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浙江省农业厅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衢州江山市石门镇泉塘村泉塘畈的百亩晚稻“甬优12”高产示范方进行实割测产验收。
经验收组测定,该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为1010.99公斤,其中高产攻关田亩产达1071.51公斤——这一亩产已双双打破了浙江省有史以来水稻百亩示范方和攻关田产量最高纪录,也创造了浙江省水稻亩产的浙江农业之最纪录。
浙江省种植管理局局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岳钧对钱江晚报记者说:“早在2012年,我省水稻单亩亩产就突破了1000公斤,这次百亩方亩产首次达到1010.99公斤的意义重大。”
据了解,目前全国仅袁隆平院士的1149.02公斤纪录超过这一产量(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这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大米到处有
浙江高产稻意义何在
大米我们天天要吃,粮食的增产对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农民增收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浙江土地资源紧张,水稻高产不仅能让农民增收,更可以节约宝贵的土地,更好地发展经济。”王岳钧说,即便是农产品大流通的今天,粮食自产的意义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农科院院长马荣荣育成的甬优系列是全国领先的水稻品种,其中的甬优12是最高产的品种,也是最容易亩产达到1000公斤的,而且这米的口感也不错。
“虽然2012年,浙江水稻单块田亩产就突破了1000公斤,但百亩方亩产破千公斤的技术攻关是很难的,我们浙江是花了5年努力才实现的。”王岳钧说。
王岳钧说:“现在,运用这种技术育秧的人并不少,但是百亩方亩产破千公斤,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
今年55岁的占才水,老家在江山坛石镇,1982年从浙江金华农校毕业后从事农业工作。占才水的高产水稻田,采用了他的团队上世纪90年代在省内率先从日本引进的旱育秧技术。
“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都有过吃不饱饭、饿肚子的经历。”说起往事,占才水刻骨铭心。由于小时候经常挨饿,能吃上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对于年幼的占才水来说是莫大的奢侈。因此,在他的心中,大米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带着这份特殊的感情,占才水在农技推广领域已整整奋斗了35年。
独创“旱育抛秧技术”
终于圆了超级水稻梦
农技员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对待工作认真细致的劲头,还需要吃得起苦的韧劲。
“夏天出门我们都要随身携带十滴水,因为在田间地头中暑,那是常有的事儿。”占才水笑着说,有一次刚下田,一阵突如其来的暴雨兜头浇下,自己被淋了个透。每次都是干干净净地出去,满身泥浆地回来。
在旱育秧试验过程中,占才水发现,旱育秧对土壤调酸技术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硫磺粉要与土壤搅拌均匀,调酸时间要精确把握,调酸要在特定湿度条件下才能进行等。一系列的限制条件,对于广大农民朋友来说,很难一一准确把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占才水及其团队及时引进最新的壮秧剂技术,将调酸、杀菌、营养等几个步骤合一,使旱育秧技术更便捷、易操作。
旱育秧技术解决了原先水育秧导致的易烂种烂秧、播种时节受温度影响大、播种面积无法保证等问题,能将亩均产量提高15%。
这技术不仅保证了秧苗的质量、节省了播种面积,还免去了大家在早春时间冒寒下水的辛劳,农户对此赞不绝口。
占才水还和同事一起,在“塑盆抛秧”的基础上,研发了“旱育抛秧技术”,为广大劳动者在农忙时节减轻不少劳动强度。这项技术也获得了浙江省“农业丰收”一等奖。
“要想水稻生长发育良好,时间点的把握非常重要,施肥、打药、晒田,都有精确的时间要求。”
在占才水的指导及众人的努力下,前几年,“甬优12”在该示范片的产量虽然没有突破1000公斤,但也一直在稳步地上升。
逐年累积的经验和持续不断的付出,终于在2017年秋天有了回报。“亩产1000公斤是所有水稻农技人员的梦想。如今,我们的梦想实现了!”占才水说。
而王岳钧表示:“浙江的水稻育种在全国是领先的,特别是甬优,在江苏、安徽、江西等长江中下游省份有广泛种植,另外浙江的浙优、春优等系列也都是高产品种。”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