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老子》三十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17  浏览次数:582
核心提示:(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注释](1)还:还报,报应。(2)果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注释]

(1)还:还报,报应。(2)果:成功,战胜。

[正译]

  用道的柔弱原则辅佐君主的,不凭借军事武力逞强于天下。用兵这种事情容易得到报应:军队驻扎过的地方,荆棘从生;大战之后,必有荒年。上等的人用兵只要取得战争胜利就可以了,不敢恃兵逞强。战争胜利了不要骄傲,战争胜利了不要自大,战争胜利了不要夸耀,战争胜利了要认为这是出于不得已,战争胜利了不要逞强。

(解说)

        这一章(《老子》三十章)和下面的《老子》三十一章,都讲述的是老子的军事思想。

        我在解说《老子》一章时说,中国古代老子作为大脑具有非常特质的大哲学家,他兴趣广泛,学识丰富,研究的领域广阔,多才多艺,并且在其涉足研究的领域都无一不取得成就。所以中国老子不仅是一个大哲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语言逻辑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和养生家。在《老子》三十章和三十一章等章中就是体现了老子作为军事家的一面。 

  自从中国老子发现了道的柔弱的原则和辩证法规律以后,中国老子就将道的柔弱的原则和辩证法规律运用于现实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军事生活等方面。将道的柔弱的原则和辩证法规律运用于现实的军事生活就是这里的“不以兵强天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就是说以道的柔弱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不凭借军事武力逞强于天下。 

        老子在下面指出了用兵(战争)的危害:“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因为用兵过后容易遭到报应,军队驻扎过的地方,荆棘从生,大战之后,必然出现荒年,所以老子希望最好不要有战争。 

        我们通过2500年前的中国老子写的“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就可以反映出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她渴望和平,而不渴望战争;喜欢安详,而不喜欢杀戮。

        2014年5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时也指出,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我们问,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为什么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而不是一个喜欢侵略和杀戮的国家?这归根结底是由中国古代《老子》《论语》《孙子》和先前的中国古代《诗经》等一系列典籍所宣传的和平的思想文化所决定的。

        这就是说,是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和平的思想文化,决定了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

        中国《论语》里说“礼之用,和为贵”。讲究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而讲究礼仪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以和为贵。所以爱好和平也就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标志。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中国历来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文明国家,是一个一向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中国人不想打仗,只想和平。所以中国是为和平而打仗,而不是为侵略别国而打仗。所以我方打仗,是为了反抗别的国家的侵略,是出于自卫,是出于不得已。

        我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文明国家,是一个一向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所以我国打仗只要取得胜利就可以了。我国战胜敌人也不感到骄傲和荣耀,不逞强,不自夸。总之,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和不想打仗的国家,不以战争和侵略别国为光荣。

        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也在其兵书《孙子兵法》中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作为中国古代伟大军事家,孙子同样具有反对用兵的和平思想。所以我们认为,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和平思想是和老子的“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的和平思想相一致的。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