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春】成都11月23电,11月21至22日,四川省教育厅专项督查宜宾高县教育信息化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万珊、四川省电化教育馆计划管理科长邱凡、四川省技装管理指导中心教育标准科长邢晓川、宜宾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李小华、宜宾市教育信息化指导中心主任虞强、副主任吴小红对高县教育信息化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为期两天督查。高县位于四川省南部,旧称高州,古以“石门关”、“南丝绸之路”而闻名,享有“乌蒙西下三千里、?道南来第一城”之美誉。近代高县,人文荟萃,孕育了革命先驱李硕勋,红军将领张锡龙,文坛巨匠阳翰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任总理、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等杰出人物。全县地域总面积1323平方公里,辖7乡12镇,全县总人口53.31万人,有高中1所、职业中学1所、单设初中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心小学22所、村小36所、教学点46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65所,全县有中小学生62976人、在园幼儿14529人,2016年10月通过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检评估验收。
专家组对高县教育信息化进行座谈(本报记者杨春摄)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扶贫落实工作
加强领导:成立了高县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分管教育副县长熊俊同志任组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全面负责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县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设在县教育体育和文化广电局,由严巨洪局长任主任,具体负责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日常工作。
明确职责:认真贯彻落实省教厅于2016年12月在泸州召开的关于“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暨88个贫困县教育信息化推动精准扶贫现场会”会议精神,全面加快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统筹、协调、指导全县教育信息化工作,制定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政策、规划,检查、督导、评估教育信息化工作,研究、解决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遇到的重大问题。
规划举措:建好和用好“三通两平台”,实现光纤宽带网络全覆盖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优质资源及“班班通”设备全覆盖中小学每个班级、网络学习空间全覆盖全体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基本实现,教育资源及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不断拓展延伸,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基本建成,信息化推进保障机制基本健全完善,到2020年,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智慧教育全覆盖,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开创全县教育信息化的新局面。
专家组听取教育信息化汇报(本报记者杨春摄)
全方位推进机制
记者了解到从2014—2016年全县集中投入用于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装备的资金达到了3800万元,其中教育信息化超过了1350万元;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在生均公用经费的比例超过了10%、教育附加费中超过了30%。今明两年,县财政将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其中今年的1000万元已报送公开招标采购。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技[2016]2号),宣传在学校“逐步建立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制度”、“将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和备课环境建设纳入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加快制订数字教育资源相关标准规范”、“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等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与应用的目标和任务。
中共高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红彬做总结(本报记者杨春摄)
该县每年把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了县人民政府对镇乡人民政府的考核、县教体文广局对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和校长的年度目标考核,表彰奖励优秀的镇乡、学校和个人等,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力度大。
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战略思想,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职责制度,强化网络安全的物防和人防工作。在“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日“校园日”(9月19日),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网络安全签名活动、发放倡议书、开展主题讲座和班会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组织师生集中观看网络安全卡通漫画、宣传录像并组织学生撰写观后感,提高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率和提升活动效果。在“十九”大召开前夕,全面加强了县内教育网站的安全防护措施,严防黑客攻击发生不良事件。
高县教体文广局长严巨洪作专题汇报(本报记者杨春摄)
校校通工作落地到位
目前有105所学校连接了英特网,其中中心校以上49所学校接入了县教育城域网,出口总带宽达到了1000M,通往各学校的带宽达到了100M。从今年起,每年投入90万元租金,租用网络运营商光纤,覆盖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及县教体文广局各直属事业单位等148个点,学校带宽将得到大提速。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2015年全县投入近900万元采购了2187台教学用计算机,全县小学和初中教学计算机每百名学生分别达到了6.5台和8.5台、超过国家规定的6台和8台标准。按国家课程标准开好信息技术课,全县80%以上的学生已实现上机操作,在每期市上组织的质量抽测中我县都能取得好成绩。每校都至少配备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并都接入了英特网,正常使用。
全县中小学“班班通”应建设125个校点教学班1255套,已建设了52个校点教学班845套,还有73个校点410套需要建设,决定投入635万元解决,目前项目已报送公开招标采购,项目完成后,全县包括教学点的中小学校“班班通”覆盖率将达到100%,极大地提高全县教育信息化水平。2016年和2017年全县均无多媒体设备改薄项目,之前的改薄项目已按规划完成实施。
省、市教育信息化专家到学校督查(本报记者杨春摄)
人人通工作人人受益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注册人数中小学教师数量达到92%、初中以上学生数量达68%、小学学生数量达32%。应用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参与日常教学的师生比例达55%。学习空间“人人通”是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一项重要内容,高县作为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县,2016年召开了项目启动会,省电教馆相关领导和专家专程到县予以指导,对试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县委、政府要求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做出特色,应用驱动,整体突破,并从经费、人员上予以保障。组织开展了多轮培训,如:集中开展对各中小学分管副校长、平台管理员、县教研员开展了课前备课、互动教学、课后练习、在线组卷、成绩管理、数字资源的搜索、加工与应用等内容作了详细培训。重视对新入职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开展了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培训、智慧教育、智慧课堂等培训,让新教师掌握必备的教育信息化技能。鼓励教师应用平台开展教学,激励学生利用“学习空间”进行学习。组织“高县省级资源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推进会”,沙河实验小学校作“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小学语数学科中的高效应用研究”有效模式等经验交流;学校还依托校本培训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多媒体和网络空间的使用、微课制作等技术培训等。
