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休闲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人喜欢外出旅游,有人喜欢躺在银色的沙滩上享受日光浴,自然也有人喜欢泡澡堂子。朴实厚道的仪征人则属于后一种。
小城不大,掐指数来,全城原先共有三家浴室,位于小巷深处取名为“四海泉”的便是其中一家。从古到今,凡经商者,无一不十分看重自己的店名,“四海泉”的主人自然也不例外,从浴室外墙上白底红字的字面上,不难揣摩出主人诚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共享清泉之本意。“四海泉”的门面不大,但生意却异常的红火。或许是由于小城人崇尚“早晨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缘故,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劳作了一整天的当地男人,便揣上家中女人早已备好的干净的衣衫及香皂等,一头扎进浴室的水池中,当上一回“活神仙”。
南方人将浴室称之为澡堂子。记忆中的“四海泉”坐东朝西,有男女之分。男澡室比女澡室显得热闹而又讲究,除了澡室的门前常年有卖糖葫芦的,有捏泥人的,有靠卖瓜子花生香烟等养家糊口的形形色色的小商贩外,澡室内的池水是湛蓝湛蓝的,店主特地备下的供客人使用的毛巾也是雪白雪白的。若是农历端午节来临,细心的店主还会在浴池内放些艾草之类的草本植物,以驱邪避魔。于是,便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在澡堂子里四处弥散开来……
“四海泉”的门前有两排不知何时何人栽植的梧桐树,绿荫下便是其售票窗口,只要递上一、两毛钱,眨眼功夫就能换得一根竹制的澡筹,凭此便可美美地洗上一回澡。尽管所收取的澡资不多,但澡室内跑堂者待客的热情却丝毫不减。每当有浴客在湛蓝的池水中洗去身上的污垢与疲惫,脚穿木屐,迈着轻松的脚步,推开浴池那扇木制大门的瞬间,满面春风的跑堂的定会亲切地送上一句问候:“师傅,还洗吗?”“不洗啦!”浴客回答的语音刚落,跑堂的便飞快地从终日盛满滚烫开水的铜罐中,取出一条经过高温消毒的毛巾迅速使劲拧干,然后殷勤地替你擦去身上的水珠、汗珠。这一切让人不由得不联想起那则《火中取栗》的童话故事来。倘若有腿脚不便且上了年龄的老人前来洗浴,浴客们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所操纵与指挥着,有的主动上前搀扶,有的端茶递水,有的帮助寻找合脚的拖鞋,实在帮不上忙的则在一旁关切地提醒道小心地滑,当心摔跤,直至老人满意地离去。
古城所有的澡室似乎都是同一个设计师的杰作,供澡客们穿衣、聊天、休息的地方,是上面铺有草席的通铺;供澡客们沐浴的澡池,则是用石头与水泥砌成的。这些看上去有些简陋而又粗糙的洗浴设施,分分秒秒向人们透露出来的信息是: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洗完澡后的澡客们或坐或卧,或闭目养神两耳不闻窗外事,或点上一支纸烟你来我往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吹牛聊天,或相互间和额悦色倾心交谈攀扯家常,任乡情亲情友情在彼此之间的心底流淌。
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时下古城的浴室很多,与过去的相比也大不相同,而且一个比一个奢华,虽然服务的品种着实让人眼花缭乱,但充斥其间的只是浓浓的商业的气息,欠缺的却是人世间最可贵的那份情与爱。在城市的全面改造拆迁中,昔日的“四海泉”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但它所折射出来的那种不加粉饰的质朴与平淡将永远珍藏在我记忆的相册里。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