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老子》三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17  浏览次数:567
核心提示:(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为无为,则无不治。[注释](1)实其腹:用气充实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释]

 (1)实其腹:用气充实下腹。同《老子》十二章的“圣人为腹不为目”, 指进行中国气功里的腹式呼吸。

[正译]

     不推崇圣贤,使百姓不争名位;不贵重难得的财物,使百姓不去偷盗;不见可以引起欲望的事物,使百姓的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办法是:空虚百姓的心灵,用气充实百姓的下腹,减弱百姓的意志,增强百姓的体魄,这就经常使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胡作乱为。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治理天下,就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

(解说)

        我在上面正解《老子》二章时,谈到了老子的无为。

        我说过了,老子的无为实际上有为。老子的无为,实际都是老子按照矛盾对立面的相互转化的辩证法规律,提出的一种从无为到达有为的策略、手段和方法。

        但是《老子》三章的无为,与上述老子从矛盾的辩证法出发所讲的无为实则有为不同,它讲的是老子心中推崇的理想社会的人们真正的无为的生活。

        前后两种无为的含义截然不同,我们该怎样来理解它呢?

        我们说,一个人一旦有某个思想观念形成,他就会很容易把这个思想观念固定化,很容易造成他心里迷信这个思想,就会很容易造成他用这个思想观念去看待和解读其他一切问题。

        通过研究《老子》三章,我们认为老子有过分迷信他的无为的理论的倾向,有将他学说中的无为理论的作用夸大和适用范围扩大化的嫌疑。老子这种将无为理论的作用夸大和适用范围的扩大的做法是错误的。

        按照世界的辩证法,世界上没有在一切领域都可以适用的神奇的理论,老子的无为理论也同样如是。这就是说,老子在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无限夸大他的无为理论的作用的做法是错误的。

      《老子》三章不仅显示老子有将他的无为理论的作用夸大和适用范围扩大化的嫌疑,而且也表现出老子的思想带有愚民的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倾向。 

        因为世界是矛盾的,人也是矛盾的,所以一个人可以有先进革命的的一面,但是也可以有腐朽落后甚至反动的一面。

        必须看到,人可以有先进革命的一面, 也可以有腐朽落后甚至反动的一面,是符合世界矛盾辩证法的,所以我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世界上的伟大人物里面有一部分人都是既有先进革命的一面, 又有腐朽落后甚至反动的一面的人。例如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中国的变法家康有为等人,他们就是这样的人,中国古代老子也不例外。

        对于老子,毫无疑问,我们必须肯定地说,老子的思想有先进性和进步(革命)性的合理的一面。

        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对世界矛盾辩证法的发现和提出,老子对宇宙真理的道的提出和论述,老子依据世界的矛盾辩证法提出的无为胜有为、柔弱胜刚强的理论,老子对国家只有善于勤俭节俭危难艰难才能强大永久的论述,以及老子反对统治者过分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表现和体现老子思想有其先进性和进步(革命)性的合理的一面。老子的这些先进思想和正确理论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宇宙和世界,对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走向社会主义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性的意义。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老子的思想也有腐朽落后甚至反动的一面。 

        归结起来,老子思想中腐朽落后甚至反动的思想主要有:反对社会和科学技术进步, 主张社会倒退到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主张对人民实行愚民和弱民政策,等等。而这些在《老子》三章都有所体现:

        ——老子在三章说要使社会“不尚贤,使民不争”(不竞争),这不是要社会停止发展吗?说要使人民“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夫智者不敢为”,这不是反对科学技术进步吗? 说要“常使民无知无欲” (经常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不是愚民弱民吗?老子在三章心中推崇的这个无为的理想社会,不就是要我们倒退回到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吗?