查看沙河实验小学校园电视台建设(本报记者杨春摄)
教师培训整体推进
全面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目前已培训合格的教师3289人,2017年继续把新入职的教师列入培训计划,切实做好全员培训。同时,保证培训经费的落实,通过“走出来、请进来”、“校本研修”等形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提供保障。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列入了教师绩效考核和学校的年度考核,从机制上保证了该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
查阅教育信息化资料(本报记者杨春摄)
应用驱动全员参与
以应用为驱动,坚持举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博会、教材教法培训、L-box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培训、智慧教育培训、翻转课堂现场会、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教育技术论文评选、微课培训及竞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信息技术学科质量抽测、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电教科研课题研究等活动,并通过已建立的考核机制,促进师生教育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和教研方式的转变,推动教育信息化环境不断向前发展。
助力均衡,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助力山区学校均衡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基础,特别是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城市的教育变为了现实,城乡学校差距得到明显缩小,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创新引领,组织开展“翻转课堂”、“网络课堂”、“名师课堂”等新型课堂的研究和应用,总结积累经验,逐年推广,让自主探究学习、无边界学习、移动学习成为学生的学习常态。从2015启动智慧课堂以来,全县的“翻转课堂”试点班由原有8个猛增到现有的42个,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得以强势推进。“专递课堂”建设已完成了前期调研,并已列入了2018年建设计划,拟投入750万元试点建设42间,覆盖中学和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推广“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的教育教学帮带模式,以优带薄、共同发展。
查问并举深入细致(本报记者杨春摄)
资源建设实现共享
资源共建共享,数字教育资源由县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具体负责,分学科、分学校进行建设,拟建成本土性的教育资源库,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后鉴于市教育和体育局拟统一建设适合全市各区县免费应用的市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为避免重复建设,以市上统一建设的教育资源作为应用平台,并安排出骨干名师参与市上资源平台的建设,以保证建设质量;为建好该资源平台,对参与建设的骨干名师以及所在学校都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该资源平台目前正在建设中,拟于2018年春期开学正式投入使用。同时,通过组织教师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共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资源,2017年上传了757节优课,其中课堂教学课例实录88节。
互联互通,市教育资源平台的光纤专线已牵到高县教育城域网中心服务器机房,实现市、县互联互通。同时,教育城域网也通过互联网能快速连接国家和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共享优质数字化资源。
注重实效,为用好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多次派出人员参加省上的技术培训,如在2017年暑期,全县就派出20人次参加四川省电教馆在四川师范大学成华校区组织的“四川省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持和应用指导队伍建设培训”。同时,市、县、校也多次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应用指导,让一线教师能熟练用好省上优质数字资源,使用率达85%以上。
图书建库,为实现图书的信息化管理,学校通过购买图书管理系统软硬件,2015年基本在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学校图书电子化入库和管理工作。根据省、市关于做好中小学图书回溯建库工作的通知精神,高县学校按要求将图书信息上传到省上图书库中,以实现全省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深入农村校点督查资源应用(本报记者杨春摄)
“教学点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记者了解到,教学点项目管理列入项目的教学点共31所,目前无撤并情况;设备的管理维护得到正常进行,部分学校已连通了互联网,教学点数字化资源可通过互联网接收和下载。
全县教学点基础设施保障措施齐备,学校卫星接收设备基本良好,大部分学校可通过互联网接收数字资源;对卫星接收设备发生故障而又未接通互联网的教学点,通过共享和借用已实现互联网接收教学点的卫星设备,基本解决了因硬件故障而不能接收数字资源的问题,日常维修经费全面保障。
资源应用教学点数字化资源下载和接收基本正常,资源下载时已按科目、年级等分好类,很方便学校使用。坚持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每科课程,特别是发挥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点开齐课程的积极作用,缺乏学科专业教师的教学点也能上好音乐、美术等学科课程。目前,全县教学点的学科课程开设能得到保证。
教学点教师信息化分批组织开展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学点骨干教师网络远程培训”,以及县“教学点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管理应用培训”,逐步提高教学点教师信息化水平和素养,以及基本的资源获取办法和修改、加工的能力;积极配合市教育信息化指导中心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开展教研应用活动,共享经验成果。
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按要求完成了所有教学点信息录入和上报工作。
专家组对取得才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本报记者杨春摄)
党政重视乘势而上实现全覆盖
通过督查专家组一致认为,高县是全省88个贫困县之一,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势头发展良好,为打造川南教育强县,教育要在县委县府提出的“革新之勇气、创新之思维、清新之风气”要求下,围绕“一个规划绘蓝图、三支队伍树形象、六大体系促运行”工作思路推进教育信息化,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继续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务求实效,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全面开启教育信息化新局面。
中共高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红彬代表县委、县政府承诺,高县坚定不移地继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投入,通过三年时间努力进取到2020年,全县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智慧教育全覆盖,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体系,达到高水平的优质教育均衡,让教育信息化之花开遍高州大地。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