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姜开河的履历,从中不难发现,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出身算不上高贵的姜开河,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留下的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1954年1月,姜开河诞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户家中。一个新生命在即将春暖花开柳丝吐绿的季节里的到来,其父满怀喜悦之情为其取名曰开河。1974年7月,从陈集中学毕业后,姜开河回到了生他养他哺育他长大的陈集镇余庄村,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田园生活。也许是由于受过中等教育,在村子里算得上是知识分子的缘故,姜开河很快担任起了村总帐会计之职,尔后,又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时至今朝,年过半百的姜开河并没有忘记十九年前,面向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手时,向党和人民所作出的庄严承诺。
1989年春,姜开河接过了村委会主任那副沉甸甸的担子:位于丘陵山区的余庄村,共有人口1600人,16个村民小组中,有9个没有动力电;全村1700多亩耕地,大部分田地要经过四至六级提水方能得到灌溉,郭庄等村民小组的群众甚至长年要靠买水度日;村组道路全是“清一色”的土路,在当地群众中流行有一句有关出行难的顺口溜:“自行车靠挟,板车靠搭,拖拉机进田靠挖,人走路基本上是没办法”。当时的余庄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村办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在上任后的第一次村组干部会议上,姜开河语重心长地讲道:“在战争年代里,老区群众为建立红色政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乡亲们的生存状况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儿呢?我认为,主要是村干部进取意识不强,闯劲不足。”顿了顿,姜开河又打开了话匣子:“上梁不正下梁歪,基础不牢房子垮下来。什么叫干部?我的理解是,干部就是要先于群众干好每一步,否则,我们就对不起乡亲们。现在,书记年龄大了,干不动了,怎么办?书记的这副担子我跟大家一起挑!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牢牢抱成团,团结一心向前闯,我们就没有过不了的坎,趟不过的河。”
姜开河虽质朴无华但却蕴藏着很深哲理的一番话,讲得大伙们心里暖洋洋的。说干就干,姜开河和村干部一起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至此,一场从实现水、电、路 “三通”入手,向贫困宣战的战役正式拉开序幕。
从1989年起,历时八年,每年利用秋冬农闲季节,出动4000劳动力,先后在东六、西六、荷花、梅庄、东余、太平、郭庄、戴庄等村民小组人工开挖当家塘20多个,彻底解决了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水问题,其中,郭庄村民靠买水度日的岁月成为了历史。自1990年起,历时三年,先后筹资10多万元,购买了变压器等有关电力器材,同时采取人拉肩扛的原始方法,竖起了电杆,架设了5000米的高压线,使芦坝、和平、魏庄、西云等9个村民小组通上了三相电。从1992年起,历时五年,针对第一轮土地承包后,由于长期缺乏投入,田间沟、渠、路配套不合理,排灌设施陈旧,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实际,由村里统一组织力量进行改造,配套桥、涵、闸、站、坝、井等,使全村基本农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沟相连,昔日的低产田变成了丰产方。同时,先后投入资金10多万元,新修通村通组砂石道路15公里,解决了9个村民小组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1994年4月,正当全村组织实施的通水、通电、通路“三大战役”如火如荼之际,姜开河就任余庄村支部书记。身份变了,地位变了,但姜开河这位从希望的田野上成长起来的“当家人”为人民服务的本色没有变,相反,他带领支部“一班人”甩开膀子干得更欢了。“有为才有位。如果村干部不干实事,不干群众满意之事,那么我们在群众的心目中就一点威信和地位也没有。”这是姜开河经常告诫班子成员的一句话。姜开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细心的村民们发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通水、通电、通路的施工工地上,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迟的是姜开河,挽起衣袖干得最起劲的是姜开河,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的也是姜开河。
自从姜开河上任以来,便在余庄村定下了两条不成文的规矩:一是村干部参加集体劳动没有分文报酬;二是在村干部的作息时间表上,既没有白天与夜晚之分,也没有节假日。为了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无论是开挖当家塘,还是修桥铺路,姜开河及其“一班人”每次都身先士卒,出工出力。每当见到姜开河及其“一班人”在施工工地上忙碌的身影,当地群众便亲切地称他们是村民们的“义务打工队”。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在妻子万桂兰的抱怨声中,姜开河的态度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在通水、通电、通路的施工过程中,每当遇到少数群众不理解甚至阻挠施工,白天没空,姜开河便利用晚上的时间,挨家挨户上门耐心进行说服教育,摆事实讲道理,直至解开当事人心中的“疙瘩”,经常为此工作到午夜时分。
“是党员干部,就应该心里装着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为改善原余庄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深知“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这一道理的姜开河,从太平组协调了1亩多地用于新建学校操场,同时从村集体积累资金中挤出近万元,将学校的12间教室等修缮一新。在姜开河的提议下,全村8个五保老人,全部由村里统一供养,除每人每年发给600斤口粮外,还按每人每月30元的标准进行定补。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多年来,身为共产党人的姜开河时刻将全村群众的冷暖安危记挂在心上,靠团结凝心聚力,以实干使一方水土旧貌换新颜。正如姜开河所言:“群众的高兴和满意,就是对我的最高奖赏。”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