生村官在广阔天地间的动力、活力和魅力。在与大学生村官们座谈他们是如何克服水土不服,捋起衣袖,挽起裤脚,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昨天,走到今天时,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自己成长与进步的点点滴滴,离不开组织的关心、社会的关爱和老村官们的传帮带。
事实的确如此。十二圩办事处弓尾村党支部书记邹玉凤有一个一直把她当闺女对待的老支书朱宏山;大仪镇路南村党委书记郑福源有一个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看待的老支书尤德宝;马集镇合心村党支部书记吴春彪也有一个兄长般关心呵护他的老书记赵有海……可以这样说,每一个大学生村官的背后都有一个无名英雄,在政治上关心他们,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在工作上手把手地把书本上所没有的一招一式传授给他们。
“为了路南的发展,我自愿从村总支书记的位子上退下来,让年轻有为的大学生村官来接替我的位子。”去年10月,就在大仪镇路南村集体资产逾千万、村党总支升格为党委之际,当了24年“一把手”的尤德宝突然向镇党委递交请辞信,主动从书记的位子上退下来,甘当年轻大学生村官的副手。这个现代版的“让贤”故事,在仪征党员干部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什么是干部?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这是尤德宝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看着路南村越变越好,尤德宝的心里产生了忧虑:“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自己年纪却越来越大,若再‘霸’着书记的位置,是否会阻碍路南村的发展?”在党员大会上,尤德宝正式提出了请辞的要求。面对极力挽留他的党员干部和村民,尤德宝说,他会像以前一样关注和关心路南村的发展。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给新任书记当好参谋和助手,扶上马送一程,为路南村培育一个更加优秀的接班人。
其实主动把位子让给大学生村官的,又何止尤德宝一个人,十二圩办事处弓尾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宏山便是其中之一。去年9月28日,大学生村官邹玉凤在公推直选中成为村支书,就在她饱含热泪准备发表就职感言时,突然发现老支书朱宏山也流泪了。事后,邹玉凤解释说,高风亮节的老书记,永远是她学习的榜样。老人的泪,是对她疼爱有加最好的表达,是欣慰,更是期盼。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持赞同和支持态度的马集镇原党委委员、副镇长、金营村党委书记赵有海直抒已见,他说:“对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说三道四、指手划脚的人,说到底是患上了本领恐慌症。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官,至少给基层带来了三大好处:一是避免了以往村干部队伍建设中低标准重复进行的‘近亲繁殖’现象,为基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村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凭老传统、老经验、老办法,靠拍脑袋、拍胸脯、拍桌子的僵化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方法,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有激情,创新能力强,是眼下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因子和元素,也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一笔宝贵财富。三是大学生到村任职,既拓宽了老村官的视野,又锻炼了自身,可谓一举数得。”
别看赵有海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其实他在帮扶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方面做得也不错。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露好“第一手”,便是他使出的高招之一。从淮阴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的吴春彪应聘到村任职后,恰好赶上土地增减项目,赵有海将此事全权交给了他。吴春彪果然不负厚望,很快就把全村67个庄台计320亩图斑号的大小、形状、边界等,丝毫不差地在电脑上标示得一清二楚,成为全市第一。事后,赵有海及时当众表扬了他,帮助他树立干好本职的信心。去年,村里采购了近10万株树苗,计划将全村18公里的村组道路两旁进行绿化,孰料涉及到群众自己栽种的杂树和房前屋后的菜地,村民们说啥也不同意,工作形成了僵局。怎么办?头脑聪明的吴春彪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建议树苗免费发放,村里负责栽种,群众负责管理,产权也归村民,难题很快迎刃而解。对此,赵有海又再次表扬了他。
有表扬,自然也就会有批评。村里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赴华西村参观学习,临行前,赵有海将包括当好向导、安排住宿等差事一古脑儿交给吴春彪,谁知在行程中小吴只顾与其他人拍照留念,没有履好职尽到责,赵有海当众没有批评他,事后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狠狠地批评了小吴一顿。当面相夫,背后教子,在表扬中批评,在批评中鼓励,是赵有海帮助大学生村官开好头、起好步使出的另一高招。有道是,严师出高徒。在赵有海的悉心培育下,吴春彪成长进步很快,去年被镇党委任命为合心村党支部书记,成了团结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
