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老子》二十八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17  浏览次数:573
核心提示:《老子》二十八章(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老子》二十八章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注释]

(1)忒:过错、过失。(2)无极:没有极限,无限。(3)朴:这里的朴,道的别称。(4)大制:最大最完整的器物。

[正译]

  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这就使永恒的品德不离失,回复到婴儿般纯洁无瑕的状态。知道什么是光明,却安守于暗黑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甘愿做天下的模式,这就使永恒的品德不会有偏差,回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知道什么是荣耀,却安守于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这就使永恒的品德得到充足,回复到宇宙最高的道的真朴状态。宇宙最高真朴的道发生分散就成为了普通的器物,圣人沿用宇宙最高真朴的道就成为了天下的官长。所以最大最完整的器物就是不分割。

(解说)

  在前面的《老子》二章和二十二章等章中,老子已经根据世间事物矛盾对立面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辩证法规律,得出我们应该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做到执守事物矛盾的柔弱低下的一方,并把它作为我们的生活准则的结论。  

        在《老子》这一章(二十八章)中,老子更进一步指出,在雄与雌、白与黑、荣与辱等的矛盾辩证法关系中,雌、黑、辱等事物矛盾的柔弱低下的一方是事物矛盾的基本和根本的一方。 

        因为雌、黑、辱等事物矛盾的柔弱低下的一方是事物矛盾的基本和根本的一方,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做到执守雌、黑、辱等事物矛盾的柔弱低下的一方。只有我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执守雌、黑、辱等事物矛盾的柔弱低下的一方,我们才会通过事物矛盾的相互转化而到达到雄强、光明、荣耀的一方,从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取得成功和胜利。

        同样,我们也只有按照世界的矛盾辩证法,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做到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才能避免事物从雄到雌、从白到黑、从荣到辱的转变,这样就会使我们的名誉和地位得以长保,而不会有失败。 

        我们说,老子在这一章教导我们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的人生处世方法,是和《老子》二十二章说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相一致的。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的意思是说,圣人抱着柔弱的道作为天下的模式。)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关于这里的“朴”。因为老子在三十二章将道说成是朴(“道常无名之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所以朴也是指道,是道的别称。所以这里二十八章的“复归于朴”和“朴散则为器”的“朴”指的就是道(即奇点)。

        在《老子》 一书中,老子对道有多种别称。老子在六章称道是谷神(六章“谷神不死”),在三十五章和四十一章称道是大象(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四十一章“大象无名”),在此二十八章和三十二章和三十七章称道是朴(二十八章“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三十二章“道常无名之朴”、三十七章“镇之以无名之朴”)。

        老子又称道为谷神、大象、朴等的别称,只不过是为了使我们对道的特性和性质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老子称道为“朴”,是老子用“朴”来形容宇宙产生前的“零”的大道(即奇点)的原始和朴素的状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这一句与上面老子讲的人在世间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的辩证法道理没有一点直接的因果关系联系,所以这里的“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是老子接过他在上面的“复归于朴”的讲话所涉及的“朴”的话题发生的跑题。

        但是正如我在上面解说《老子》八章发生了跳跃和复杂的高级的跑题情况一样,在老子接过他在此二十八章上文的“复归于朴”的讲话所涉及的“朴”的话题跑题到“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的情况中,也出现了跳跃和复杂的高级的跑题的情况。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跑题的情况是:首先,老子接过他在上面的“复归于朴”的讲话所涉及的“朴”的话题跑题到“朴散则为器”。

        “朴散则为器”的意思是,宇宙最高级的原初真朴的道发生分散就成为了普通的器物。

        我在前面说过,老子的道就是宇宙产生前的奇点。老子在这里把道说作朴,所以“朴散则为器” 说的就是奇点发生分散和爆炸产生普通器物(即宇宙万物)的意思,这当然就是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的解释了。

        老子在说了“朴散则为器”后,以后又从朴联系跑题到统治者,说“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现在我们问:为什么老子会从“朴散则为器”联系跑题到“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呢?宇宙间最高级的朴的道与人类社会的统治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说,自从老子发现柔弱低下无为的无形的宇宙的最高的道以来,老子就把宇宙的最高的道的柔弱(低下无为)的原则作为人世间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并以此要求人类社会的统治者也做到这一点。

        在老子看来,只要人类社会的统治者做到象道一样的柔弱低下无为, 就可以做到万民臣服、四海来归,从而实现其统治天下和王天下的宏伟政治目标。

         ——以上见于《老子》三十二章“道常无名之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当然,老子要求人类社会的统治者做到象道一样的柔弱低下无为,也是从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矛盾辩证法规律得出的结论。即因为按照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矛盾辩证法规律,所以人类社会的统治者执守无为可以转化到有为(无不为),所以人类社会的统治者要做到无为。

        因为老子喜欢将道和统治者联系在一起,所以老子就从“朴散则为器”自然跑题联系到“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的意思是,圣人沿用没有分散的宇宙最高级的原初真朴的道(即奇点)就成为了天下的统治者。 

    下句“故大制不割”,与跑题的上句“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的后一句“圣人用之则为官长”不相连接,而与跑题的上句“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的前一句“朴散则为器”相连接,所以“故大制不割”是如我在上面解说《老子》八章所说的连续跑题后又回到原先跑题的话题继续进行讲述和继续跑题的情况,这个跑题的情况就是我说的高级和复杂的跑题情况了。

        因为“故大制不割” 是老子接过跑题的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的“朴散则为器”的话题继续进行讲述和继续跑题的情况, 所以“故大制不割”的意思是:既然宇宙最高级的原初真朴的道发生分散就成为了普通的器物,那么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器物(大制)也就不要分割。因为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器物一旦分割,它也就会和“朴散则为器”一样变成普通的器物了。

        我这样的翻译和解释就将此章上下文的意思连贯和统一了起来,也符合老子一贯的语言和讲话习惯,所以是正确的!

        总之,认识到老子在讲话中喜欢发生跑题,研究老子在讲话中跑题的特点、特色和艺术,是我们能够成功解释《老子》一书中我们通过正常逻辑认为很难贯通的一些疑难章句的关键和必要手段。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