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内蒙古人民医院举办早产儿义诊活动。高飞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11月17日电(张林虎)17日一早,白云祥和妻子早早带着女儿来到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做例行检查,过去的10个多月,这样的“必修课”已经不知进行了多少次。
白云祥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2017年1月5日,白云祥夫妇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然而,和其他宝宝不一样,孩子出生时胎龄仅27周,体重只有830克。孩子一出生就面临窒息的风险,属于超低体重婴儿,医护人员都叫她“小小”。
图为早产儿家长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高飞摄
“一生下就被放进保温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隔着玻璃看着孩子,白云祥那时的心像是被针扎一样痛。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小小”一天天长大,每天能增重10到20克。白云祥告诉记者,这次妻子早产,是因为劳累出血再加上胎盘偏低,羊水破裂造成的。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康复,“小小”终于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出院时体重已长到了7500克,达到了正常标准。
白云祥告诉记者,目前“小小”生长发育状况均达到正常水平,再有不到2个月就满1岁了。
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早产儿是指出生胎龄小于37周、体重小于2.5千克的新生儿,被称之为“早来的天使”。在中国,每年约有1600万新生儿出生,其中约有120万是早产儿,居全球第二位。
在世界早产儿日来临之际,内蒙古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举办了义诊活动,为早产宝宝进行免费的生长发育评估、家庭式护理干预措施、骨密度检测、血红蛋白检测、眼底及听力筛查等多项检查。
据内蒙古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张春丽介绍,早产宝宝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可能比足月宝宝更脆弱些,在这段时间里父母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经历,要给予宝宝更悉心地呵护。建议家长在专业医师的指导进行科学喂养、护理,按时进行免疫接种,定期带宝宝到医院接受健康检查与随访。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中国出生人口量将持续增加,高龄孕产妇比例也明显增多,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早产儿出生。”在张春丽看来,早期保健和干预对早产儿来说至关重要。“希望社会各界能更多关心、关爱早产儿,提高对早产儿的认知,了解早产儿救治、护理知识,提高早产儿医疗保健水平,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