“要想做好农村工作,就必须做到手勤、嘴勤、腿勤。”“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处理问题,更容易得到村民认可。”这是仪征大学生村官从实践中得出的真知灼见。在基层走访中,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个又一个早已褪去“书生气”的大学生村官,在党组织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正融入农村,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马集镇合心村党支部书记吴春彪将全村8名村干部的姓名、职务、手机和电话号码“浓缩”在一张小小的“便民联系卡”上,架起了一座党群干群沟通交流的“连心桥”,让“有事找领导、有困难找组织”的承诺,每天二十四小时都能全部兑现。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近年来,来自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犹如春风春雨,时刻滋润着仪征大学生村官的心田。2009年1月25日,鼠年除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专程来仪征看望慰问大学生村官。在月塘乡龙山村,李源潮冒着严寒,仔细察看了大学生村官方达等人的办公地点和住地,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情况。与大学生村官座谈时,李源潮指出,温室里长不出能经风雨的花朵,坐在机关大楼里培养不出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农村是青年学生了解国情、熟悉社会的好课堂,是培养锻炼人才的重要阵地。他勉励仪征大学生村官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安心扎根农村,把吃苦耐劳作为开启成功的钥匙,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水平,在服务农民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
除中组部领导外,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扬州市委书记王燕文,仪征市领导费高云、程希、高云等,也多次深入到仪征中后山区,为大学生村官鼓劲加油,引导他们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和品格,在带领农民致富的实践中赢得群众的信任、理解与支持。
为保证大学生村官留得下、待得住、流得动,仪征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意见、创业扶持基金管理办法、工作实绩公示制度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建立起了由全市22个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市、乡、村三级领导结对帮扶制度等。所有大学生村官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医保、养老和人身意外保险等全部足额缴纳,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同时,为每名大学生村官配备了一台电脑、一辆电动车、一间宿舍、一套生活必需品,做到工作在村,吃住在乡镇,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此外,积极推行以村为主、多岗锻炼、加速成长的培养模式,明确规定市乡两级机关补充公务员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定向招录;对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干群公认的大学生村官,及时选拔担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到乡镇党政领导岗位。
2009年10月27日,仪征投入100多万元,在全国率先建起了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集生活驿站、心灵驿站为一体,内设图书馆、阅览室、心理咨询室、活动室、会议室以及60多个标准间的大学生村官驿站。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赵永贤、扬州市委书记王燕文共同为仪征大学生村官驿站揭牌。至此,仪征大学生村官有了学习探讨、互动交流的场所,有了缓解压力、充电加油的“港湾”和温馨的“家”。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农民日报》、《中国社会报》等全国10多家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古人云,水能载舟,民贵君轻。在民风醇厚的古城仪征,风里来雨里往、黄土地上摔打拼搏的大学生村官,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却是民心、事业与爱情。就因为新集一名大学生村官听到一老农上访,反映村里的一条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而及时作出反应,促成村里的这条出村道路由土路变成石子路,最后变成水泥路,所以江宁村82岁的村民张长宝便一口咬定,大学生到村任职不是来镀金的,而是真心为民办事的。出人意料的是,老人竟替身为教师的宝贝孙女方芸当起了“红娘”,将孙女的终身托付给了村官潘学全。据悉,在当地组织和社会热心人士的牵线搭桥下,李楠、朱载鹏、潘学全、吴春彪、吴霏霏、李文慧、朱红、任媛等8名大学生村官已找到了人生中的伴侣。
“我们要让每一个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来到仪征后,都有‘回家’的感觉。”仪征市委组织部长高云如是说。身为组织部长,全市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选拔、培养和使用,他要亲自过问;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和人才工作,他要亲自抓,其肩上的担子可以说是沉之又沉、重之又重,但是,凡是事关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会议,他都亲自参加;凡是涉及到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政策措施的制定,他都亲自参与。平时,一有空闲,他就驱车前往村组一线,与每一名大学生村官促膝谈心,逐一了解他们每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每个大学生村官的心坎上,同时勉励所有大学生村官扎根乡村,有所为,有作为,在奉献中服务农村,在实践中历练青春,铸就魅力人生。
蓝天之下,无垠的旷野和风习习,极目远望,初升的朝阳,唤醒了沉睡的丘陵和山岗,吹开了林中花,温润了岸边柳,有破茧而出的彩蝶翩翩起舞,有美丽的梦从这里启航,有欢乐的笑在这里传递……著名诗人艾青曾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仪征大学生村官给出的答案是,因为这山,这水,这人,这情,如此牵扯着我们的情怀,让我们对足下的土地爱得这般深沉。在仪征这片广阔的天地间,一百多名大学生村官就像那山坡上开满一地的小花,在理想的指引下,在事业的召唤下,背负希望,怀揣感恩与忠诚,根深深地扎入,叶尽情地伸展,花尽情地绽放。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