        所以老子既有有先进革命的的一面,但是也可以有腐朽落后甚至反动的一面,这一点我们必须要看到。

        当我们谈老子思想里有反对社会和科学技术进步、主张社会倒退到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主张对人民实行愚民和弱民政策的腐朽落后甚至反动的思想时,我们也要看到老子这些腐朽落后甚至反动的思想的产生与他当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进程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关。  

        老子在2500年能够通过中国古代道家神秘的但是也是实实在在的科学的实践活动来亲身体证宇宙而获得宇宙的道的真理,老子也能够在当时通过对世界日常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获得世界发展的矛盾辩证法规律,但是他却不能通过这些途径来获得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进程,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一个人要想研究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必须要从人类社会全部的或者已经进行大半的历史中去研究和找出其规律。这是2500年前的中国老子所不能做到的。

        中国老子在2500年前能够通过中国古代的道家功夫获得对宇宙的道的认识,也能够通过对世界日常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获得世界发展的矛盾辩证法规律的认识,但是他却不能获得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认识,这就是中国老子。

        因为中国古代老子所处的时代,人类刚从蒙昧走向文明不久,社会的历史进程才刚开始,尚处于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老子不能研究总结出人类社会前进上升科学文明民主等的发展规律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中国的老子在他当时所处的时代不能发现人类社会前进上升科学文明民主等的发展规律,所以中国老子主张社会倒退和反对科学技术进步等的腐朽落后甚至是反动的思想,这是要值得我们今天进行批判的。

        虽然中国老子有主张社会倒退和反对科学技术进步等的腐朽落后甚至是反动的思想, 但是从他取得的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言,从他的学说和思想的先进性革命性的合理的一面多于腐朽落后甚至反动的一面而言,中国老子还是一个世界伟大哲学家,是世界伟大的人,这一点是值得我们今天的人们必须要肯定的。      

        总之,坚持实事求是和运用矛盾的辩证唯物主义来研究老子, 来正确看待和研究老子的思想,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

        解释这一句,涉及到中国老子和中国古代的气功修行。

        我在解释《老子》一章时指出,中国老子是通过中国古代道家的神秘的但是也是实实在在的科学的实践活动来亲身体证而获得宇宙的道的真理的。这个中国道家用来亲身体证而获得宇宙的道的真理的神秘和科学的实践活动,就是中国气功。

        中国的气功起源得很早。和中国五千年文明齐步,或者更早的一个时期,气功就已经在中国产生了。

        气功的起源在中国很神奇。大概是中国远古古人的直觉思维很发达,所以中国人在上古时期就认识到宇宙的气是万物产生的本源,并将之作为气功理论的基础之一。

        中国老子之前的时代的人们都把气看做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本源,但是到了中国老子时代,中国老子在气之前又加了一个道,于是道就成了气和万物的本源。

        气就是有,气生万物,这就是老子在四十章所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

        气是有,道是无,气产生于无的道,这就是老子在四十章所说的“有生于无”。

        中国古人修习气功,一是为了强身健体,但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宇宙相通,以体验真理,与宇宙合一。

        气是宇宙的根本,所以修练气功者一旦深入气,和气相合,就会感觉到和宇宙相通,与宇宙合一。

        气是宇宙的根本,万物皆由气生,万物皆在宇宙的一气之下归于统一,所以修练气功者一旦深入气,和气相合,就会感觉到和宇宙相通,与万物合一。 

        与强身健体的气功不同,能够做到和宇宙相通、与宇宙和万物合一的气功,我们称它为中国道家气功。

        要进行中国气功修练,我们必须首先要在思想上减损欲望,精神上做到恬淡虚无。欲望减少又减少,以致没有欲望。没有欲望,没有欲求,这也叫无为。这就是老子在四十八章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的道理。

        要进行中国气功修练,人内心必须没有竞争和斗争之心。一个人有竞争和斗争之心,内心急躁,争强好胜,这样的人修炼气功,只会使气机在体内乱窜,从而修练不能成功。这就是老子在三章说“不尚贤,使民不争”的原因。

        要进行中国气功修练,人必须要杜绝外界的一切视听,杜绝外界的一切物质诱惑,只专注于内心。只有内心常清常静,我们才能气功修练成功。这就是老子在三章说“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的原因。 这也是老子在十二章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的原因。

        所以我们要进行中国气功修练,就必须首先要做到思想上没有欲望,消除了竞争和斗争之心,清心寡欲,恬淡虚无,杜绝外界的一切诱惑,内心常清常静。我们达到这一点,也就是到达了无为。

