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为例,今年截至目前,经产妇分娩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两成,从以前的近6000人,增加到7000多人。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年多来,二孩生还是不生、如何生如何养,成为社会广泛热议的话题。连日来,福州晚报记者采访了福州几个二孩家庭和省妇幼保健院专家,希望给想要二孩的家庭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二孩家长”谈二孩
接受记者采访的“二孩妈妈”包括两名“85前”(詹女士、王女士),两名“85后”(林女士、吴女士),一名“70后”(江女士),一名“90后”(陈女士)。她们生二孩,有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也有符合更早之前“单独二孩”或农村户口头胎生女可生二孩政策的。两个孩子年龄差距小则2岁,大则12岁。
讲述1:
“第二波奶瓶尿布”绊住升职梦
俗话说“三十而立”,许多生二孩的城镇居民年过三十,入职多年,熟悉了工作环境、积累了工作经验,事业正向好发展。而如今,奶瓶和尿布再次束缚了他们的手脚。
生二孩前,詹女士活跃在房地产销售一线,正当盛年的她工作上轻车熟路,周末加班不在话下,生了二孩就只能转做内勤,眼巴巴看着别人的业绩往上蹿。“升职空间小了,工资缩水近一半。”詹女士无奈地对记者说:“可是没办法啊,双职工家庭,老大上小学要督促做作业,老二才两岁半正粘人。这两年来,我累得焦头烂额,哪有办法继续在一线工作?”
江女士为了生二孩,连工作都辞了。她坐班近20年,原本干到退休不成问题,如今年近四十辞职回家。“家里老的老、小的小,都要自己照顾才放心。但是这二孩带大了以后,我还能到哪里找工作?”江女士叹了口气说,这是全家最重要的决定,今后家里的生活来源,只能靠当医生的丈夫。
从事化妆品直销工作的王女士,原先是业务骨干,曾因业绩突出,获得所在公司奖励的一辆轿车,添了二孩,她事业上的辉煌直接化为前尘往事,她说:“一天喂奶五六次,出个门都要算好时间回来,业绩确实受影响。”
讲述2:
老人帮忙带二孩常常力不从心
“6岁的女儿带着3岁的儿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玩具丢了一地,每天下班回家一开门,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上班虽然累,但还是比带娃轻松。”林女士说。
家里有两个在不同学校就读的孩子,家长每天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中午再接回家,要往返学校16次。“我的大宝刚上小学,二宝上幼儿园,大宝闹着中午要回家吃饭,于是我每天要多跑4趟。”林女士说。
生了二孩,曾经把“大孙”带大的老人又重新“上岗”。老人们添了年岁,干重活累活愈发力不从心。
退休生活被孩子“套牢”、精力不济、小孩难管,成了一些老人不愿带或带不了“二孙”的原因。“但是双职工家庭养二孩,肯定要老人搭把手,不然忙不过来。”吴女士说。
二孩家庭明显感到经济压力增大。“吃奶粉要钱、请保姆要钱,而且现在大家都把小孩送到各种课外培训班,花销更多。”林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大宝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周上一次钢琴课、两次英语课、一次益智的“乐高”积木课,加上日常生活和学习开销,每年带孩子外出开眼界的旅游费,孩子偶尔生病的治疗费……一年花在大宝身上的钱,满打满算也要六七万元。二宝按此“标准”培养,还不知要花多少钱。“孩子的爸爸尤其觉得压力大,家里的老人也要拿退休金出来补贴。”她说。
陈女士是“90后”,夫妻俩本来就没什么积蓄,添了二孩后,“看到网上好多喜欢的东西都不敢买”。夫妻俩开小吃店为生,大孩、二孩都养在店里,他们买了一部智能手机给孩子们当玩具。
讲述3:
二孩也给家庭增添许多欢乐
尽管生养二孩很辛苦,但上述受访者都表示,拥有二孩给家庭增添了许多欢乐。看着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手足之情日益浓厚,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
“我生的是两个女儿,虽说老人更希望二胎是个男孩,但我觉得无论男女,两个孩子将来能互相作伴,比什么都好。”詹女士说。
王女士一怀上二胎,就注重对手足之情的培养。“晚上我挺着肚子辅导大孩做功课,经常有意识地叫大孩在我身边念课文,这样一举两得,大孩学习了功课,二孩受到了胎教。二孩出生后,大孩一读书,二孩就咧嘴笑,大孩很高兴,很有成就感。”
有条件的二孩家庭,往往请保姆或钟点工帮忙做家务,家里年老体弱的老人只要在旁指点就行。“精力不行,经济来凑,也是权益之计。”吴女士说。
生二孩要注意什么医生这样说
为迎接“全面二孩时代”,去年3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开设了我省首家“再生育咨询门诊”,服务内容涉及产前诊断、辅助生殖、围产期保健。昨日记者走访该门诊了解到,受年龄因素影响,当下“70后”,尤其是40岁上下的女性,生育二孩的心愿最为迫切,处境也最为尴尬。
许多35岁以上的女性,身体素质和生育能力下降,发生不孕,或是怀孕流产、胎儿异常、各种孕期合并症的风险增加。
“不过,‘70后’如果想要二孩,并非都不能如愿,一定要做好产前筛查和产孕检。因为高龄孕妇怀上染色体异常胎儿的发生率高达10%。”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何德钦主任医师说。
孕前评估孕中检查确保母婴健康平安
