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丹心谱写爱民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24  浏览次数:532
核心提示:孔繁森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在民政系统就有一位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并落实到行动上的人,他就是民政局长兼党组书记张玉峰。群众利益无小事。每次下基层调

孔繁森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在民政系统就有一位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并落实到行动上的人,他就是民政局长兼党组书记张玉峰。
“群众利益无小事。”每次下基层调研走访,张玉峰都会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遇有五保老人、低保户等困难群众反映问题,他总是边认真倾听,边详细记录。对于能办的事,当场办;对于不能马上办的事,则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几年下来,他的书案上堆起了厚厚一摞“民情日记”,内容涉及敬老院建设、管理,低保户房屋维修、看病就医,孤儿入学入托、成长就业等等。
张玉峰常说:“我是一个农家子弟,平时最容不得有人因贫吃不饱、穿不暖;有人因钱上不了学、看不了病。”青山镇街道的肖雅,来自于一个特殊的家庭,4岁时父母离异,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人日常开销靠借债维持,但是小女孩品学兼优,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面对孩子期盼的眼神,张玉峰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为了避免小女孩因贫失学,在肖雅就读于仪征中学的三年时间里,张玉峰先后10多次到学校嘘寒问暖,送去学习用品,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2011年,肖雅以高分被南京晓庄学院录取,正当一家人为肖雅学费发愁时,张玉峰登门送上了4000元民政专项助学金和崭新的笔记本电脑。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为保证像肖雅这样的贫困儿童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他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将政策和措施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2010年,省孤儿养育政策出台后,他及时将全市24名孤儿每人每月的生活费标准提高到885元,居扬州市各县(市、区)之首。
在孩子们的眼里,张玉峰既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也是一位心细如发的母亲。为了让孩子们见贤思齐、增长见识,他争取慈善总会的支持,每年利用暑假,组织“孤儿暑假夏令营”,让孩子们浏览名胜、参观高校、瞻仰革命胜地,接受红色教育;为了让失去父爱母爱的孤儿健康成长,他专门请来专家,进行心理疏导;为了让每个孤儿逢年过节也能与同龄人一样,享受到长辈发“红包”所带来的喜悦,他商请民企老板给予赞助。
每当有孩子给他写信、打电话,讲述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烦恼,不管工作多么繁忙,张玉峰都一一亲自回复, 同时,不忘嘱咐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对于考取大学的贫困子女,他每年都从有限的民政经费中,拿出3000元至5000元予以资助。
天道酬勤。在他的悉心呵护下,马集蔡湖的孤儿刘广霞考上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刘集陈巷的孤儿陈彬彬考上了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成为一名在读的全日制研究生。据统计,在全市24名孤儿中,先后有7人走进了高等学府,有4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与之朝夕相处的同事们都知道,张玉峰有一个爱好,那就是一遍遍阅读孩子们从大学校园里寄回的一封封来信。每当此时,他总是喜上眉梢,一脸阳光,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家事再大也是小,公事再小也是大。”在张玉峰的心里,无论是小的冷暖安危,还是老的衣食住行,都是他整天牵挂的对象。为了让千名五保老人住得舒心、吃得放心,愉快安度晚年,他将敬老院的日常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他和市领导的关心下,我市农村敬老院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敬老院院长全部按照机关事业单位中层正职落实待遇,同时,制定出台了敬老院管理考核办法、卫生安全责任制度、明查暗访制度等,就连五保老人洗澡、用药、就餐菜谱之类貌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亲自过问,唯恐由于自己粗心大意,或者考虑不周,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近年来,市民政局被江苏省民政厅表彰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集体;马集和铜山敬老院被表彰为全省文明敬老院;新集敬老院被表彰为全省示范性养老机构。