        无为就是无所作为,无所动作的意思。

        无为也是进行中国气功修练所到达的境界。

        一方面我们要进行中国气功修练,就必须首先做到思想上没有欲望,消除了竞争和斗争之心,清心寡欲,恬淡虚无,清净无为;另一方面,我们进行气功修练的结果,就会在思想上更加做到没有欲望,消除了竞争和斗争之心,清心寡欲,恬淡虚无, 清净无为。两者相互促进,相反相成。

        因为一个人进行气功修练的结果,就会在思想上更加做到没有欲望,消除了竞争和斗争之心,清心寡欲,恬淡虚无,清净无为,所以只要是进行气功修练或进行气功习武的人,他的内心必定会趋于平淡,消除了争强好斗之心。

         “虚其心,实其腹”,其实说的就是进行中国气功修练的方法。

         “虚其心”。进行中国气功修练,必定要先虚静其心。心不虚,意不静,无以修练气功。心虚意静,然后真气才能从之,才能进行平缓的气功呼吸。这就是“虚其心”。

        “实其腹”。进行中国气功修练,先虚静其心,然后进行腹式气功呼吸。气功的腹式呼吸,是指将气呼吸到腹部。气功的腹式呼吸,将气呼吸到腹部的下丹田,以增强全身机体活动所需的气机能量的供应。这就是“实其腹”。

        “强其骨”。进行中国气功修练,进行腹式气功呼吸,将气呼吸到腹部,增强了供应全身机体活动的腹部下丹田的气机能量的供应,从而增强了人的体质,使人筋骨强壮。 这就是“强其骨”。

        “弱其志”。进行中国气功修练的人,因为进行气功修练,造成其内心趋于平淡,丧失了竞争和斗争的意志。这就是“弱其志”。

        “常使民无知无欲”。进行中国气功修练的人,思想上恬淡虚无,没有欲望没有欲求。这就是“常使民(无知)无欲”。

        老子对普通老百姓要求不高,不要求他们修练气功达到很高境界,不要求他们从中获得宇宙的知识而变得有知,而仅要求他们做到丧失竞争和斗争的意志,做到不求进取和没有知识,以便于统治者进行统治和治理。这就是“常使民无知(无欲)”。

        以上研究分析表明,《老子》三章中老子心中推崇的理想社会的人们真正的无为的生活,是取自于中国古代的气功修练。

        在《老子》三章中,老子要人民(普通老百姓)通过中国的气功修练,达到“无知(无欲)”。但是在《老子》一书中,我们应该看到,一个人通过中国的气功修练,是可以获得宇宙的知识而变得有知的。

        老子在十章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智乎?”。“抱一”,就是抱住道的气。老子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是可以抱守道的气从而获得关于宇宙和万物的知识,是可以通过宇宙运行的规律的思考从而获得爱民治国的政治智慧的。

        老子在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这章的意思是说, 一个人是可以通过中国的气功修练,致虚守静,打开心灵观照到万物在空间的产生和万物连同空间一起回复到奇点的全过程,从而获得关于宇宙和万物的全部知识,明白和知晓宇宙的一切常理和规律,从而思想变得圆通、处事变得周全起来。

        老子在四十七章说“不出户,可以知天下;不窥牖,可以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这章的意思是说,圣人是可以通过中国的气功修练,足不出户,就可以知道宇宙的运行,和获得关于宇宙的全部知识的。

        老子在五十二章说“天下有始,以为万物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老子说“天下有始,以为万物母”,这个始,这个万物母,就是道的气。所以老子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通过中国的气功修练,抱守道的气,是可以获得关于宇宙和万物的知识的。

        从我上面列举的《老子》事例,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一个人是可以通过中国的气功修练获得关于宇宙和万物的知识而变得有知识和充满智慧起来。但是《老子》三章却叫人民通过中国气功锻练而变得无知,变得没有知识,以便于统治者进行统治和治理。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它呢?