“许多人认为,自己已经生过一孩,再生二孩应该没有问题,也有人希望通过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圆二孩梦。”一位医生告诉记者。
产前诊断中心何德钦主任医师说,怀孕时年龄太大,体内生殖细胞老化,加上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很容易造成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不分裂,导致胎儿染色体异常。此外,有的女性头胎是剖腹产,如果子宫疤痕愈合不好,再怀孕就可能出现子宫破裂、胎盘种植在疤痕上等可能引发子宫大出血的凶险情况,严重者可能需要引产。
“辅助生殖技术也绝非万能。”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康跃凡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目前我国试管婴儿技术的平均妊娠率为40%,该中心是我省最早开展这项技术的机构,成功妊娠率稳定在50%左右。40岁以上女性接受试管婴儿技术的成功妊娠率仅为10%~20%。
“但是,常有中年咨询者说‘我的月经还没停’‘我的月经刚停2年’,以为再生育不是难事。实际上,她们中的多数人卵巢储备功能已经耗尽,除非向第三方借卵,否则没有机会再怀孕。”康医生说。
医生提醒,生二孩,怀孕一定要趁早。“有的人想着照顾大孩到中考后再怀孕,拖了几年,现在已经怀不上了。对于年纪大的女士来说,差半年甚至一个月,卵巢储备功能都可能差很多。”何医生说。
康医生说,女性一生的卵泡数量在她们还在母体内时已经固定了,随着年龄逐渐增加,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越多,卵泡质量将越来越差。但是,许多生育正当年的“80后”“90后”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忙于事业或还没玩够,并不急于生二孩。
何医生建议,高龄孕妇或有生殖道分娩史、剖宫产史、多次人流史的人士,生殖风险高于一般人,孕前3个月到6个月最好做全身及生殖道的孕前检查;女性年龄超过35岁,孕前要先到医院专科评估卵巢生殖能力,在孕早期做胎儿染色体检查;有流产等不良生育史或不良环境接触史的,夫妻双方孕前要一起做各自的染色体检查;有剖腹产史,要评估子宫疤痕质量;有糖尿病、高血压、甲亢等疾病的女性,孕前要结合内科方面咨询;孕前3个月补充叶酸;适当运动以控制体重。
省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林娟提醒,女性怀二胎之前,要先做好家庭计划,包括身体准备和家庭成员心理准备,把孕期和产后的生活规划好,客观、科学地面对孕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与医务人员配合、沟通和交流,尤其是“70后”女性。
面对“失独风险”
心理疏导或许要跟上
让医生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失独”家庭的咨询者,其中不乏“60后”的身影。“很想帮他们,但是爱莫能助。”康医生说,去年来了一名54岁的妇女,希望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怀孕,她已经成年的孩子因意外去世,极盼再生一个孩子,走出忧伤,重新生活,然而她已不再有卵子让医生“入手”。
何医生见过一些能如愿再孕的“失独人士”。“感觉她们还是不开心,即便怀上二孩,也总会想起之前的孩子”。医生们欣慰地表示,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未来能大大降低人们的“失独风险”。
但是,从医务人员或社会志愿者的层面,医生们希望未来能有专门机构,为无法再孕乃至在孕期遇到各种问题的“大龄母亲”们提供更多人文关怀,比如心理疏导、言语宽慰或经验提醒等,这种需求目前已经呈现上升趋势。“有些人到门诊挂号,纯粹是为了找医生倾诉。”何医生说,这部分人中还包括由于经济收入不高、家中大孩强烈反对等外因,很想要二孩却不敢要的人士。
“许多人家里大孩无人看管,经常看到一些孕妇带着大孩来产检,碰到一些突发状况,孕妇分身乏术。”林娟医生说,一名怀二胎的准妈妈产前查出胎儿可能宫内窘迫,需要立即住院,这名孕妇却说“我的大孩还在学校门口等我去接呢”,一时找不到其他人照顾孩子,孕妇很是着急。还有一些高龄孕妇,孕前不检查,产检时才发现患严重的糖尿病合并妊娠,导致妊娠风险增加。她们都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更多关注和关爱。
相关链接
完善配套措施,迎接“二孩时代”
大多数家庭对全面二孩政策持欢迎态度。
据福建省卫生计生委今年7月公布的生育意愿抽样调查,我省一孩家庭的理想子女数平均为1.84个。其中,选择“两个孩子”的家庭占81.96%,选择“一个孩子”的家庭占15.45%,选择“三个孩子及以上”的家庭占1.53%,选择“不要孩子”的家庭占1.06%。
有专家分析,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中国不久将迎来第四次婴儿潮,这给社会服务业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近两年,我省相继成立家庭服务业协会托管专委会、母婴护理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规范相关市场,为家长育儿提供各种便利。
目前,各地政府主要从生育保险、产假、医疗卫生等方面提供更为方便的条件。
有关专家期待,未来政府效仿外国先进经验,在教育、养护、产后就业等方面为二孩家长提供更多保障。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