平时工作之余,他总会到每个敬老院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老人们生活怎样、身体怎样、心情怎样。真州敬老院的老人们认识他,铜山敬老院的老人们也认识他,全市城乡每个敬老院的老人们都认识他。每逢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张玉峰都主动舍小“家”顾大“家”,带上礼品来到老人们中间,与老人们一起团圆,同桌共餐。敬老院的老人们常常感慨地说:“能够遇到张玉峰这样的好干部,是我们上辈子修来的福份。”
在张玉峰的“民情日记”中,全市24名孤儿是一人一档,24名百岁老人也是一人一档。为了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的浓厚氛围,让老人们共享改革和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在他的提议下,从2012年起,对全市百岁老人,除每月发给300元的尊老金外,对其家庭,按照每户5000元的标准,增发“孝老奖励金”。每逢百岁老人生日,他能去则去,实在因工作等原因抽不出时间的,总不忘关照分管的同志带上鲜花、慰问金等,前往老人家中祝寿。
2011年10月26日,是新集镇光明村百岁老人钟王氏的百岁生日,张玉峰为此专门来到老人家中,为老人送上了4000多元“红包”,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民政干部真诚的祝福。如今,103岁高龄的钟王氏,除了有些耳背外,依然思维清晰,行动自如,每天早晨起床后,洗脸、梳头、吃早饭从不要别人帮忙,如果不是家人的反对,她还能为全家人烧饭,到菜地里干农活呢。
在民政工作实践中,张玉峰始终坚持把“亲民”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爱民”作为自己职业道德的核心,把“利民”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想基层困难群众之所想,急基层困难群众之所急,帮基层困难群众之所需。去年10月,在去大仪镇帮扶困难群众时,当他得知少数民族村——河北村有5户困难群众住房因为年久失修,居住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后,多方筹资5万多元,并与村镇人员一道,共同帮助村民修缮房屋,使5户困难群众在春节前全部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居。
为了减轻全市6500多户低保户、2621名五保老人,及众多优抚对象的看病负担,他商请财政、人社等部门建立医疗救济制度,对于全市每个低保户就医时所产生的费用,经医保报销后,再报60%;五保老人和重点优抚对象则全部实报实销。同时,建立起民政、医院、医保处“三位一体”信息平台,实行“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只要输入医保帐号、身份证号码,就可在网上及时报销相关费用,免除了基层群众因为报销医药费而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之苦,此举受到了服务对象的交口称誉。
正人先正已,打铁还需自身硬。从机关到基层,再从基层到机关,一路走来,张玉峰深深体会到:要想队伍强,必须班子硬;要使班子硬,必先自身正。作为民政系统的“一班之长”,在2010年6月到岗后的第一次中层干部例会上,他率先提出并叫响了“向我看齐”的口号,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他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他首先不做,始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带动着大家。
在外人看来,身为民政局长,风光无限:手中有权,帐上有钱,做个人情,照顾一下亲朋好友轻而易举。但是,张玉峰却认为,如果以自己手中的权为少数人开方便之门,损害的不仅是社会风气,更重要的还有公仆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与形象。虽然每年民政系统都要发放近亿元救灾、救济及优抚资金,但是他从没有为自己的亲友谋取一丝一毫的好处。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张玉峰的工作信条。实话实说,在工程招标、低保审定、干部选用时,登门造访请他关照的不是一两个人,但是他始终坚持做到“三不”,即红包不收,送礼不要,吃请不到。多年来,在他的领导下,全市民政系统无一例人情工程、无一例走后门事件发生。
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张玉峰正是以一身浩然正气,赢得了同事们的拥戴,并带出了一支作风过硬、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民政工作队伍。近年来,全市民政工作先后连续两年被江苏省民政厅表彰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标兵文明单位”;其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省和扬州市先进工作者。
蕴涵爱心的事业,是天底下最阳光的事业;充满爱心的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为了让每个基层困难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在脚下这片热土上,张玉峰用爱心、善举、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俯首甘为百姓“孺子牛”的人生赞歌。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