        老子在三章说要老百姓通过中国的气功修练,“虚其心,实其腹”,从而变得“无知(无欲)”。但是他也在十二章说“ 圣人为腹不为目”。

        现在我们问,老百姓和圣人同样进行“虚其心,实其腹”、“为腹不为目”的中国气功锻练,为什么老子要求老百姓变得无知,而圣人变得有知?

        老子在十九章里也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主张抛弃世间的一切学问和知识,反对人有知识,以做到无忧无虑。

        为什么老子既主张人要有知识,而又反对人有知识,要抛弃知识?

        还有,同样是无为,为什么在老子这样的圣人那里无为变成了有为,而在《老子》三章老百姓这里无为却变成真正的无为?

        我们问,老子究竟是要人民变得有知识,还是要人民变得无知识?

        老子究竟是要我们变得有为,还是要我们变得无为?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认为,中国古代老子是一个矛盾的人。

        和中国古代老子是矛盾的人一样,现代的一些伟人也大都是一个矛盾的人。

        中国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是主张人有知识、但是同时又反对人有知识的矛盾的人。

        毛泽东一会儿说人有知识有用,一会儿说人有知识没用,你说毛泽东是主张人有知识、还是主张人无知识呢?恐怕是兼而有之,很难说清楚吧!

        毛泽东是如此矛盾的人,所以同样,中国古代老子也是如此矛盾的人!

        因为世界是矛盾的,人的思想也是矛盾的。

        因为人的思想也是矛盾的,是复杂的,是很难说清楚的,所以老子在《老子》一书中,一会儿说人要假无为真有为,一会儿说人要真无为,一会儿说人要有知识,一会儿说人要无知识,一会儿说国家要爱民,一会儿说国家要愚民,一会儿说天地长久,一会儿说天地不能长久。等等。

        现在我们问:《老子》一书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人究竟是有为正确,还是无为正确?人究竟是有知识正确,还是无知识正确?国家究竟是爱民政策正确,还是愚民政策正确?自然界究竟是天地长久正确,还是天地不能长久正确?

        老子在五十八章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世界是矛盾的,是复杂的。因为世界上的善恶好坏等等都是在不停地变化和转换着的,所以世界上的事情的评判并没有一定的标准。

        因为世界上的善恶好坏等等都是在不停地变化和转换着的,因为世界上的事情的评判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我们说,人有为正确,无为也正确,人有知识正确,人无知识也正确,国家的爱民政策正确,国家的愚民政策也正确,自然界天地长久正确,天地不能长久也正确。

        究竟是人有为正确,还是无为正确?究竟是人有知识正确,还是人无知识正确?究竟是国家的爱民政策正确,还是国家的愚民政策正确?究竟是自然界天地长久正确,还是天地不能长久正确?评判这些事情的标准,这要依凭和取决于你讲这些话的场合和你所站的立场而定。

        因为世界是矛盾的,人也是矛盾的。所以同样,老子人也是矛盾的,老子的思想也是矛盾的。

        因为老子是矛盾的,老子的思想也是矛盾的,所以老子的思想是既主张人要有为,而又主张人要无为,是既主张人要有知识,而又主张人要无知识,是既主张国家要爱民,而又主张国家要愚民。……等等。

        所以老子的思想是既主张人要有为,而又主张人要无为,是既主张人要有知识,而又主张人要无知识,是既主张国家要爱民,而又主张国家要愚民等等的矛盾统一体。 

        因为老子是矛盾的,老子的思想也是矛盾的,所以他一会儿站在这个角度看问题,一会儿又站在那个角度看问题,他一会儿在这个场合说话,一会儿又在那个场合说话,他一会儿站在这个立场说话,一会儿又站在那个立场说话。因为老子站的角度和立场和讲话的场合的不同,因为老子站的角度和立场和讲话的场合在不停地转换, 所以即使对于同一个问题、同一个事物,老子的讲话也就变得不同。

        所以在《老子》三章中,是因为老子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和角度,所以他才讲出使人民愚昧无知的话的。

        总之,坚持实事求是和运用矛盾的辩证唯物主义来研究老子,来正确看待和研究老子的思想,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